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服务”护佑生命健康
12月6日,面向重庆3200多万基本医保参保群众推出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重庆渝快保”上线,为重庆市民打造专属医疗保障。截至12月20日,“重庆渝快保”参保人数已达220万人。来自中国银保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保险业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6.52%。其中,健康险赔款与给付支出3397.19亿元,同比增长54.25%,充分体现出保险业在服务人民健康方面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困有所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中国银保监会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切实满足基本医疗保障以外的保障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民众对保险的需求日益旺盛,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近年来,多个城市的“惠民保”业务发展迅速。据银保监会统计,已经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参与了超过100个城市的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了7000万。如何让民众用低支出获得高保障?保险行业围绕这一重要课题不断创新突破。以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截至今年11月中旬,累计达成50个产品分保,覆盖人群超5000万人,持续推动“惠民保”以低保费、高保额、不限既往症等特点服务人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中再寿险总经理田美攀说,中再寿险联合特药服务商,探索商业保险的带量采购,实现了保司风险和产品价格的“双压低”,切实保障了“惠民保”的惠民属性。
自参与“惠民保”业务至今,中再寿险持续推进产品及服务迭代升级,从三个层面增强“保民生”作用:一是不断放开投保人群限制。从最开始带病体除外到几乎不设投保门槛限制,将老年人、次标体、慢病体等弱势群体纳入进来,实现“应保尽保”。二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特药目录不断丰富,从最初的20多种扩展到100种海内外特药保障,大幅提升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三是逐步渗透下沉市场。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人群保险渗透率相对较低,人身险保障缺口相对较大,“惠民保”业务逐步推广至三四线城市,对当地医疗保障水平起到了有效补充。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谋划打通医疗、保险、健康管理等行业壁垒,提供“保险+服务”已经成为保险公司拓展业务的必选项。如众安保险从2016年开始就以满足用户健康管理需求为目标布局大健康生态,致力于提供“保险保障+医疗服务”的一体式体验。在服务上,众安保险以互联网医院为重要载体,服务场景从住院、重疾等延伸至满足用户日常需求的门急诊、慢病治疗、健康管理、康复管理场景,更好地服务用户全生命周期。
众安保险副总经理杨楠表示,基于闭环生态服务的打造,众安保险理赔服务也拓展至投保人病前、病中、病后全过程,覆盖患者健康管理所需的“问诊—看病—支付—用药—护理”全链条,开创“服务型理赔”新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众安互联网医院在今年被保用户的服务渗透率已经超过42%。众安重疾绿色通道服务已经覆盖了31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和900多家医院,住院医疗垫付覆盖全国超过2000家医院,累计提供住院医疗垫付超过1万次。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商业保险在医、药、医疗信息、健康管理等健康产业的布局和合作愈加广泛。社保与商保的互动日趋频繁,商业保险发展的边界和空间逐步清晰,市场化优势和创新动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商业保险作为医疗保险服务的提供者、医疗健康费用的重要支付方、健康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和整合者,功能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经济日报记者 于 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