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何时互认疫苗接种证明?中国驻俄大使回应
2021年12月30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书面专访,全文如下:
一:今年(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您认为,在最近20年内,两国间合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2001年,中俄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握世界大势基础上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两国关系在新世纪发展的宗旨和原则。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正式决定《条约》延期,重申两国将遵循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发展彼此关系,为中俄关系未来持久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和政治基础。
过去20年是国际地区形势风云激荡、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演变的20年,也是中俄关系淬火融金,不断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阔步迈进的20年。正是在《条约》精神指引下,两国树立了大国战略互信的典范、邻国互利合作的典范、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在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第一,确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国邻国关系稳定发展模式。中俄都是世界大国,同时互为最大邻国,这赋予了中俄关系较为独特的大国和邻国关系双重属性。综观人类历史,大国邻国关系实现持久稳定发展并无成功先例。《条约》签署以来的20年生动实践证明,中俄关系模式从根本上回答并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条约》所确定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邻国关系核心理念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大国关系主轴方针,确保了中俄两国以“四个相互坚定支持”为代表的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以维护多边主义为核心的战略默契不断巩固,以互利共赢和全方位、无上限、无禁区为特点的务实合作日益紧密。一个成熟、富有建设性与可持续性的中俄关系,确立了大国邻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崭新模式,确保了两国关系能够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扰,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前行,也为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成功范式和经验。
第二,中俄关系发展迈入快车道。在《条约》精神指引下,中俄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成为两国友谊和合作的纽带。目前中俄关系早已不存在任何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和内在干扰因素。与此同时,20年来中俄关系不断提质升级,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到2019年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连续迈上新台阶。在目前中国的170多个建交国中,在双边关系中带有“新时代”定位的仅有中俄关系,这充分说明两国关系独一无二的特殊重要地位,充分表明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和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俄关系发展速度创造了大国关系史上的奇迹。
第三,两国务实合作全面深化。中俄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077.7亿美元,增长近14倍。今年前11个月的贸易额已达1304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时,双方合作量质同升,成色十足,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两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在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战略大项目顺利实施,“一管两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电子商务、农业等领域合作快速拓展。目前俄稳居中国第一大能源进口来源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第一大电力进口来源国地位,中国是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牛肉出口国等,双方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关系韧性十足的巨大潜力正在持续释放。同时两国连续多年举办大型国家级主题年,教育、旅游合作持续扩大和深入,两国民众相互好感增多,传统友谊日益巩固。
第四,在国际舞台上的协作更加密切。中俄致力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作、并肩战斗,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错误行径,充分履行国际义务,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展现大国应有责任担当,为维护既有国际秩序、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双方团结地区国家,共同引领与《条约》几乎同时诞生的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将其打造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平台。中俄战略协作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两国将继续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关键作用。
二:美国政府正式宣布不派政府官员出席冬奥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这将对本就复杂的中美关系产生怎样影响?在您看来,为什么“体育政治化”一直在继续?这对谁有利?
美方出于意识形态偏见,炮制所谓新疆存在“种族灭绝”的世纪谎言,决定不派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试图以此干扰北京冬奥会,其真实目的是将体育问题政治化,对华进行遏制。今年是冷战结束30周年,一些国家和势力总是企图维护其霸权。美方错误行径破坏了中美体育交流和奥运合作的基础和氛围,严重违背《奥林匹克宪章》确立的“体育运动政治中立”原则,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背道而驰。美国曾抵制索契冬奥会没有得逞,这次不派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的政治操弄也注定失败,一切有违真正的民主精神和全人类团结的逆流,终将自食其果。
北京冬奥会是全球冬奥运动员和爱好者的盛会,不是个别国家政客作秀表演的舞台。我们愿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广大国际社会一道坚决反对将体育政治化。同时,中国也将以友好、开放、好客的胸襟做好东道主,在冬奥会上为各国参赛运动员做好服务、加油助威,为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共同推动国际奥林匹克事业蓬勃发展。
三:您刚才提到,2021年前11个月中俄贸易额达到1304亿美元,超过了整个2020年的贸易额。预计2021年全年中俄贸易额会达到多少?您认为,何时能够实现两国元首此前提出的2000亿美元目标?要提高双边贸易额,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1至11月,中俄贸易额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已创下历史新高,全年必将取得新的突破,超过14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与俄经济发展部已完成编制《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为实现两国元首确立的中俄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目标作出详细规划。
为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挖掘合作潜力,双方可从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继续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在巩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大宗商品贸易增长势头的同时,用好进博会、中俄博览会等展会平台,积极扩大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优质产品相互准入。完善经贸制度安排,深化标准对接,提升便利化水平。
二是继续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保障疫情下跨境货物运输和口岸运行。研究推动互设机电等类型产业园区,提升基础设施软硬件联通水平。进一步深化能源矿产、农林开发、工业制造、信息通信等上下游合作。
三是继续推进新兴领域贸易合作。不断促进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增长,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打造5G、生物医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新增长点,强化双边贸易数字赋能、绿色赋能。
尽管面临疫情及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考验,中俄经贸关系砥砺前行,取得长足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基本盘稳、含金量高、成色十足。疫情下双边贸易取得的可喜成绩,两国各领域合作呈现出的强劲增长势头,让我们对力争2024年如期实现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充满信心!
四:近日,中国外交部表示,针对疫情给中俄边境口岸过货带来的挑战,中俄双方主管部门和有关地方始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协调相关措施。请问,目前问题解决的如何?
