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问题_风闻
乌江自刎-2022-01-06 16:33
实践出真知是不错的,但这只是说没有实践就不会出真知,而不是说实践必定出真知,实践能不能出真知还是决定于人的心性,人的心性是实践能否出真知的丝毫不亚于实践的重要方面。
是正常人都有实践,而且很多人的实践是相同的,但认知相距极大,有的人能得出真知,有的人得出的是谬误,有的人白实践了一场,该懵懂还是懵懂,一切浑然不觉。
所以人们说实践本身就是主客观统一的行为,没有主观就没有实践,纯客观的经验、劳作、遭遇不叫实践,自然与认知也就无关。
那么主观对实践起了哪些作用呢?
一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不同,从实践中获得认知就不同,认知能力天壤之别,从实践中获得的认知也是天壤之别的。
有人能认知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发展变化,有人能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由表及里,认知全面而透彻。
更有人能跳出具体事物,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而且加以想象,进行创造,获得意外认知收获。
有人认知局限就很小、停留在表面而且僵化。
高级别的认知能力多由天生,无可奈何的,而低级别的认知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训练的。
如果认知能力不行或低下,实践也很难出真知。
二是认知态度,所谓认知态度那肯定是主观的,这里仅指恐惧、懒惰。
有两种认知恐惧,一是天生的恐惧认知,害怕认知太多,理由不清楚,反正有这种人。
二是由经验造成的认知恐惧,他知道认知太多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先是主动地拒绝认知,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自然而然的放弃认知,把自己裹在无知的睡囊中。
对有认知恐惧的人来说,时间自然也是不能出真知。
由于实践不是必定出真知,而是要做出积极的努力也即思考才能出真知,所以一个人要是懒惰不去进行思考,不要说艰苦的思考了,那实践也是不能出真知的。
康德的《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认为愚昧是一种无道德行为,导致这种无道德行为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懒惰,也即懒于思考,懒于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总是把别人思考的结果作为自己的认知,也即人云亦云,没有丝毫自己的认知,那当然就是愚昧了。
这里补充一点康德这里说的所谓无道德,中国人说的无道德是指伤害别人,而康德说的无道德是指不能使自己成其为人,主动放弃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就是放弃使自己成其为人,按康德说的意思,不进行思考的人就不是人,因为它违背了人的自然的心性。
三是利害关系,本来认知是一种精神活动,和物质的利害关系无关,但人毕竟不能只生存在精神之中,他还要生存在物质社会的物质关系中,还要生存于柴米油盐之中,所以利害关系会极大地影响人的认知。
当然这也分两种情况,一是认识和行为分开,他确实能从实践中得出真知,但他把真知隐而不发,说出来的认知还是受利害关系支配,也就是心口不一,言不由衷的说假话,这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上是一种很严重的不道德。
还有一种是利害关系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认知,他的认知已经自觉地脱离了实践,也就是说认知不是来源于实践而是来源于利害关系,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这在道德上倒是无大错,但在认知上问题就严重了,它颠覆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而是由利害关系决定了认知,近于动物,你能要求动物讲人才有的道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