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买不上菜的人是不是西安人?_风闻
挪威TALK-挪威TALK官方账号-追求基本的道德与健全的常识2022-01-05 13:17
今天是西安封城的第13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了很多关于西安的帖子。我想,每一座城市封城时都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毕竟是要把一千多万人锁在家里,整座城市冰冻起来,物资供应、医疗救助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都会成为困难,非常不容易。
我看到微博上有很多西安人疯狂吐槽封控之后吃不上菜。前几天的新闻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位小伙离开封控的小区去买馒头,结果回来的时候被防疫人员给打了,馒头散落一地。
好好的,为什么小伙要违反封控规定呢?冒着违规风险出去是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呢?非要出去不可,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只是为了买几个馒头,放在平常真是稀松的一件小事。
但我相信你很快又会觉得唏嘘,几个馒头,填饱肚子之类的物件,再平常不过,却要冒着违反封控规定的风险才能获得,这得饿到什么程度了?
我相信这位小伙只是西安封控之后很多人生活的缩影,在微博,在其它平台,到处可以看到西安网友在吐槽,说物资供应不足,吃不上菜,大家直接看一下截图感受一下。
当然了,这是几天前西安商务局开新闻发布会时的评论了,到今天大概已经改善很多了。
但今天这篇文章目的,不是为了把这些截图展示给大家看,而是在很多文章把这些情况写出来之后,我又看到了一种很熟悉的调调。
大概意思就是你们这些人,太坏了,只收集这些负面吐槽言论给大家看,放大社会焦虑,抹黑西安形象,煽动舆论,你们知不知道,其实这些人只是极少部分,大部分西安人过得好好的,生活安稳。
你看,明明是反映大家在网络上的真实呼声,结果又变成了负能量和抹黑,每次看到这类声音,我都忍不住想反问一句,你身边的西安人都吃上了菜,那这座城市里那些真的没有吃上菜的人,算不算西安人?那个饿得要违规出门买馒头的小伙算不算西安人?
当然了,按照这种逻辑,没错,他们可能是极少个别人,但究竟该怎么定义个别人呢?占比百分之一,算不算是极少数了?应该算了,百里挑一,非常极个别了,但你用这个比例,套进西安1300万人口基数,「极个别人」的总量,也达到了13万人。
那么请问这13万的极个别人,算不算西安人?他们吃不上菜,是不是问题?应不应该被关注?
我还是那段话,已经有了那么多媒体,每天都在输出你们希望看到的振奋的、热血沸腾的、感人泪下的、标准的正能量内容,为何你们对这些极个别人并不那么正面的遭遇被关注表现得这么敏感?,为何一幅把这些人的经历给大家看就触犯了逆鳞的模样?他们是极少部分人,但不是沉默的极少部分人。
西安抗疫有没有可歌可泣的部分?当然有,任何一座城市,这么大的行动,都会催生感人泪的故事,如果你想看,关注类似西安发布、陕西发布之类的媒体平台,天天都可以看到,时时刻刻都可以感受到正能量的沐浴。
但如果所有媒体都是发布这样的内容,那么谁来感受极个别人的「痛苦」呢?更何况西安这一波网友的帖子写得到处都是。谁来共情他们的声音呢?如果这是你们定义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岂不是成了阉人声带的割刀。
如果把这套逻辑在套在其它地方呢?家暴是负面的,家暴案例也是属于极少数的,绝大部分夫妻仍然是在好好过日子,难道关注家暴中的受害者,也成了抹黑和放大焦虑了吗?
自杀是负面的,自杀案例同样是属于极少数,那么关注那个走向大海的摄影师、从楼上跳下来的大学生或者是因为租房纠纷被辱骂而自杀的女生,也成了抹黑了吗?
所以这套逻辑非常可耻,它以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极度脆弱的自尊,强行垄断了对「正能量」这个词的定义。
每个人在世间或多或少都会碰到问题,住房医疗教育出行吃喝拉撒等等,你都要和别人打交道,你也总会有成为「极个别人」的时候,对别人的痛苦共情,亦是共情自己的生活。
「共情」这两个字,是人的本能之一,愿我们常念常有。
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热爱这片土地,但我确实非常讨厌有人垄断爱国解释权,就像我非常讨厌有人垄断「正能量」的解释权,在我看来,这相当于阉割了复杂的个体和这个磅礴的时代。
最后,说一个好消息。
据昨天下午西安举行的发布会通报,西安已经连续两天新增确诊病例低于100例了,另外,西安经开区佳家社区也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这意味着本轮西安疫情出现了积极变化。
希望大家都能过一个祥和安稳的年。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