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坐标(宣讲提纲)_风闻
精钢-2022-01-04 16:21
以下是根据自己的课件整理的。因为有人需要这篇文章,所以我整理了一下。但有几点需要说明:1、讲课的时候肯定以讲实例为主,而且要大量通过图片等形象的媒介讲述;2、这篇匆忙形成的小文中借鉴了不少别人的成果,我已经尽力标出,但不一定符合“规范”;3、三个“历史坐标”中的后两个因为是从我此前的论文中直接复制过来的,所以理论性、“规范性”要强一些。这也造成前后风格不一致。4、我的一些认识通过党内报告、党内通讯的形式汇报给党组织,与宣讲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坐标
(宣讲提纲)
2022年1月4日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全党首要的政治任务,是每个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搞清楚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背景是深刻理解把握这次全会精神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途径。
一、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基本情况和第三份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
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同志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现在,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了76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
“党中央认为,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2版。)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党的历史上第三份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4135101”——
阐明了建党以来四个历史阶段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在经济建设上;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在政治建设上;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在文化建设上;在社会建设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在外交工作上。
高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凝练概括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以上来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二、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坐标
1、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地理历史坐标——我们正面临第四次升温
研究温度和历史的关系之后我们会发现,国家衰亡不一定是因为气温下降,但气温下降一定会导致国家衰亡。
上图是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的附图,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盛世都是在气温较高的时期,而气温下降的历史时期都是中国战乱频发、人民流离失所的时代。
地球是一个水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分。水不仅是生命之源,哺育着万物,而且比热容非常巨大,吸热能力很强大。温度升高时,海洋会吸收大量的热。温度下降时,海洋会释放大量的热。因为海洋的存在,地球的温差才会如此之小,变得适宜人类生存,不至于白天零上五十度,晚上零下五十度。
全球平均温度降低1度的意思,是全球的海洋已经释放出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后,地球依然无可奈何的整体降低了1度。沿海的人类也许没什么感觉,但是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最低温降低了十几度那么恐怖。
同时,气温降低时,全球的水蒸气大幅减少,带来的降雨活动也大幅减少。而根据学者的研究成果,年平均气温下降1摄氏度,那么中国的年降水量平均要下降100毫米,而且越向北,降雨量下跌的越多。
在南方地区,降雨量每少100毫米,粮食产量就会降低10%。而到了北方,这100毫米降雨量就更关键了。
我们都知道,400毫米降雨线是农耕的生死线,只有降雨量大于400毫米才能农耕。但实际上,哪怕是放牧,也需要300毫米以上降雨量。
低于300毫米,就被称之为极端干旱,牧草一旦被啃食就很难恢复,所以这样的地方一般被称之为荒漠或者沙漠。低于200毫米,则直接被称之为死亡沙漠。
年平均气温下降1摄氏度,大概相当于长城的范围要向南足足移动400里,这么一大片国土都不再适合农耕了,同时游牧民族也必须向南移动400里,否则他们也无法生存。秦汉时期修建的古长城和明清时修建的长城,地理位置偏差如此之远,原因就是当时的气温不一样。
农耕民族的粮食产量大幅减少,人口不变,因此极易爆发内乱,大量的农民起义,国力严重衰弱。而此时,游牧民族可用来放牧的土地也大幅减少,人口也不变,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游牧民族必须频繁南下,和中原王朝爆发激烈战斗。
毫无疑问,决定历史发展的归根结底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是必须强调说明的。但气温的这种变化及其引发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会加剧阶级矛盾和斗争,从而加速腐败王朝的灭亡。
同样,当气温上升的时候,降雨线大幅向北移动,可用来农耕的土地大幅扩大,中原王朝则处于盛世。
现在我们就处于第四次气温上升时期,在1000年为单位的中周期上,地球是回暖的,在100年为单位的小周期上,地球也是回暖的。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上资料来源于“一颗青木”:《地球变暖、降雨线北移,中国将迎来第4次盛世》)
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气候变化的过渡时期往往是极端天气频繁的时期,这对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面对频繁发生的洪涝等灾害,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做到全国一盘棋,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的力量战胜灾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同时,国际上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不仅仅是生态问题,实际上已经演变为政治斗争。我们既要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揭露和反对发达国家利用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限制,又要站稳道义制高点,增强话语权,还要积极行动防止气候急剧变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2**、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宏观历史坐标——“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无产阶级革命中心和世界进步动力源的东移**
1913年5月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著名的文章《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尽管当时欧洲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看似先进的社会结构,但列宁指出“技术十分发达、文化丰富全面、实行立宪、文明又先进的欧洲,已经进入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时当权的资产阶级由于惧怕日益成长壮大的无产阶级而支持一切落后的、垂死的、中世纪的东西。正在衰朽的资产阶级与一切已经衰朽的和正在衰朽的势力联合起来,以求保存摇摇欲坠的雇佣奴隶制。”“整个欧洲的当权势力,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都是与中国的一切反动势力和中世纪势力勾结在一起的。”——因而欧洲的落后的。
同时,列宁注意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正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新的中心,并且必将以自己的持续革命为人类开辟新的纪元。“但整个年轻的亚洲,即亚洲数亿劳动者,却有着一切文明国家里的无产阶级做他们的可靠的同盟者。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无产阶级的胜利,而这一胜利一定能把欧洲各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都解放出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513—1516页。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通过十月革命,中国的先进分子了解、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在国际无产阶级的援助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实现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样:“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悠久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持续发展,不仅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壮举,也不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事件,更是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当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组织和科技的力量取得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纷纷“陷落”以致向病毒“投降”——“群体免疫”这样的无耻行径都大行其道。以往吹嘘的西方“先进医疗系统”、“高素质民众”、“市民社会”在疫情面前全被撕下了伪装。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如同一面镜子,把全世界各国的原形都现了出来,又如同一个注脚,为列宁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经典作品《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做了注脚。同样的道理,中国的扶贫事业只有放在上述这样一个世界视野和历史维度中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得出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视角,才能全面理解并把握“五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直接历史坐标“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一切进步奠定了基础。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崭新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以其蓬勃生机迅速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温饱问题、基本小康的目标相继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始进入实际议程。
在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在以往“三步走”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出的战略安排。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期。这个时期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时间,需要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成两个阶段来安排,根据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将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前了15年。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这个时候,也越是到了最吃劲的时候。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
早在1962年毛主席就在“七千人大会”上说到:未来五十年到一百年将是这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大变革的时代!历史一再并将继续证明毛主席的判断。当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将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中国智慧、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从而“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