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16:凛冬将至_风闻
西方朔-2022-01-07 08:43
老旦聊历史微信公众号/知识星球“老旦聊历史”33 人赞同了该文章一、论持久战早在第三次战役前,主席已经明确提出:朝鲜战争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要想真正打赢这一战,一定要做好艰苦的、长期的战斗准备:
战争仍然要做长期打算,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难情况。要懂得不经过严重的斗争,不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
既然已经做好了长期战争的打算,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更加清晰:志愿军不能存在着任何侥幸取胜、速胜的心理,只有不时地收回拳头,将来才能更好地打出去,为了能够和美军在朝鲜长期打下去,久战疲劳的志愿军必须立刻开始休整。
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志愿军就开始了计划2个月的大规模休整。主席对此次休整非常重视,专门就休整内容对志愿军专门发出明确的指示:
…在目前开始的两个月至三个月内,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均有很多严重的工作要做,这主要是,补充新兵到军队里去,使新兵向老兵学会作战方法,加强军队的装备,修理铁路,储备粮弹,改善运输系统和后方勤务工作。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才能保障最后胜利。今后敌人统帅部的方针有两种可能性:(一)在中朝两大军队压力下,略作抵抗,即退出南朝鲜。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我们的充分准备工作的结果,因为敌人知道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的军事力量更加强大了,敌人才知难而退。(二)敌人在大丘、金山地区作顽强抵抗,要待我们打得他们无法再打下去了,方才退出南朝鲜。如果是这样,我们必须做充分准备才能再战。…有一种可能,即客观形势迫使我们在二月间就要打一仗,打了再休整,再去完成最后一战的准备工作,这一点也要估计到。但是,如果不发生这种形势,则以两个月至三个月时间充分地完成上述各项准备,然后举行最后性质的春季作战,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中朝两国同志都应当定下决心来做这些必不可少的工作。
除了对休整内容和朝鲜战局给出明确指示之外,主席即使是在连续大胜之后也没有放下对美军的戒心,特地提醒彭德怀美军仍可能发动反攻(“有一种可能,即客观形势迫使我们在二月间就要打一仗,打了再休整”),要时刻做好准备。
其实,身经百战的彭德怀和主席一样警惕,彭老总在给各部队下达休整命令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提醒大家要随时准备好应对美军的反击:
根据敌我形势,暂定休整期间为两个月(由一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止),但需充分估计,敌虽遭我过去三个打击,还有可能迅速补充后备兵力(有于三个月内补充六万兵员之说),再来进犯。如不给美伪喘息机会,各部应随时准备提前作战。因此,上列甲、乙、丙、丁四项工作,应争取在一个月内做完,练兵运动则放在第二个月内进行…
应该说,在获得如此巨大战果的情况下,主席和彭老总已经足够克制。他们并没有被胜利冲晕头脑,相反,他们都看到了美军仍然拥有强大的力量,朝鲜战争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志愿军要为长期战争做好准备。
然而,必须提出的一点是:无论是主席还是彭老总,他们预料到了美军会反击,却没有预料到美军反击的速度。
对于美军可能的反击,主席和彭老总的观点相当一致,即美军最快有可能在2月份发动反攻,而志愿军也据此安排了休整计划,最重要的新兵补员、伤病后送、后勤调整以及总结经验等活动,基本上都安排在1个月之内完成。
根据这项休整计划,志愿军在2月中旬基本就能完成主要的休整工作,届时可随时根据战场战况加入战斗。对于连续作战的志愿军,这样的休整实际上已经是紧凑到了极点。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美军的反击居然来得如此之快。
二、连环不得不说的是,1951年,美军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一方面,沃克突然身亡,非常意外地给第8集团军换上了一个不仅有能力、而且有魄力发动全面反攻的司令李奇微。
这位全新的司令官,给美军带来了完全意想不到的转机:由于李奇微本人几乎没有受到前几次失败的负面影响,导致美军恢复士气的速度远比想象中要快得多——第三次战役仅仅结束了一周,李奇微就已经派出了相当规模的侦查部队,准备发动全面反击。
