从纾困及时雨看扶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社会观察之七
【环球网报道 驻澳门特派记者毛磊】今年11月16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在立法会作2022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时说,澳门将协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持续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优化支援措施的申请及审批流程。协助中小企业提升管理、营运和技术水平,支援中小企业善用新媒体平台。多举措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促进社区消费循环,引导旅客到社区消费。
2021年疫情令澳门经济遭受重创,由于9月出现本土确诊病例,致使澳门错失国庆黄金周旅游旺季,营商环境再亮红灯,不同行业影响实时浮现,酒店订房取消、文化活动体育竞赛无法举行,零售、会展等行业计划被打乱,中小企可谓叫苦连天,有一些中小企撑不下去,连带失业或“放无薪假”的现象也颇为严重。不少企业已到存亡的临界点,有人担心这波疫情将成为压倒澳门中小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鉴于澳门10月份疫情反复,对经济造成冲击,社会普遍期望特区政府对受影响的中小企提供精准支持,并期望能密切分析疫情和经济的短期波动作适时调整,以坚定市场信心。澳门特区政府10月11日宣布,经听取社会意见和综合分析后,将推出八项中小企业疫情支持措施,纾缓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及雇员困难。
支持措施包括:补贴中小企银行贷款利息开支;放宽中小企免息贷款申请条件;延长免息贷款还贷时间;推动银行纾缓企业还贷;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收单手续费减免或回赠;豁免政府物业租金及回报金;豁免相关税款鼓励业主减租;向合资格的经营者及就业人士发放1万澳门元援助款项等。
澳门特区政府一系列精准和及时的举措为中小企业送上了“及时雨”。
根据轻重缓急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澳门特区政府的这八项援助措施公布后,受到普遍欢迎。相关团体和人士认为,八项原则措施的出台精准及时,而且覆盖范围较为全面,能够起到扶持中小企业的作用,对低收入雇员及自由职业者也能发挥一定的经济支持作用。
事实上,疫情对澳门中小微企影响非常大。2020年疫情发生后,政府判断中小企生存困难,所以及时出手,但是今年的情况比去年更加严重,经营环境和承受压力比去年大。澳门人口少,只有69万居民,让经营者很难形成内循环,加上租金及人力成本等压力,在没有游客的情形下,经营环境困难。没有疫情之前,澳门除了本地人口还有3000多万游客,可是现在游客大幅减少,中小企的营业额大幅度下降,但是租金和人工并没有变化,所以中小企的压力巨大。
确实,对不少中小企而言,“客流就是生命”,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生意更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受疫情影响时间不断拖长,有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将被“资金流”的问题扼住喉咙,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况,向政府伸手求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认为,相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社会的要求,相信能帮助商企和居民缓解“燃眉之急”。
柳智毅指出,受疫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近两年大幅减少,目前仍处于“疫霾”下。因此,特区政府在公共财政使用上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把资源根据轻重缓急原则用在“刀刃”之上,用在当前最有需要的群体对象,对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更须要求精准、审慎、有效善用和科学。
澳门妇联总会理事长林婉妹认为,政府精准推出帮扶措施,符合现时澳门社会经济情况,具有必要性与急迫性。期望政府持续聆听社会意见并尽快推出措施,同时建议为广大家庭提供水、电、网络等费用优惠,减轻疫情为家庭带来的生活开支负担,共建美好家园。
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群力智库副理事长颜奕恒建议设立中小企抗风险基金,向受疫情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的企业提供补偿性援助,并根据疫情发展的情况,适时延长或减半收取公共街市、公共摊位、公屋商铺等承租企业租金,助中小企度过难关;推出岗位津贴计划,根据本地雇员数量给予企业为期半年的岗位津贴,减轻企业运营压力,稳固日益脆弱的就业市场。
政府用心稳住中小商企存续
进入9月,澳门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原本逐步明朗的经济受到冲击,不少中小企生意惨淡,经营困难,随时面临倒闭、员工失业等一连串危机。特区政府经听取社会意见及综合分析之后,宣布推出八项中小企疫情支援措施,通过精准扶持措施保住商户元气,保障本地雇员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不少中小企都认为相关措施可解燃眉急,是相当直接的短期性帮助,有效援助中小企维持经营,从而能令打工仔保住“饭碗”。惟长远仍希望待疫情过去,靠自己的能力做好生意。
位于旅游区的特产店负责人梁先生透露,9月疫情反复,通关政策收窄,游客数量大幅下跌,街坊生意亦难做,几乎零收入。政府推出相关补贴措施及时,十分用心稳住中小企的存续,是一个很好的政策。
政府措施中提及补贴中小企银行贷款利息开支,梁先生认为政府出发点是好的,能暂时解决中小企经营困难的问题,但“免息借贷始终都要还,不敢再借”?但仍感谢政府提出政策推动银行纾缓企业还贷,及鼓励业主减租,绝对有助减轻经营压力。长远仍是期望疫情缓和放宽通关,促进市面经济。
新口岸一家手信店负责人张小姐表示,疫下生意难做,几乎每日只有数百元利润。她认为政府推出的政策用心为民,始终更多人需要的是“有工开”,若中小企倒闭只会令更多人失业。她称自己未到最后一步都不会向政府借钱,担心会造成依赖,还是希望靠自己本事做生意,希望捱过一波疫情后,生意会回升,亦可让全部员工“开足工”。
新马路饮料店负责人杨小姐表示,由于店铺位于游客区,近期完全无游客生意,本地生意则依重于外卖平台,但外卖平台抽佣甚多,故每日只有近千元的利润,仅足够应付交铺租。认为政府推出的精准扶持措施对店铺起到一定帮助,至少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令店铺经营更长久,同时延续自己的创业梦。
老字号食肆负责人罗先生表示,疫情下很多商户生意惨淡,但仍要每日支付人工、铺租、“灯油火蜡”等“皮费”,压力实在很大。自己虽用不着政府的帮忙,但乐见政府推出各项措施帮助其他中小企,及部分雇员等,认为政府已做得很好。
