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喜欢看大场面特效多的电影,可也有很多人喜欢看其他类型的电影_风闻
达摩磨蹭-2022-01-06 08:02
【本文来自《2021年,中国电影经历了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亚历山小
- 李焕英这个电影票房那么高,说白了不是电影本身多么“硬”,而是恰恰符合了多重内部因素。
首先这个是呈现一个时代背景的,会起到共情共鸣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国内会票房高,国外就没看点了,没共鸣嘛)
2,我们市场大啊,就算少部分人捧场都巨大的可观,更别说有人来疯性质了,一炒作就很多人都跟风了,票房能不高吗?
3.营销强,带动第二点。
4.正好武汉疫情结束期间,全国释放压力。
《你好,李焕英》不是没有缺点,但优点突出,没特效没大场面,情节也不复杂,但以情动人,张小斐的表演是最大亮点,另外80年代初国营工厂的氛围营造的极真实,我妈那时候是工人,那时工厂什么样我很清楚,演员的整体风貌相当符合那个年代的特点,这是为什么李焕英能够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的原因,年轻观众被母爱感动,中老年可以回忆起年轻时光。
市场大、人来疯、武汉疫情结束这些对所有电影是一样的,李焕英没有任何优势,为什么对李焕英就有效,对其他电影就失效了呢?其实相比《唐人街探案3》,李焕英知名度和导演的名气上处劣势。
营销强,没感觉,第一次导演电影的贾玲能有多少钱买水军。有多少信心这电影能卖出去多少张电影票?说到营销如何如何,我觉得是对贾玲的侮辱,一个纪念已经去世母亲的电影,找自己的好友演母亲,好几个角色用的是演员妈妈的名字,说人家如何营销如何消费自己的母亲,我不理解,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一点人的感情都没有,被社会异化到这个程度了吗,完全不相信人间还有真感情吗?
我本来是计划看唐探3的,是被自来水带进电影院看李焕英的,我去看的时候都初六初七了,票房已经二三十亿了,然后我基本看了三遍,每次看完周围大部分人眼泪汪汪的,如果是靠营销的话,我不会看第二遍第三遍的。
现在好多人有个毛病,极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也许你们喜欢看大场面特效多的电影,可也有很多人喜欢看其他类型的电影,他们也是观众,也有发言权,并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
李焕英不是没缺点,情节还是有些粗糙,不够连贯,有几个演员小品味还是过重了,有的地方为喜剧效果而喜剧,但瑕不掩瑜,
最后的反转味道很足,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没反应过来,直到李焕英对着厂门口的布告栏说返老还童了,我才稍微回过点味,第一遍看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我就走神了,觉得这电影名过其实,但最后20分钟的戏真象脑子里响了个炸雷,前面的一些画面浮现出来了,李焕英那眼神我有点明白了,
看完虽然没有哇哇大哭,但还是费了几张纸巾,然后就是看第二遍第三遍,越看越喜欢张小斐,怎么把50岁李焕英和20岁的少女李焕英结合得那么好,演技炸裂这些形容词用在这好象不合适,张小斐的表演没那么惊艳,但越琢磨越有味道,包含了那么多东西,真不简单。
看完电影我才看的《你好,李焕英》小品,同样精彩,张小斐的表演依然无可挑剔,能在小品和电影里都做到无可挑剔,这就是演技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