当然,李奇微的个人能力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可是,如果不是沃克的意外事故,朝鲜战场和李奇微本来没有丝毫关系——作为陆军的副总参谋长,李奇微本应在家中喝着香槟,翘着腿阅读朝鲜战场的战报,而不是跑来朝鲜前线的泥浆中摸爬滚打。
奇怪的命运——而不是美国的正确决策——让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来到了正确的位置,开启了美军反攻的号角。
然而,美国人的好运,并不止如此而已。
为了确保整个战线的安全,主席和彭老总原先安排的是一个万无一失的休整计划:志愿军主力休息,人民军负责顶住防线。
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部署,毕竟志愿军已经连续作战了整整2个月,帮人民军换来了宝贵的休整和补充时间,现在志愿军要休整,由人民军来顶上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志愿军也没有完全撂挑子,彭老总仔细看了看,发现50军好像前三次战役没怎么打仗,晚点休息问题不大,于是把50军派去汉江南岸,作为掩护主力休整的第二道防线。
具体来说,中朝联军原先部署的防线是这样的:
1、人民军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军团负责对敌一线的防御(其中第一军团负责海岸线防御);2、志愿军第50军,第38军112师,第42军125师负责二线、以及各军结合部的防御。
这个时候,人民军总兵力已经恢复到10万左右,在大量散落在朝鲜南部的老兵陆续归队后,人民军的情况实际上相当不错,特别是主力第二、第五军团基本已经恢复战斗力,用来防备美军可能的反攻绰绰有余。
没想到的是,主席和彭老总精心安排的这道防线,被自己人给捅了个大口子。
第三次战役末期,志愿军各部接到彭德怀的“停止追击”命令,在1月6日-8日之间先后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中朝联军中还有两支不听话的部队仍在奋勇向前——没错,就是人民军的主力第二、第五军团。
至于这是谁的命令——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彭老总和金日成在1月10日和1月11日之间有几次友好的交流,那个时候,金日成同志的意思可是非常坚定:“美国人已经吓坏了,只要中朝联军坚持往前推进,美国人就会自己吓得跑出朝鲜!”
金日成同志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不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志愿军停下不要紧,我们人民军要继续前进,把美国佬统统赶下海!
于是,1月10日,人民军第五军团向眼前的美第2师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这次进攻的具体过程就不提了,我就说一下结果:经过一阵勇猛的冲锋之后,第五军团被打成半残,短期内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我们的金日成同志并非只有正面硬攻这一招,第五军团进攻的同时,他让第二军团采用游击战术,试图渗透美军的阵线。
然而,这种单纯的游击战却被李奇微一招拆掉:李奇微命令陆战1师化整为零,用类似游击战的战术去防御第二军团。
游击战对游击战,拼的其实是小规模部队的素质高低,而第二军团跟陆战1师对攻一阵之后,发现自己始终无力突破陆战1师的防御,最终,第二军团损失了大量部队之后被迫撤离。
结果,由于金日成同志聪明的判断,志愿军的休整才刚刚开始,人民军的两大主力就已经残了,原先相当坚固的第一道防线就这么灰飞烟灭。
这下子,彭老总简直郁闷了。
金日成的擅自主张给彭德怀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人民军已经无力再战,志愿军主力却已经开始休整,汉江南岸只剩下了50军为主的几个师,美国佬要是真的打过来,怕是很难挡住。
而彭老总面临的问题很简单、也很纠结:要不要把已经开始休整的主力再叫几个回来加固防线?
且不说把已经散开休整的部队重新集合会造成多大麻烦,即使单从计划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这样让主力轮番休整,无疑会大大延缓未来发起春季攻势的进度,甚至影响整个朝鲜战争的进程。
由于缺乏历史资料,我们并不知道彭老总的具体思考,但我们知道的是,这一次,彭老总没有坚持。
尽管失去了人民军的一线防御,志愿军仍维持了原有的防守部署:50军、112师和125师配合人民军负责阻击可能出现的敌人,其他志愿军,按原计划继续进行休整。
一个合理的推测是:连续三次大胜之后,即使是谨慎如彭老总,此时恐怕也认为美军大概率在短期内不会发起反攻了。
于是,在一连串的黑暗日子之后,美军终于迎来了幸运的曙光:正当美军要展开全面反击之时,眼前的中朝联军,恰恰摆出了最弱的防守阵型。
朝鲜战争的又一次转折,开始了。
三、第二次停战提案客观的说,第三次战役之后,彭老总对战局的判断确实出现了失误:恰恰就在彭老总认为美军不会反击的时候,美军实际上已经迈出了自己全面反攻的步伐。
然而,正如之前所说,美军的这一次绝地反攻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不要说彭老总没有想到,就连美国政府自己都没想到!
