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导演:用方言演只是为服务故事,说说我为啥选一群70后上海本地人_风闻
吃饭睡觉打boss-2022-01-06 16:48
《爱情神话》编剧、导演@邵艺辉 的微博发文:
我是太原人,在上海租房生活了6年左右,属于无业游民,主要在写小说写公号,也有两次接到有定金的编剧的活儿。可能有朋友看过我原来写过淮海中路的故事,我有一阵租的房子在武康大楼对面的弄堂里,其实是个违建。
我紧挨着的邻居在旁边的菜市场卖菜,我们关系很好,我去他家买菜能得到比其他家更多的小葱(在上海的菜市场买菜会送一把小葱)。但他们要囤积很多蔬菜,就会有老鼠,有几次跑到我家里来。我还有一个邻居在胡同更深处,是个拍时尚杂志的摄影师,很多明星会去他也是租的房子的天台上拍照。这都是真实的上海的一部分,甚至更有意思,我也想过是不是加入到《爱情神话》里?
可是这个电影里我更想聚焦的就是不那么完美的男女谈情说爱的小事。加入这些会变味。同时,如果在场有外地人,上海人就不会讲上海话了,怕别人听不懂。放在电影里,为了合理性,大家也应该讲普通话,可单纯从创作角度讲,我觉得讲方言更帮助表演,从最早我打算找身边朋友演就决定使用方言,不管素人还是职业演员,方言一定是给表演加分的。这种选择都不是为了要展现地道上海,因为我生活的6年里,我的环境里听到上海话并不多,也是朋友为了照顾我的感受。我观察到的上海人都讲沪语早已不是现状,那只是为了服务于我的故事。
同样服务于故事的还有角色设定,他们是一群70后本地人,多有房产,他们20年前买房的价格放到现在同样地段可能一个厕所都买不了。2000年左右安福路的房子是八千一平方,现在是十几万一平方,但物价的确没有涨这么多。我们的阶层划分也比较有特殊性,不管是物质指标还是精神指标,很难对标国外,也没必要对标。是中产还是小市民,是穷人还是富人,也得是观众根据自己的坐标去判断。
而之所以选取一群70后,不是还在奋斗的年轻群体,也是因为我想让这个情感故事更集中在人物本身,集中在内部原因不是外部原因上。我自己最感兴趣的也是人作为人本身和他人的关系。而他们的生活状态、会关心的、爱谈论的东西决定了身份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文艺素养不能太专业也不会压根没有。但这依然是少部分人的生活,我很确定。
这个爱情片也注定是狭窄的,没有涵盖当代女性的全貌和阶层的分裂,因为我觉得在这个爱情片里探讨太多角度只会流于表面,难以深入阶层迷障,也不会真正直面困境,那不如把角度切小一点,而所谓困境和忧思的表达也不能傲慢的去帮观众指认。
故事是我的第一追求,我拍其他的城市也会尽量用方言,完全是个人喜好,而任何城市我也只能选取一个角度一种人群。完全是个人能力决定的。
每次采访我都会说,我只是拍了一个局限的、我熟悉的、但不够全面和客观的上海。我想没有一个电影不是片面的、局限的、只呈现一种想象的,2个小时左右的体量就决定了它的波及范围。
所以我们才需要有更多角度更多题材更多色彩的都市电影呀,不仅是上海,每个城市都有很多能拍的。但没有一个电影能代表一个城市,就像没有一个人能代表了他的家乡他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