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爱情神话》,真懒得评价,正如我懒得评价“申花和上港谁才是上海足球代表”…_风闻
欧洲金靴-体育评论员-嬉笑怒骂 皆是文章2022-01-03 14:58
看了《爱情神话》,个人体会还是蛮深的。
我理解的这部电影就是一个主题+两条主线。
一个主题:几个上海人在一起拍出的一部献给所有上海人的电影,所以不论沪内沪外均坚持不做翻译,沪语原声呈现——而所谓“献给”,有善意也有恶意,这也就引出两条主线。
主线①:几个上海女人对(上海)女性生活态度的彰示;
主线②:几个上海(男)人对曾经那个逝去的“老上海”的追忆。
第一条主线是不难意会的,影片用了大量非常显性的露骨台词和荒诞剧情去表达上海女人的所谓爱情观、生活观、人生观:“一切不负责,万般皆自由;雁过不留痕,一炮解千秋”。
即“开心就好”。
在电影里,从头至尾都是“女人欺负男人”。
徐峥饰演的主角白老师被三个女人活活玩弄了三回:婚姻不幸被戴绿帽、花心学生有偿夜嫖、离异女神张驰拿捏。
同时,还有一个不间断的暗示:做饭。
白老师一直一直在做饭,一直一直在给不同的女人做饭,这同样是导演想要传递和描绘的上海性别景观:「男人下厨」。
伴随着白老师不停为女人下厨的,是他亦是不间断地在为女人们担当备胎与苦力:随叫随到的绘画模特,辛苦接娃放学的奶爸,一声令下就去K房送画的可怜艺术家……
白老师为了女人们鞍前马后,他什么都做,他也什么都是,但他所有的悲惘形象都背负着一层外衣:男人。
就连最后白老师得到画展举办的机会,都像极了女人们对他的一种赏赐,甚至是一种“恩赐”。
她们得意洋洋地在赏给白老师的画展场地里,手捧着咖啡,优雅地翘着纤细的二郎腿,一脸快意地吐槽着对男权世界的种种不满……
这就是这部电影让所有女人大呼过瘾的地方,不论是上海女人还是沪外女人——前者会骄傲直呼“阿拉就是这个样子”,后者则噘嘴高喊:“上海女人真是榜样!姐妹们,我们都该如此!”
因而有姑娘称之为“女权电影”,倒也不为过。
抛开这条主线,其实我个人更愿意去思考的是电影暗藏的第二条主线:老上海人对曾经那个老上海的留恋,以及掩藏不住地对“新上海人”们的排斥与鄙夷。
那个操着并不正宗的沪语的小保安,驱赶着老克勒不准在街道上停车,瞬间那位衣装楚楚、连自行车都擦得锃明瓦亮的老克勒怒了:“我在这吃了十年咖啡了!”、“我看我在这个上海是待不下去了……”
那个对白老师的画作指指点点的“缺西”,被老克勒“老乌”青筋暴怒得赶跑,而老克勒白老师更是戏谑:“这货在网上教人做菜的…”
在老克勒们的眼里,所有的“秩序”、“规矩”、“纪律”,都是新上海人们带来的,是新上海人闯入了他们的生活、破坏了他们的家园、干预了他们的习惯。
他们精致,他们小资,他们也浪漫。但是他们又时刻觉得自己习以为常以致于不免标榜的东西,正在被新人奚落、被旧人遗忘。
所以在电影里,白老师的儿子和儿子的女朋友——代表着崭新的新一代上海人,已经连上海话都不会说了,反而是一副令人作呕的娘娘腔姿态。
关于“新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范志毅曾经就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表达过遗憾。恰巧,这部电影里也给范志毅留了一句台词的位置。
老克勒们,心心相惜,心心相印。
最让我心惊的,是电影对“老乌”这个角色的所有安排。
老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言谈举止暧昧又不失礼貌,礼貌又极度暧昧,风流倜傥,充满腔调,年轻时可以在海外坐拥“联合国女团”,中年时也可以一分钟内与一桌子陌生女人们混熟——他代表了一种想象中或者说印象中的「老上海男人」or「上海老男人」。
可是这样一位气宇轩昂、风韵浓熏的老克勒,他在影片中的结局却是「死了」。
这似乎在标志着,那个曾经在老上海人眼里腔调十足的上海,「死了」。
我其实真的懒得评价我体会到的电影这一个主题与两条主线是否有「对错」。
可能因为我是体育从业者的缘故,我看这部电影时满脑子都是近年来申花球迷与上港球迷的极端对立与剧烈冲突,特别是申花球迷对上港俱乐部、上港球迷的严重驱离感——当然了,也包括上港球迷自身生生不息地再给这座城市注入新气质的努力,都在我脑中回荡。
很多东西或许真的是没有对错的。
今年年初上海上港更名“上海海港”,外界对瓜田李下的质疑暂且不提,真正值得观摩的是:更名风波中最愤怒不满的竟然是上港球迷自身。
在沪上,“310认同感”是红色与蓝色长此以往斗争的核心矛盾,很多时候已超越了球场上成绩本身的高下较量,已近乎于对城市文化高地占领权的争夺。
这也是为什么在绿地申花俱乐部早早确定拿掉“绿地”、更名“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后,对自己拿下“上海足球俱乐部”充满期待的上港球迷,会面对俱乐部不打招呼就突然来了一个擦边球式的“海港”,顿觉不满。
红色,同样觉得自己是上海足球的代表。
在这个“不需要付责任”的时代,也是一个“自由主义早已政治正确”的时代,对于上海这座从租界时期到改开时期均为文化聚融最前沿的城市,讨论「对错」是很吃力的,吃力不讨好。
所以我说我懒得评价,正如我懒得评价“申花和上港谁才是上海足球代表”……
因为,《爱情神话》这部电影本就是有特定细分观影受众的,如同虹口足球场的看台只迎接蓝色,但是红色也并不屑于关注对手的执拗(特别是自己也即将拥有更具“上海感”的浦东足球场的情况下)。
你喜欢就好,你不喜欢也可以。
就像上海,谁都可以来,谁也都可以离开。
《爱情神话》,它是无奈的呐喊,也是自得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