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逆流而上的2021,民航业有哪些大事发生?_风闻
CAPSE-洞察用户需求,提升企业价值2022-01-05 17:02
逆流而上的2021
2021年仍是跌宕起伏的一年,疫情反复是影响民航业恢复发展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作为“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前沿阵地,我国民航业继续承压。虽饱受冲击,但行业运行亮点不断,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复苏成绩。
“十四五”开局之年,通航产业迎来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双碳”之下,节能降碳是大势所趋;新客规正式施行,重点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些民航业系列大事件,或彰显着民航经济的创新与活力,或作为时代烙印映射了行业发展变革走向。
回首这逆势复苏的一年,民航业发生了哪些大事件?CAPSE带来年终盘点。
·2021国内民航事件年度盘点
1、通航产业飞向广阔天空
2、政策利好下,航空货运迎来新机遇
3、“双碳”之下,节能降碳大势所趋
4、新机场投运,好消息频传
5、“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航线”发布
6、民航发展基金征收标准降低20%
7、新客规施行,民航系统简政放权
8、“天价机票”引关注,民航局出手调查
9、燃油附加费恢复征收
10、各大航司扎堆推出升级版“随心飞”
1、通航产业飞向广阔天空
通用航空产业从2016年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经历了“十三五”的发展铺垫,在“十四五”大有起飞之势。
今年,湖南、天津、浙江、重庆、广东、山东和江西等一大批省市相继发布了通航的“十四五”规划。
黑龙江要打造国内一流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制造基地;浙江省要做强通用航空和无人机;天津要建设国际先进研发制造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西安要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广东大力支持两用飞机、高端公务机、无人机等研发制造……
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各地的规划围绕通航产业发展的重点也各有不同,相关内容均布局了通用航空产业及通用机场的建设与发展。
2、政策利好下,航空货运迎来新机遇
近两年,航空货运需求强劲,政策利好是航空货运在疫情下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财政部发布《关于民航发展基金等3项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其中首次将航空物流体系建设纳入民航发展基金补助范围。
民航局推出了促进行业恢复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在航空货运方面,提出要放开货机白天时刻限制;鼓励“客改货”;发布了新的国内航线航班评审规则,优化了货运航线航班政策,航空公司申请一次即可获得全部国内货运航线许可,且无班次量限制;颁布实施的新版《民航局运输飞机引进管理办法》为引进飞机尤其是境内货运飞机、国产飞机提供了便捷性等。
6月9日,东航集团东航物流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至此,东航集团成为首家实现航空客运和航空物流两项核心主业“双上市”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集团。
3、“双碳”之下,节能降碳大势所趋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
在中国加速减排的背景下,排放大户航空业是下一个急待“绿化”的重点领域。这一年,川航执飞其首个碳中和航班。东航和中国石化、中远海运联合,打造了中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随后又用这船石油所炼制的航空煤油,执飞了全国首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
南航、春秋航空、国航…..诸多航司也都在纷纷用各种实际行动响应脱碳减排,在优化机队、优化管理系统、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
4、新机场投运,好消息频传
疫情让航空旅行陷入停滞状态,但我国建设机场的计划并未受到影响。
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航投运。这标志着成都正式进入双枢纽时代,也意味着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仅仅一个半月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于8月12日正式转场运营。与此同时,好消息频传,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正式投入运行、恩施机场迁建选址正在推进、南通新机场进入上海三年行动计划、鄂州花湖机场有望明年年中投运、加快推进重庆新机场前期工作……
5、“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航线”发布
为进一步落实民航局、文旅部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航业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民航局发布“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航线”。
