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很多农民平时唯一的现金收入来自于出售家里养的几只鸡生的蛋_风闻
guan_16411897431513-2022-01-04 09:25
【本文来自《80年代以前的农村家庭,大多前半年都要靠鸡生蛋卖钱,以支付日常开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当年农村的大多数家庭平时唯一的现金收入来自于出售家里养的几只鸡生的蛋给供销社,或在赶集时到集市上出售家里几只鸡生的蛋,这样才有钱购买油盐酱醋、煤油、肥皂等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详情见下面这篇文章:
地瓜干是细粮,鸡屁股是“银行”,奶奶就是“鸡屁股银行行长”
@齐鲁壹点
发布时间: 2019-10-11 20:0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
**源网址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099867463718362&wfr=spider&for=pc
文 | 李世海
作者简介:李世海,某事业单位干部,高级经济师,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
**摘要:**一个男劳力干一天活,可能还不到一角钱,并且是到年底才能兑现。所以,在家庭中,一只生蛋的母鸡不亚于一个男劳力。家庭全年的日常生活开支几乎全指望着这几只鸡。……通过母鸡下蛋的方式积攒钱财,解决农村人的生活花费,平时一家人谁都舍不得吃一个鸡蛋。记得,我本家的一个爷爷,答应怀孕的儿媳说,只要生出男孩来,月子里一天吃一个鸡蛋,后来我的这位婶子真的生了一个男孩,这位爷爷只顾了高兴,早忘了让儿媳妇一天吃一个吃鸡蛋的承诺,为此,我的这位婶子埋怨公公好长时间。
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农村,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里非常穷,人均两亩多盐碱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玉米和小麦,另外间种一些地瓜、大豆和高粱等农作物,全村几百号人除了忙活那几百亩薄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一年到头很难见到几块钱的现金。**那时候,人们见面问好、打招呼,就是说:“吃了吗?”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吃饱饭问题。
虽然很难见到钱,可是生活中处处离不了钱,开门七件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点火的火柴,照明的煤油,一家人穿衣用的针头线脑,孩子们上学的铅笔、书本和学费等等。
**钱从哪里来呢?农民们唯一的来源就是母鸡的屁股。**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养着几只母鸡。那时,一颗鸡蛋大约七八分钱,并且能很快拿到。一个男劳力干一天活,可能还不到一角钱,并且是到年底才能兑现。所以,在家庭中,一只生蛋的母鸡不亚于一个男劳力。家庭全年的日常生活开支几乎全指望着这几只鸡。
因此,“鸡屁股银行”的叫法就是这么来的。
在我们家,小脚且年迈的**奶奶本来就不适宜干地里的农活,只能在家伺候几只老母鸡。奶奶伺候着家里的母鸡,无形中,奶奶成了我们家的“银行”行长。**性格温厚的奶奶,对待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看重,更是百分之百地尽职尽责。每天早晨一睁开眼,别的什么事儿都不管,先拿个马扎坐在鸡窝门口,把挡在鸡窝门口的三块方砖,小心翼翼地一块一块地拿出来,左手扶着鸡窝顶檐子,右手伸进热烘烘的鸡窝,抓出一只鸡。抓在奶奶手中的鸡,瞪着红圆惊恐的眼睛,两只腿胡乱地抓挠着,发出“嘎!嘎!”地叫声。奶奶左肩膀顺势斜挡在鸡窝门口,以防其它鸡趁机蹿出来。这时奶奶迅速而灵活地把鸡从右手倒换给左手,用左手的虎口把两只鸡翅根拢紧,并顺势抓住鸡尾巴,整个鸡就会鸡头朝下、后半身撅撅着,露出红红的鸡屁股。这时,奶奶用右手的食指伸进鸡屁股,如果有硬硬的感觉,说明此鸡今天在某个时间要产蛋,为了防止出了窝的鸡到处乱跑,不把蛋产在自己院子里,暂时不能给这个鸡自由,奶奶一扬手臂把它轻轻地放进旁边早已准备好的一个口小肚子大、柳条编制的鸡笼子里。这只鸡什么时候把蛋产出来,才能恢复自由。
同样的动作,奶奶把所有的鸡屁股探查一遍,哪怕有一只鸡在今天产蛋,奶奶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表情。每次探查完这些鸡们的屁股眼儿,奶奶就像完成一项重大工程一样,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用清水洗一把手,踮着小脚再去忙活别的事情。
除了冬季外,春夏秋三个季节,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一两只鸡产蛋。如果碰巧那一天没有一只鸡产蛋,奶奶会不高兴,会骂一句“养了一窝不下蛋的鸡!”骂完后,奶奶自己也笑了。
其实,奶奶也明白,要让鸡多下蛋,就得给鸡多吃东西,可是,那时人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多余的东西给鸡们吃呢!鸡们除了吃些墙根、树下的小虫子,杂草地里的草种子或者主人偶尔赏赐的破碎粮食粒子以外,哪里还有别的吃头呢!
