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城市原有文化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别瞎挣扎了”_风闻
纵想-2022-01-01 16:08
这都元旦了,还说去年的事情呢?
是的,还打算说说:
冬至前,有个网友发微博强调,上海人过这个节日从来不吃饺子,也没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上海人的冬至从来都是祭祖扫墓、落葬祭奠的日子,也不会说“冬至快乐”,所以不要试图篡改上海本土习俗和文化。
豁,这样一条微博立刻引起广泛的讨论。
当然可以想象的是,评论区的场景是贬多于赞。具体是怎么贬的呢,给大家概括一下:海派文化兼容并包,怎么就不能在冬至里吃饺子了;难道不吃饺子,是会特别高贵吗?
还有人给该网友扣上了“沪斯林”的帽子。
当然,转发区有不少支持的声音,例如,“上海渔民的传统习俗要尊重”等等。
对此,发帖网友回:我只说上海的习俗上海的规矩上海的事,其他地方吃什么快不快乐忒阿拉勿搭界。
12月24日,平安夜,又有网友出来说这事了:
在冬至节气,一堆上海新媒体不顾上海风俗,非要在那里教做人,叫人吃饺子,把上海人往北方的风俗上按……我们为什么不能爆炸?
又是一阵激烈的争吵,而且还持续到现在,过程中上海人过圣诞节、吃日料也都被拿来批评说事↓↓
还有网友说,现在的上海人敢往上数三代吗?“你家可能压根就不是上海的原住民”。
想起前段时间,社区里的一篇帖子《没想到认真过节的只有上海人》,评论区的“盛况”就不赘述了。
对于一些指责上海人“崇洋媚外”的,作为一个生活在上海多年的外地人,想替这座城市说几句:上海人其实根本不在乎过的是圣诞节,还是什么节,上海人只是想过节而已。在圣诞节前后买树布置、喝红酒、吃日料,都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上海人真的只是在讲究“仪式感”而已。
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这或许就是非上海人眼中的“小资”吧,这种对于生活的追求至多就是矫情了些,不能说是错不是。
当然,也有人说,为什么上海对于域外风俗能够非常自然地接受,对于本土节日里的非上海习俗(以吃饺子为例)却非常排斥呢?
这种矛盾,我觉得要把上海放到它是一座“有一定根基且经济发达的移民城市”的定位上看待。
为什么要同时强调上海的这三个属性呢?
与上海相比,另外一座著名的移民城市——深圳缺少根基;与其他非著名的移民城市相比,上海的经济发达,自然上海人的腰杆子也会更硬一些;但它又是移民城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各种文化,或老或新,在这座城市里交融碰撞、产生矛盾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有网友说,“移民城市原有文化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别瞎挣扎了”。
换用历史学中的说法,这是“文化的层累”,要理解一些人的不甘,也要理解风俗习惯的变迁,只能相互尊重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