最能代表美国政府当时想法的,是当时在联合国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第二次朝鲜停火提案。
1月11日,联合国“朝鲜停火三人小组”(三人分别来自伊朗、印度、加拿大)再度向联合国提出了朝鲜停火的方案。
这次的方案和之前那个没什么区别,大体内容仍然是:两边停火,然后一起撤出朝鲜,在双方撤军之后,联合国“设立一个适当的机构”来讨论台湾问题和中国参加联合国的问题。
然而,提案的内容虽然一致,但提出的人很明显和上一次完全不同:1月13日,美国对这个提案投了赞成票!
这样一来,瞎子也能看出来,这一次,三人小组的背后,有了美国的影子。
然而,不管有没有美国的授意,这个方案原先就存在的那个原则性问题却仍然没有改变:先停火,然后再谈条件,那万一大家都撤了美国又不想谈了咋整?
至于美国会不会不想谈——傻子都能看出来,如果两边军队真的撤了,美国政府的困境就解除了,到时候换你是美国,你谈么?
显然,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方案依然是不靠谱。
1月17日,周恩来总理回复联合国,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国不能同意“先停战后谈判”这样扯淡的议案,但是,如果能先谈清楚停战的条件,我们就完全可以接受停战。
由于美国政府从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即“不接受任何带有条件的停战”,当然不会同意我们的回复。于是,美国在联合国又是一阵胡搅蛮缠,这次的停战提案就此不了了之。
这一次的停火提案对中国没有带来什么实际的影响。然而,美国政府却在这次提案中暴露了自己的虚弱:同意停战,等同于美国声明自己“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不管美国政府自己是怎么解释自己的这个举动,大家心里都自有一杆秤:如果不是被志愿军打怕了,美国政府又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很快,美国政府就为自己在联合国中的虚弱表现后悔莫及:仅仅几天之后,李奇微的全面反攻开始了。
四、反攻就连李奇微自己恐怕都没有想到,他的“狼狗行动”居然取得了空前的巨大成功。
联合国军这次大规模的威力侦查,不仅探明了中朝联军的防守部署,更让人意外的是,李奇微派出的这些小规模装甲部队,居然直接把战线给一点点推了回去。
在几乎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联合国军轻而易举的把战线推到了水原、骊州南部。
李奇微惊讶地发现:中朝联军的防御力量,弱得远远超乎想象。
不管中朝联军是出于什么原因摆出这样的部署,务实的李奇微决定抓住这次机会。
1月25日,李奇微发布了代号为“雷霆行动”的全面反攻计划。
这是李奇微担任指挥官之后的首次进攻,也是美军在一系列后的首次反击,关系十分重大。这次反击如果再失败,美军就真的要认真考虑是不是赶紧撤回日本了。
为了确保这次战役的成果,李奇微在这次反攻计划中,事无巨细地规定了一整套的战略战术动作:
1、联合国军整体进攻部署为:西线以美军为主力执行主攻,东线以韩军为主力进行助攻,这一次,东西两线均以美韩军混编的形式部署军队,以确保战线上不出现明显的弱点;2、李奇微提出了“调整线”的概念,在进攻开始后,他每天会公布第二天的“调整线”,前线各部队无论战况如何,一律不得越过“调整线”前进,以此来确保联合国军的阵线始终保持完整;3、李奇微要求美军部队不得再依赖公路,而是必须抢占沿途所有高地和战略要点,各军之间相互靠拢、齐头并进,防止志愿军进行穿插渗透;4、前线侦查部队则继续使用“磁性战术”,以确保部队始终和志愿军保持接触,探明志愿军的动向;5、一旦发现志愿军主力部队,则立刻呼叫空军、火炮和坦克兵,集中火力对志愿军主力和后勤保障线进行大规模的狂轰乱炸,最大程度杀伤志愿军的有生力量。
这些战术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结最硬的寨,打最呆的仗!