旷日持久的疫情给各国边境口岸货物运输带来了严峻挑战,中俄满洲里和绥芬河等地边境口岸过货也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近期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接连发生疫情,给中俄边境口岸过货防疫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中俄双方主管部门和有关地方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解的精神始终保持密切有效沟通,从强化防疫措施和提高通关效率等方面入手,及时协调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基础上努力化解过货积压情况。一方面加强对双方司乘转运人员的防疫管理,包括实行人员备案管理、组织接种疫苗、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等,同时加强对货物和运载工具的全面彻底消杀,确保万无一失;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研究优化监管流程,努力提高过货时间、过货效率和过货数量。例如在满洲里公路口岸实行“甩挂”运输模式(即俄籍货车入境中方后,将空挂车留在中国境内装货,牵引车当日返回俄境内,次日再入境牵引重载挂车返回),实现了口岸人货分离、封闭管理、境内外人员零接触,在减少疫情传播风险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出入境车辆拥堵,保障了国际公路货运通畅。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统计,口岸日均出入境车辆数已由疫情初期的40余辆次提升至160辆次左右。
为进一步提高过货效率,经双方沟通,俄运输部于今年11月同意采纳和完善中方提出的“原车不必挂原挂”的建议,在俄大型运输公司开展试点工作,即俄籍货车入境中方后,将空挂车留在中国境内装货,接驳同一运输公司所属且已载货的重载挂车返回。此举可进一步提高运输车辆周转效率,共同推动缓解口岸运输压力,提升口岸过货水平。
根据疫情发展,双方主管部门和地方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全力化解两国口岸过货积压等情况,在确保防疫的基础上不断便利双方货物运输往来。
五:根据统计数据,去年以来中国自俄进口煤炭持续增长,俄罗斯在中国能源和电力进口方面的地位是否会加强? 在此背景下,两国能源合作的前景如何?
中国是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俄罗斯是中国最好的伙伴和可靠的能源供应者。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两国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在两国元首亲自推动下,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中国从俄进口的煤炭、天然气、电力等大幅增加,能源贸易屡创新高,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新合作领域不断涌现,全方位合作驶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两国煤炭领域合作势头强劲,其中2020年俄对华出口煤炭约4000万吨,同比增长22.7%,今年1至10月出口4785万吨,俄一举成为继印尼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煤炭进口来源国。煤炭已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新亮点,为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保障中国能源供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未来,中方将携手俄方发挥好重大战略性项目的牵引作用,不断深化传统能源领域上中下游一体化合作,进一步推进核能、油气管道建设等项目,积极拓展能源合作新领域,逐步开展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以及能源标准、科技创新、本币结算等合作。中方还将与俄方就进一步加强全球能源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密切协作,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面对能源发展新挑战、新形势,中方相信,中俄两国能源领域务实合作质量和水平将不断提升至新的高度。
六:今年7月份,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俄两国应在研制新冠疫苗和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方面进行合作。目前这些领域的合作进展如何?虽然俄中两国关系友好,但截至目前尚无互认疫苗接种证明,请问双方是否在讨论这一问题?未来是否可期?在什么时间?
疫苗是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中方愿与包括俄方在内的各国就新冠疫苗相关合作问题保持沟通,包括推动两国主流疫苗接种的互认工作,以切实降低疫情跨境传播风险,推动形成健康、安全、有序的人员往来新秩序。中俄围绕新冠病毒疫苗的合作紧密高效。康希诺生物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Ad5-nCoV)已于去年11月在俄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获批在中国有条件上市,目前正在俄申请注册。此外,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疫苗(V-01)也已在俄开始三期临床试验。俄直接投资基金已与多家中国生产商签订协议,将在华每年生产1.5亿剂俄“卫星V”和“卫星Light”新冠疫苗。
正在肆虐的疫情是全球性问题,防疫也需要全球社会大力合作,在疫苗和药物研发、病毒溯源和传播机理研究等问题上加强配合。但是,某些西方国家正在大搞病毒溯源政治化和疫苗政治化,试图利用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来打压中俄两国。对此,中俄将继续积极展现大国担当,共同团结国际社会抗击疫情,并坚决反对在疫情问题上的无端指责、颠倒黑白、诿过他国等行为。正如普京总统所说,全世界要做的不是追查谁要为新冠病毒来源负责,而应该是团结起来抗疫,争取早日战胜疫情。
七:北京很快将举办冬季奥运会,但截至目前中国实际上仍对所有外国人关闭国门,其中包括外国体育爱好者前来观赛。俄罗斯体育部长马蒂辛表示,北京在赛事期间对运动员健康状况的监测要比东京夏季奥运会期间更加严格。预计针对来华参赛的运动员将采取哪些防疫措施?运动员会不会因此存在签证问题?
新冠疫情持久化及新变异株奥密克戎的极强传播能力,给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带来挑战,但中国现行防疫措施能够有效防控疫情传播,也是为了保障各国参赛运动员、观众和中国人民的健康安全。
12月13日,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防疫手册中规定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实行闭环管理、疫苗接种、强化核酸检测和常态化防控措施,这些防控措施覆盖涉奥来华人员入境前、入境、赛时和离境全过程。
其中,《防疫手册》提到,除医学豁免外,所有人员来华至少14日前须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才可免除集中隔离,进入闭环管理。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者,须在指定地点接受21天集中隔离后,方可进入闭环系统。
中国欢迎世界各国运动员来华参加冬奥会这一体育盛事。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中方将尽力为运动员办理签证事宜提供最大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