百条精品航线,既涉及国家已出台规划的赣南原中央苏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左右江革命老区等机场的航线,还包括井冈山、遵义、石家庄、临沂等重点红色旅游城市的航线,以及民航局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的江西赣州、新疆于田地区航线,覆盖面较为广泛。
通过联接大城市和革命老区之间的航班,架起空中桥梁,以红色旅游带动对于地方经济的支持。充分发挥民航业在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民航发展基金征收标准降低20%
为支持民航业发展,在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
此次调整后,航空公司缴纳民航发展基金标准较2019年之前降低了60%,直接减轻航空公司成本负担。有了改善利润的空间,航司或将通过降低票价的方式把利好间接传递给消费者。
此外,本次调整释放了国家支持民航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增强了行业发展信心和动能。
7、新客规施行,民航系统简政放权
2021年9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新客规对于旅客乘机过程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
新客规对涉及行李、退票、超售等直接和旅客相关的事项进行了细化规定,贯穿体现了市场主导的原则。如行李规定,不再对航空公司可以承运的行李进行统一的要求,而是根据航空公司自己的承运特点进行相应的行李规定并在售票信息中明确告知。再比如关于超售的规定,不再是直接拒载,而是应当征集旅客意见,在适当时还应当作出相应的赔偿。
让市场来主导民航运输业的发展。这一改革之举有望充分激活航空公司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满足旅客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让不同的旅客都能最大限度获得满意的出行体验。
8、“天价机票”引关注,民航局出手调查
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中国针对入境航班有严格的“五个一”政策限制及“航班熔断”措施。紧张的运力一再收缩,供求严重失衡下,机票价格一路飙升,被卖出“天价”。
8月留学季,赴美经济舱机票涨到2-3万元,商务舱更是达到7-10万元。
12月,土耳其航空自伊斯坦布尔飞往广州的价格表被多位机票代理转发,其单程赴华经济舱售卖价格最高突破20万、商务舱更是超过25万。
对于严重损害境外回国旅客权益的“天价机票”问题,民航局迅速行动,依据中土航空运输协定及相关国内法律法规,部署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立即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调查,如发现有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9、燃油附加费恢复征收
2021年11月1日,国航官网率先发布通知,“自11月5日(含)起销售的客票,国航将恢复征收中国内地国内航线燃油附加。”随后,南航、东航等相继发布相同通知。
这是自2019年1月停征以来,国内航线首次复征航空燃油附加费。
此次征收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的标准为,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收取10元,800公里(含)以上航线20元。以京沪航线为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至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飞行距离为1178公里,按规则单程机票将收取20元燃油附加费。
此次收取航空燃油附加费主要是受国际航空油价持续高位的影响,收取燃油附加费可以覆盖一部分成本,对各航空公司是利好消息。
10、各大航司扎堆推出升级版“随心飞”
11月开始,民航旅游市场进入了传统的淡季,叠加疫情防控形势的升级,为了补充客座率,各大航空公司又有一批“随心飞”升级产品被推出。
作为航司在疫情期间的自救手段,“随心飞”可以提前锁定消费者、更好地利用空余座位,同时补充航司现金流,增强用户黏性。对于行业来说,“随心飞”已经成为航司拓展服务产品、进行服务创新的一次新探索。对于旅客来说,通过这款产品低价打卡了祖国的万水千山,也是难得的出行体验。
“随心飞”产品惠及的不仅是航空业。“随心飞”等创新“套票”产品推出后,直接拉动了航司的运力投用,“飞机日利率”“不可存储的空余座位”等都得到了更好地利用。一张张“随心飞”机票,还拉动了旅游、酒店、餐饮、交通等其他相关市场,带“活”了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复苏。
**这一年航空业还有诸多事件:**航班熔断、机场停航等情况时有发生;737MAX在华获适航许可;美交通部要求中国航司控制40%客座率;我国飞机制造能力不断攀升……
2021年即将成为历史,疫情影响仍未结束,2022年民航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将呈现怎样的复苏态势和市场活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2民航客运市场展望
CAPSE发布的《2022年旅客出行意愿及需求前瞻》报告显示,2022年旅客出行呈现复苏向好态势,旅客对安全的信心逐渐恢复到常态,但在疫情常态化下,仍需持续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出境游需求仍然存在,有发展潜力。
2022年民航客运市场将打破“缓慢而脆弱”的复苏步伐,大部分旅客更愿意出行,**48.1%的旅客会增加出行频次,预计2022年出行人次将显著高于2021年。**在商务出行和旅游出行市场方面,预计均有一定程度的释放,有3成旅客的出行次数将提高1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