太阳升起两杆子高的时候,鸡笼子里传出“咯哒!咯哒!”的叫声,鸡可能把蛋产出来了。奶奶踮着小脚,颤巍巍地走到鸡笼子旁,掀开鸡笼盖子,哈腰,伸手把鸡提溜出来,先向笼子里望一眼,确定一下里面是否真的有蛋(有时个别鸡会下谎蛋),才把手里的鸡放到地上,再伸手摸出鸡蛋,双手把热乎乎的蛋捧在胸前,脸上露出快意的表情。
那只刚下过蛋的鸡一直在奶奶脚跟旁打着转悠,嘴里发出咕咕的叫声,对自己刚下的那只蛋有些恋恋不舍的样子,又像是在向主人讨赏,意思是费气下力地产了一个蛋,怎么也得给点犒赏吧。奶奶把鸡蛋放回屋里的坛子里,顺便抓出一把破碎的玉米粒子,冲着院子里的鸡们“啵!啵!”地叫几声。
鸡们听到呼唤,争先恐后地围拢过来,奶奶顺势把玉米粒子撒向院子的空地上,刚下过蛋的那只鸡离着最近,第一个抢吃起来,鸡头啄米如人点头作揖,看着脚下啄米的鸡们,奶奶像一个接受群臣朝拜的女皇,脸上禁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
根据鸡的长相,奶奶给每一只鸡都起了名字,白毛鸡、黑毛鸡、长腿鸡、短腿鸡、细脖子鸡、粗脖子鸡……。奶奶对每一只鸡的状况都了如指掌,哪一只鸡下蛋多哪一只下蛋少,哪一只鸡什么时间该下蛋等等,奶奶都记得十分清楚。到现在我都弄不明白当年奶奶年逾花甲,老眼昏花,即使走在大街上,她一眼就能认出自家的鸡,绝不会出错。奶奶对鸡的爱护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几年下来,除了鸡自己不小心,让黄鼠狼偷吃掉一两只之外,很少丢失鸡。到了傍晚时分,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奶奶就踮着小脚走出屋门,来到院子里清点这些宝贝鸡们,万一那一天突然少了一两只鸡,她就会急火火地院内院外地四处找寻,直到把鸡都找回来,再给鸡们喂点水,然后把它们轰进鸡窝。奶奶一天的主要工作就算完成了。
可以说,奶奶是个很称职的“银行”行长。
每隔十天半月,奶奶就把坛子里积攒的鸡蛋,让爷爷拿到集市上去,换回一家人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有时还会剩余一点钱,爷爷再拿给奶奶,奶奶就用手绢包好,放进炕头的木柜里,她一边笑眯眯地嘟囔着,攒够了钱,给俺孙子娶媳妇,一边用铁锁把柜子锁好,柜子上再压上几床破棉被。
说到娶媳妇,在农村可是一等一的大事,俗话说,娶媳妇、盖房、打墓地,号称农村人的人生三大事。这三件事儿,其中娶媳妇算是第一等的大事儿,花费钱财最多,并且这个钱必须花、不得不花、花费多少也得花。这件事儿往往是做父母最头疼的。
我本家一个大娘,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养了十几只老母鸡,几年功夫硬硬地把给儿子娶媳妇的钱积攒起来,给儿子娶上媳妇。每当我的母亲望着眼前我们挨肩的弟兄三个,为将来娶媳妇犯愁时,这位大娘就劝我母亲说,不用愁,就是多养几只鸡的事儿。
通过母鸡下蛋的方式积攒钱财,解决农村人的生活花费,平时一家人谁都舍不得吃一个鸡蛋。记得,我本家的一个爷爷,答应怀孕的儿媳说,只要生出男孩来,月子里一天吃一个鸡蛋,后来我的这位婶子真的生了一个男孩,这位爷爷只顾了高兴,早忘了让儿媳妇一天吃一个吃鸡蛋的承诺,为此,我的这位婶子埋怨公公好长时间。
我作为家中的长子长孙,三岁就跟着奶奶过,偶尔,奶奶还是舍得给我吃鸡蛋的。奶奶也知道鸡蛋最好吃,最有营养,最能让自己的孙子长个子。特别是上了学后,奶奶常拿鸡蛋来鼓励我,如果考了一百分,奶奶就会给我煮一个鸡蛋,并且嘴里不断地念叨,考两个蛋(100分的意思)奖励一个蛋,经常考两个蛋,长大了才能做大官儿,做了大官儿就能经常吃蛋蛋儿。
奶奶是太希望自己的宝贝孙子学习好,将来有出息,能过上天天吃鸡蛋的日子。鸡蛋真是香啊!好吃极了!为了能够常吃上鸡蛋,我学习的动力更大了,于是也经常地考出100分。
鸡再能产蛋,也难以支撑人们日益旺盛的对经济生活方面的需求,也很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像要让鸡多产蛋,就得给鸡多吃食一样。要想让人们多出力、让地里多产粮食,政府就得有好的激励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般唤醒沉寂的大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几年功夫,粮食产量翻番,瓜果蔬菜应有尽有。只要有了粮食,自然不再愁六畜的饲料,鸡们也高兴,产蛋量猛增。奶奶望着不几天就满了坛子的鸡蛋,脸上乐开了花,再也不催着爷爷去卖蛋,还经常给我们每人煮上一个鸡蛋吃。这时,乡镇企业、农副业,遍地开花,人们的腰包鼓起来,花钱也不再靠着几只鸡,眼看着每家每户的“鸡屁股银行”没有了用处。我们给奶奶开玩笑说,我家的“银行”行长也该退休了。
每当听到这句玩笑,奶奶笑的很开心,几乎所有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作者简介:李世海,某事业单位干部,高级经济师,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