澳门居民叶先生表示,政府推出一系列对中小企的援助措施精准且有效助商户存续。现时由于疫情影响,中小企及雇员在经济上都面临巨大压力,政府及时推出措施能有效纾缓压力,是一件好事。未来希望政府除了推出目前一系列支援中小企的措施外,仍会继续去分析惠及其他人群的措施。例如针对失业人士,疫情下失业人士难以觅得工作,希望政府之后能为失业人群提供支援措施,度过疫情。
居民卢先生指出,自己作为一名企业雇员,政府推出的措施起码能令中小企继续保持经营,从而令一众打工仔不用面临失业困境。政府在如此艰难的时间下,其实在其他方面的税收都会有所下跌,但都愿意推出一系列援助措施,与商户及雇员共度时艰,已经做得不错。措施能令中小企在经营资金上得到一定周转,能够稍为“回气”。同时建议政府能够加强对于中小企申请援助的监管,要求商户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援助。
学者呼吁细化经援措施助复苏
澳门青年伍锦声,在官也街经营着一家主打澳门特色的文创礼品店。小店内,各种创新运用澳门元素,以蓝白风格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青睐。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小店的生意急转直下。伍锦声说:“疫情对我们店的生意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因为我们生意在疫情(期间)都减了95%左右。因为澳门毕竟是一个旅游城市,那没有旅客的话,我们全部行业都很难去运作起来。”
在澳门企业中,有九成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约六成。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澳门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着经营收入锐减、资金周转困难等巨大压力。
澳门思路智库会长马志成表示,澳门疫情近月出现反复,令本已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政府前期多轮的扶持政策确实对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提供了帮助,这次政府审时度势,精准发力,重点从降低经营成本支出的角度,务求保障企业的经营需要,再次推出支持措施帮助企业共度难关。而对本地雇员的支持,也可令有关雇员乃至其家庭受惠。
马志成说,新冠疫情结束尚待时日,澳门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这必然对以综合旅游业为主要经济产业的澳门持续造成影响。尤其是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的中小企业,本应是消费旺季的国庆黄金周,却面临无法开工或者收入锐减的现实困难。所以政府适时、果断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措施,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但长远来看,要应对疫情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冲击,澳门还需要继续集思广益,动态分析,推出更多精准有效的措施,以更进一步助力中小微企转危为机。
作为外向依附型的微型经济体,单靠内部需求并不能达到有力的复苏。而为了使澳门经济加快全面复苏,构筑防疫屏障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政府亦应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全民接种新冠疫苗。只有提高疫苗接种覆盖面,才有利于畅通居民进出内地,以及内地旅客来澳的互访通道,重拾各界对澳门旅游,以至澳门未来发展的信心。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陈靖涵认为,澳门中小微企如何走出衰退并在适度经济多元化发展中发展自身?尽管中小微企可转行到不同行业,但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根本改变,并非很现实,也很难做到。 因此,当务之急应是支持中小微企寻找新的市场及经营方式。在疫情中,看到网上订单激增,促进了电子商务发展。且疫情令更多人把办公场所变到家中,工作方式的改变促进远程办公发展。数字化和远程办公正成为未来几年商业运营的趋势。
陈靖涵提出,新出台的施政纲领及措施显示,政府已从更具结构性的角度来制定长远政策,以支持中小微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和运营模式,从而令它们增加危机后的竞争力和应对大趋势所带来的挑战的能力。对中小微企来说,今后持续发展的政策包括以下三方面:支持寻找新的替代市场;支持远程办公和数字化发展;支援创新和劳动力的培训与再培训。这些政策特别重要,因中小微企自身应用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能力远不及大企。
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叶桂平对政府及时“出招”公布支持中小企的措施表示支持,但希望能务实聚焦审批服务、创新创业、投资贸易、企业经营、法治保障等领域的改革,为广大中小企业营造更宽松且便捷的营商环境。再者,加大力度推广电子商务,通过发展各类层次的教育和在职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同时扩大中小企业销售渠道,善用“互联网+”、“智能+”等应用场景,打造消费新增长极。另外,充分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促进经济内外循环。
政府着力实施临时性财政支持措施、兜住民生底线外,也要注重社会民生长效制度机制的建设,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秉持普惠性、基础性、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解决政策制度碎片化问题,让广大居民达至共建共享,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长远而言,叶桂平希望政府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响应社会诉求。并探索建立科学的调查研究机制,摒弃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深入基层、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织密民生保障网,做好摸清独居长者、子女家庭、失业人员等特定群体的底数工作,予以更有效且适合的支持,以常态化、制度化措施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并以科技支撑下的高质量民生服务供给,发掘民生领域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