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沟通陷入「语言符号」的撕逼就很可怕了_风闻
挪威TALK-挪威TALK官方账号-追求基本的道德与健全的常识2022-01-06 13:30
作为一个自媒体作者,我能感觉到的一种趋势是,中文互联网语言符号的标签化,越来越严重,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些语言符号,产生出来是一个意思,被广泛应用完全是另外一个意思,然后扣在你头上就两个意思都不是,仿佛变成了古老的文字狱游戏,确实相当魔幻,而且讽刺,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种感受。
首先,大家更加习惯于用标签化式的概念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本身没什么问题,讨论嘛,怎么论都没问题,你觉得可以说某某就是对,也可振臂一呼喊句口号,以表达信仰与立场,直接把让这场讨论结束在你傲娇的语气上。
但我发现,很多人,不仅习惯性用标签式的概念讨论,现在更加喜欢用标签式的概念骂人。意见向左,先贴个标签,然后往死骂。狗血淋头都嫌气势不够,最好骂他个屎尿屁加地沟油淋头,双倍的压倒。
比如人血馒头这个词。
最初被发明出来,用来形容那些死了个人但不管死者具体情况自己随便编个谣言,把水搅浑自己再浑水摸鱼的行为。
比如有座学校发生了死人案件,具体情况一概不知,当天晚上就有文章把所谓的内幕爆出来了,教师强奸猥亵、强行封口、还安排集体卖淫,最后有人实在受不了了,自杀了。
编排得有模有样,这样的言论自然很受欢迎,阴谋论再竖立起一个靶子再编造一些对话图片,立刻就能上百万的阅读传播,至少五位数的打赏。
你觉得我在讲一个故事吗?不是,我在讲一个真实发生的例子,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个自媒体作者被警方刑拘了,放出来后,又弄个公众号,但路子还是一样野,通常是一个故事加上各种标签化的符号,形成一种语言的狂轰滥炸,效果自然很好。
这充分说明,当我们兴奋起来,肾上腺素到达一定的水准,脑子就不太运作了,这时候,一个靶子比一盆冷静下来的冷水更重要,当然了,也说明他们都挺有钱的。
但是,这才是吃人血馒头,不对吗?
但现在这个词标签化极为严重,已经演化成只要你关注公共事件,事件里有人员伤亡,而你表达的观点不符合某些人的需求,你就是吃人血馒头。而且由于越来越多人倾向于相信阴谋论,正常地表述反而成了吃人血馒头。
本来大家在平等地讨论,你看到自己不爽的观点。
你突然扔一个词过去,「你吃人血馒头」,对方自动输一级,甚至可以直接闭嘴了,无论观点如何,我先给你一个吃人血馒头的标签,那你一定是在道德的制低点。
现阶段的讨论,很多人往往喜欢先把对方扔到道德制低点,然后再很快结束交流。
再比如「割韭菜」这个词。
庄家注资把股价拉高,散户一看有赚钱的机会,疯狂跟进,撒币,养老的买棺材的给儿子女儿结婚用的钱,都往里砸,最后庄家看涨得差不多了,把股票全部抛售,疯狂套现,走人,这叫割韭菜。
其它领域类似的操作手法也叫割韭菜。
但现在这个词泛化到什么地步了呢?
这么说吧,门口王大爷的拉面摊涨价到15块钱,也会有人高呼割韭菜;做任何生意,只要亏损了,那一定是被割韭菜了;
我以前喜欢这些词语,因为它们精准地描述了一些现象,但我现在觉得这些标签化的词语,严重妨碍了我们的思考,并且过度地迎合了自己的胜负欲。
标签化的词语,用起来总是最简单的。
不过在网上用用,问题也不大。
毕竟你不需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吵完了只要你不脑溢血,明天继续是快乐的打工人。
但昨天收到一位读者的邮件,我发现情侣之间的很多吵架,现在也演变成了各种「语言符号」的撕逼。
她自己和男朋友发生争执,一开始两个人还坐下来讨论问题,后来耐心没了,大家就开始扔这种语言符号了,有意思的是,男朋友特别喜欢用这一招,于是她也反击。
最后变成了吵架也不是吵架,完全是大家各种乱扔帽子,谁冲浪经验丰富,攒的词汇量丰富,能撑到最后,就赢了,这说明大家以后没事还是多看看网上,多学点新鲜词语,已备吵架之需要。
可是这样会让人越发觉得心累。
比如有一次她发季度奖金,发了挺多,有三万多,刚好到了需要换手机的时候,她就给自己买了一台新手机,又给自己男朋友买了块手表。女生满心欢喜地把礼物送给男朋友,男朋友当然也很开心,但稍微觉得她花钱有点过了,女生自然不开心,最后俩人吵了起来。
最后男朋友用了个「被消费主义洗脑」的词,扣在她身上。
好家伙,其实我以前也经常用「消费主义」这个词,因为确实描述了一些心理状态,但现在这个词泛化之严重,严重到什么地步了呢?「消费主义」和消费已经分不开了,只要你氪金了,那就是消费主义。
但问题是,人除了吃喝拉撒,挣点钱不得让自己开心开心吗?生活总是这么琐碎,花点钱在琐碎之外的地方,不也是正常需求吗?
所以「消费主义」这个词泛化之后,也很容易绑架消费。
另外还有一个词,也很容易在情侣中引起撕逼,就是「伪精致」这个词,到底什么算是精致,什么算是伪精致?什么样的仪式感是正常的,而什么样的仪式感是吃饱了撑的,你很难用一个概念去概括。
我见过对仪式感特别棒的解释是:
因为成年之后生活近乎全部是琐碎与重复,几乎感受不到任何跳动的气息,而仪式感就是用来对抗琐碎的,塑造一种环境和行为,在特定的时空下,让你短暂地离开生活,进入到想象中的故事。
那么生活需不需要这种想象中的故事呢?或许你觉得不需要,但有人会觉得需要。
所以我很认真地建议情侣沟通,不要用这种网上概念,因为它们本身就缺乏精准定义。
你说什么是消费主义?有一万花一万,这是败家;有一万花九千,算是被消费主义洗脑了;有一万花六千,正常需求。所以真正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在消费的支出占比是否合理,是否是基于共识。
而且根据我的观察,习惯性大量使用这类概念和对方沟通的,都带有非常强烈的胜负欲,我一定要是对的,你一定要是错的,你看,经常用这类词语的人,在网上也是扔下概念骂几句就走了。
但问题是,胜负在情侣沟通中,重要吗?
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