李奇微经过对前几次战役的详细分析,认为联合国军最大的担忧就是志愿军神出鬼没的穿插渗透,只要解决这个问题,联合国军至少不会受到致命的威胁。
对此,李奇微拿出的是教科书一般的解法:放弃推进的速度,所有部队手拉手肩并肩,向北一线平推,遇上志愿军就用火力直接炸过去,一路炸到汉江为止。
这个方法简单而粗暴,笨拙,但有效。
而在漫天失败阴云的笼罩之下,这也是李奇微能够拿出的最大程度的进攻——就算不能胜,也决不能败。
于是,在第三次战役仅仅结束不到三周的时间里,勇敢的李奇微小心翼翼地发起了一次全面反击。事实证明,这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最正确的动作之一。
抗美援朝打到现在,志愿军最糟糕的时刻终于来临:在美军已经大举北上时,志愿军主力仍然处于休整状态,只有少量部队在汉江南岸做警戒防御。
最关键的是,志愿军全军上下对于敌人的即将发起的凶猛进攻一无所知。
在重重危机之中,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开始了。
老旦点评1、很多人似乎认为,志愿军第四次战役开始阶段的被动主要是因为轻敌自大的情绪,这点我是不认同的。
2、当然了,那个时候志愿军肯定或多或少有些骄傲自满,这属于人之常情——人家刚刚打败了全世界最强大的敌人,你还让人家谦虚,谦虚个鬼啊——不过,这些情绪并没有对第四次战役造成太直接的影响,因为真正决定战局的两位指挥官,主席和彭老总很明显并没有被胜利冲晕头脑,一直都在提防着美军的反攻。
3、然而,在志愿军已经有所提防的情况下,美军还是打了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我个人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美军反攻的速度远比志愿军预期要快,而且是快了很多;二是中朝联军的侦查系统失效,未能及时发现美军的反攻。
4、美军反攻加快这件事情的主要功臣当然是李奇微,但是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美军实际上一直都拥有反攻的实力。
5、志愿军和美军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隐蔽的巨大差距,那就是美军始终拥有全摩托化装备的巨大优势——说通俗点就是,美国大兵们不管去哪儿都是坐车,当官的坐吉普,普通大兵也有卡车坐。美军虽然是一直打败仗,但是人家是坐着卡车往后跑;志愿军虽然一路胜仗,但是往前推进却只能全靠自己双腿。
6、这个差距在战线不移动的时候不太明显,但是三次战役打下来,战线整整向南移动了几百公里,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志愿军连续打了2个月的仗,基本就等于跑了2个月的马拉松,中间时不时还要打个冲锋,这就是铁人也精疲力尽了。其实解放军在国内打仗的时候就这样,一般一两次大战后必然要专门休整一段时间。
7、这个时候,美军的现代装备优势就非常明显,虽然一直打败仗,但是美军的机械化部队皮糙肉厚、跑得又快,主力部队没有伤筋动骨(我在抗美援朝14中专门分析过这个问题,美军前三次战役的伤亡并不致命);而全员摩托化保证了美军体力随时在线,尤其是第三次战役,很多美军部队没怎么打就坐上车往南跑了,虽然心情不太好,但是体力还是好的,收拾收拾心情随时可以投入下一场战斗。
8、也就是说,由于硬件装备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在第三次战役之后,志愿军已经基本筋疲力尽,反而是美军虽然士气很低,但是体力和战斗力都还在线,唯一缺的就是一个有能力、有信心带领他们反攻的指挥官——然后李奇微来了。
9、除了美军的因素之外,志愿军自己这边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缺乏与真正的现代化军队(此处特别艾特某岛主的各种“美械师”)交战的经验,即使是始终保持警惕的主席和彭老总,根据自己在解放战争中的经验,也错误地得出了美军反攻至少需要一个月的结论,而实际上,美军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已经开始执行“狼狗行动”了,这一波,我们吃的是没经验的亏。
10、而说到第二个重要因素“侦查系统失效”,就不得不提人民军的坑爹操作了,人民军强行南下被打残后,被迫撤离了防守一线,其造成的影响远不止是阻击部队减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原先人民军负责的三七线到汉江南岸整片防线被直接放空,美军的“狼狗行动”完全是畅通无阻,这不单导致我军在美军“狼狗行动”期间(1月15日-25日)对美军的动向没有丝毫察觉,而且大大助长了美军的士气,让美军毫无阻力地把战线推到了水原一带,我军直到1月25日美军大举进攻之后才猛然发现美军的反攻意图,被结结实实打了个措手不及。
11、所幸,志愿军之中藏龙卧虎,正所谓“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危急时刻,那群被人遗忘了很久的勇士,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