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氧气鱼雷威力巨大,日本之外的海军强国为什么都不感兴趣?_风闻
特种侦察连-退役士兵-2022-01-05 11:13
NO.1570 - 氧气鱼雷
作者:斌哥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potereio
二战日本科技水平有限,但也搞出了一些让对手非常胆寒的“黑科技”。比如空军的“零”式战斗机,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而其耗费巨资研制的93式氧气鱼雷,创造了人类海战史上鱼雷射程的最高纪录。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氧气鱼雷的技术其实并不复杂,想造出直径的610毫米的鱼雷弹体也并不困难。但为什么除了日本之外,包括其盟友德国和意大利都没有尝试研制和装备氧气鱼雷呢?
博物馆里的93式氧气鱼雷
迷信极端化武器
▼
二战中日本研制的许多兵器,都带有走极端或者说钻牛角尖的意味。比如战斗机越轻机动性越好,于是日本人就研制了完全无装甲、无密封油箱的“零”式战斗机。战列舰吨位越大主炮口径越大,于是日本就造了世界上最大、装备最大口径主炮的“大和”级战列舰。鱼雷显然是个头越大,战斗部越大,射程也越远,于是日本就造出了空前绝后的93式氧气鱼雷。
某个国家和军队专心研制某种武器,不要只看这种武器的技战术性能如何,而是要结合该国的军事思想去考虑。就比如说我军长期有节省弹药的思维,故而长期混装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和五六式冲锋枪。日本在列强当中如此醉心于研制超远程鱼雷,根本原因还是其从明治维新开始的“决战兵器”思想在作怪。
大和号
1894年甲午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综合实力要超过北洋水师,而且甲午海战就几乎奠定了整个甲午战争的结局。但日本困于其综合国力,也一度对如何克制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而忧心不已;于是在“三景”舰上装备了空前绝后的320毫米巨炮(虽然没有发挥作用)。之后日本又继续勒紧裤腰带,从英国购买新式战舰,实现了在日俄战争中一战击败俄国舰队。
但日本人非常清楚,其综合国力无论对清朝还是俄国都处在劣势。两次战争的胜利都在于其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并在战争中实现了速战速决。显然只有装备了“杀手锏”兵器才能确保在开战之初就把敌人击倒,令其无法恢复。
甲午海战
正是由于日本人过于迷信所谓的“决战兵器”,在其它国家性能均衡的军事装备,在日本就会变得非常奇特。氧气鱼雷这种超远程大威力的海战武器,自然非常符合日本人“决战兵器”的思维。日本如此醉心于研制该武器,也就毫不奇怪了。
日舰发射鱼雷的想象图
独一无二的大杀器
▼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海军接触鱼雷武器的时间并不短。但早期鱼雷都是使用压缩空气的“冷鱼雷”。直到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才第一次尝到了鱼雷武器所带来的甜头。当时世界各国都已经发展出了热动力鱼雷,但随之而来的技术瓶颈也非常明显。
由于鱼雷呈细长的形状,横截面又是规则的圆形;即使是最好的汽油机也不能直接作为鱼雷的动力。所以二战时期鱼雷的热动力系统,都是由单独的燃烧室和往复式活塞装置组成。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内点火燃烧,混合降温用的海水后,形成混合的高温气体驱动活塞做功。
早期的氧化剂只能使用压缩空气,由于其中五分之四都是氮气;这不但造成推进效率低下,同时鱼雷排出的大量含氮尾气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尾迹,不利于隐蔽。
既然造成热动力鱼雷瓶颈的就是氮气,那么使用纯氧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可是各国的鱼雷工程师很快发现,**纯氧实在是过于暴躁,太难伺候。在实验室中几乎每一次尝试用纯氧作为助燃剂,都会引起大爆炸。**但之后世界各国海军也意识到,现有的鱼雷射程已经够用。但是日本人在所谓的“决战兵器”思维下,继续下大力气研制氧气鱼雷。
1932年,日本工程师经过测试,终于发现只要先让燃料和空气在燃烧室内形成稳定的燃烧状态,再过渡到纯氧就可以避免爆炸。所以在之后定型的93式氧气鱼雷,同时设置了纯氧室和压缩空气室。这样鱼雷先利用压缩空气使发动机启动,过渡到纯氧之后才进入高速状态。
93式氧气鱼雷的动力装置
由于用纯氧代替了压缩空气,93式鱼雷不但拥有二战时威力最大的490千克装药战斗部。而且在以最高航速50节航行时,航程达到22,000米;在以36节低速航行时,竟能达到惊人的40,000米。如此大威力鱼雷,似乎可以在安全距离外就把敌人的舰队全部歼灭。
徒劳无功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7吨重的93式鱼雷和7万吨的“大和”级战列舰,并列成为日本海军决战兵器的代表。
日军驱逐舰上的四联装鱼雷发射装置
按照日本在30年代所提出的“九段截击”理论,若日美开战日军将先攻击菲律宾,迫使美军太平洋舰队万里驰援。日军将会在太平洋中部先依托陆基远程轰炸机,海军的驱逐舰等使用鱼雷对美军主力舰进行杀伤。直到其如日俄战争中劳师远征的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那样伤痕累累,进入日本近海后再由“大和”级战列舰进行最后绝杀。
为实现这一战术目标,日本不但在新造的驱逐舰和重巡洋舰上都装备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驱逐舰上还设置有鱼雷再装填机构。而且还专门将“北上”和“大井”两艘轻巡洋舰,改装成了能够一次单舷发射20条鱼雷的所谓鱼雷巡洋舰。日军的驱逐舰和巡洋舰成员也进行了极为艰苦的训练,试图在即将到来的日美大战中把美军主力舰全部送到海底喂鱼。
日军北上级巡洋舰
讽刺的是,日本玩命大搞氧气鱼雷的时候,美国人却冷眼旁观。毕竟用驱逐舰发射远程鱼雷即使利用夜幕作掩护,也无法躲过雷达;而鱼雷射程再远也没有舰载机的活动半径大。更重要的是,虽然氧气鱼雷的射程接近战列舰主炮,但由于鱼雷的速度慢,航行40公里需要近半个小时。在实战中如此远的鱼雷攻击基本无效。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以日军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开始,这就导致预定在“”九段截击”中被消灭的美军主力舰队提前被团灭了。接下来美日在太平洋上展开了以航母对抗为主的海战模式,日军的驱逐舰几乎没有用93式鱼雷猎杀美军战列舰的机会。
93式鱼雷的问题却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容易殉爆,命中率不高,需要在战舰上安装制氧机等。**虽然日军在战争初期利用其夜战训练水平和93式鱼雷的超远程射程,取得了一些战果。
但美军很快就利用其雷达上的优势,以及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后航空母舰的颓势,让日军的鱼雷战能力发挥不出来。在1943年之后日军驱逐舰再也没多少机会使用93式鱼雷;反而很多的93式鱼雷弹体,被改造成了“回天”鱼雷的动力系统,成为了日本人的自杀工具。
93式氧气鱼雷改造的“回天”自杀鱼雷
贫穷帝国主义的不归路
▼
有人说二战中日本就是典型的贫穷帝国主义国家。**其典型特征就是在研制武器时,总是试图以小博大,投机取巧。**而二战的实战证明就算有了原子弹这样的灭国大杀器,美国还是得靠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才击败了德国和日本。
像日本那样自身资源不足,研制新式武器时就抠抠搜搜,结果无法取得预定的胜利;因此更无法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研制新式装备。最后只能发扬其漠视生命的“优良传统”,在二战后期频繁使用“人肉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