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点钱就吃相难看?文人风骨就不能多值几个钱吗?_风闻
作家毛利-和毛利午餐官方账号-2022-01-04 21:45
微博上偶然看到网红教授戴建业的新闻,说他线上线下双向捞金,狂赚千万,同行批评他吃相难看,丢了文人风骨。戴跑出来说,妻子要治病,一盒药五万多,文人风骨值几个钱?
真难啊,因为妻子得了癌症,才毅然下海要挣钱。这个理由抛出来,有点良知的人都闭了嘴。
那要是妻子不得病呢?一个教授出来靠自己的文采和智慧赚钱,他就是不忠不义财迷心窍吃相难看?
但凡是文字工作者,对这个话题感触都很深。前段看到有位同行说,每次她发广告,都有粉丝觉得很不痛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您这样一名作家,怎么能挣发广告的钱呢?
这同行还算发得少的,像我这样经常发的,那被骂的话就难听多了,xx想赚钱想疯了吧?怎么全是广告,钻钱眼里出不来了是不是?真够恶心的,钱没少赚吧……
还有人以同情的口吻说,广告这么多,果然二胎开销大。
其实我一直很想不明白,如果没有小孩,难道文人就不能赚钱了吗?似乎大部分群众对文人都有一种假设,你们应该是清高的,贫穷的,口袋里没几个臭钱,却目空一切毫不在乎世俗生活。
有一次我偶然透露了家里有两辆车,把一名读者吓坏了,哟,家里都有两辆车啊?他这吓一跳把我也吓坏了,怎么了,我这个职业是不是配不上有空调的四轮汽车,必须得配共享单车,才算一名有骨气的文人?
直到最近,看了高居翰写的《画家生涯》,一下释怀许多。高居翰作为中国美术史专家,写这本书就是为了给传统画家们祛魅。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过去的文人画家,通常都是非常高傲的,一般来说,这类画家的形象基本是这样,“此人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过着宁静的生活,不关心世俗事务,只埋首于学问,他以习字作画为业余爱好,用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且,按照文人画家身份的一般含义,可以推想,他将书画送给朋友,除了偶有礼物和关照作回赠外,并不指望获得报酬。”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格调吧。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经常有人觉得专职写作格调不高,你把兴趣变成了工作,怎么可能写得出真正洞穿灵魂的文字,那必须是沾满铜臭味的俗物。很多家长也有这个想法,他们培养自己小孩琴棋书画,但要说专门作为方向,大家都觉得,那就俗了,只要有了工作后还有这个业余爱好,培养一下情操即可。
高居翰在书里用各种旁证引证来指出,其实绝大部分中国画家,都有润笔费。不仅有润笔费,还有中间人,家里的仆人亦有催稿的功效,画家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清高,那不过是中国文人精英们用文字创造出来的中国神话。
举例说徽派作家郑旼,同时代人汤燕生是这么描绘他的,“先生酣古籍,靡间寒暑,闲静寡言,笃怀远操……”实际上郑旼自己在日记里写来写去,都是今天在三把扇子上题字,明天收了笔买画的付款,后天有三张画托了某某交易。生意不错,所以某年岁末,得出一句,“度岁还需买画钱”。
可见,大部分画家仅仅凭借闲情逸致,是成不了画家的。
但是过去的文人们为了拔高艺术品格,明明是非常勤奋的作家,比如著名山水画家李成,一名收藏家手里,有九十多幅他画的冬景山水。
都缺钱缺成这样了,还是要咬着牙说,“皆士夫,遇其适兴,则留数笔。”
实际上要是等待有感而发,再留数笔,很难成为一名风雅的士大夫。
即便是贫穷如八大山人,小时候看野史故事,经常看到八大山人如何不为五斗米折腰,显贵拿了数金求一画,他连看都不看一眼。
| 作者:朱耷,明末清初画家,号八大山人。
但八大山人留下来的信件往来,不但写了他如何接受委托、使用中间人、卖画收取金钱礼物,甚至还写了他因为要按时完成作品焦虑不安。
我的天呐,连八大山人都忧愁截稿的事,可见钱这个俗物,没了它,连清贫的日子都过不了。
要说当年的画家能画什么?
是不是拿了钱就能兴之所至,肆意挥洒自己的文艺天赋?
也不是,大部分都是在画中产阶级和有钱人家里想挂和能挂的东西,祝寿图,恭贺新婚,喜添贵子,画家地位越高,则甲方能说话的份量就越少一些。
关于这点,高居翰在书里写,欧洲的情形也是类似,欧洲的雇主在要求一副画作时,合同里清清楚楚写,“你有权删除一些人物形象,但不能添加任何出于你本人旨意的东西。”
这下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梵高的画当年很难卖出去……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冬心》,很可以描绘一个职业画家的生活。里面一开始就说,扬州画家金冬心很无聊,为什么无聊?他画了十个花灯,运到南京托袁枚卖,袁不但把这批货原路退回,还加了十套《随园诗话》回来,让他给扬州的富贾名人们递送递送。
金气不打一处来,因为生意不好,“他知道他的字画在扬州实在不大卖得动了,——太多了,几乎家家都有。”
但是这一天,仆人送来了盐商程雪门的手帖,邀请他去作陪新任盐务道,金一下兴奋起来,觉得这天不无聊了。
商机出现了,他金冬心的身价又要涨了。
果然,程雪门行酒令时来了一句没头没脑的“柳絮飞来片片红”,金冬心冰雪聪明,从容解围,说是元人之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
放现在,相当于金给某广告诌了两句浑然天成的广告词。
小说最后,金像是骂自己又像是骂袁枚,说了四个字,“斯文走狗”。
观众看着很痛快,为了钱你真是脸都不要,不是斯文走狗是什么?
其实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是这么办,一个画家要是光靠兴之所至来画画,他这辈子留不下几张画,只有持续的工作,才有持续的产出。
没有润笔费,谁能坚持写下去画下去?
想把琴棋书画当作爱好,兴之所至才来抒发一下,表演一下,注定只会半途而废,一无所获。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有对赚钱这件事有足够的尊敬,把它真正当成一份工作,才有持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斯文走狗,也不是那么容易想做就做的事情。
戴教授赚一千万引人怒骂,只能说明一件事,那些没赚一千万的人全都急眼了。
作者|毛利,作家,《Vista看天下》长期撰稿人,公众号“和毛利午餐”主理人,著有《结婚练习生》《全职爸爸》《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等作品,写出多篇10w+,感谢全网读者信任,欢迎加入^_^
发于20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