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西安需要的是光,而不是人血馒头_风闻
观云者-观云者官方账号-公众号“观云者”,写大国博弈的空间。2022-01-09 16:15
这几天的热搜基本被西安占据。
39岁男子突发胸闷,多次拨打“120”急救电话未能打通,后又因未拿到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急救人员表示无法送往医院;拿到核酸结果后,又相继被三家医院拒绝,等到第四家医院时,人已经不行了,没能抢救过来。
一名怀孕8个月的孕妇,疑似因核酸问题无法入院,天寒地冻,在医院门口苦等2个小时后大出血,胎儿流产。
一位网友的父亲突发心肌绞痛,从午饭后病发,到晚上10点,找不到医院接收,不是因为救护车安排需要时间,就是以中风险为由被拒诊,8小时,病人在经历绝望和煎熬后,在最后一家医院去世。
网友崩溃地在医院过道里大哭
……
每次看到这些消息,心中都不免怒不可遏。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没人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一切。
在这些问题上,谁也没有资格劝受害者不要怨恨,更不要劝他们以德报怨,这些都是他们至亲的家人,本可以平安无事,却因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他们失去了亲人。
关键是,这些问题,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也不应该出现的。
一切背后只因为两个字——“疫情”。
疫情就像个无情的杀手,它总能击中这个世界最薄弱的一环。
这一环有可能是应急条件下的组织不力,也可能是政策执行中的教条主义。
01
西安做错了什么?
之前我曾在《放弃清零,是‘接轨’?还是‘接鬼’?》一文中说过,疫情一旦全面爆发,出现医疗挤兑,最大的危机将不是疫情危机,而是伦理危机。
很显然,西安出现了医疗挤兑。当然,它和武汉不同,武汉的挤兑源于病例的爆炸性增长,西安的挤兑则源于医疗资源变现能力差。
面对病毒,我们有两种方式应对,一种是不管社会面,只在医院收治病例,有一例治一例,依靠强大的医疗体系硬扛。
如果是一般的病毒,例如流感,我们可以这样,但在新冠面前,这无异于听天由命。即便强如美国的医疗体系,也无法收治所有人,结果就是医疗体系被击穿。
另一种则是在病毒爆发初期,把所有医疗力量下沉一线,做大规模核酸筛查,尽快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这样的结果是,看起来每日新增不多,但实际上医疗资源会被迅速抽空,如果组织不合理,就会出现医院没有病人,病人找不到医院,这种变相挤兑。
仍以西安为例,西安的医疗资源其实并不差。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2020年所发表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西安有5家医院入百强,分别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8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51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89位)、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第93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第100位)。除了几个一线城市,西安的医疗资源绝对能排在省会城市前几名。
而且,比起之前武汉的情况,这波疫情,西安每天新增病例也不算多,到目前为止,累计确诊2094例(1月8日),与之对应,仅陕西省人民医院就有3000张病床。
可为什么还会出现就医难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是这样说的,“暴露出防控工作存在不严不实的问题,教训深刻”,并强调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完善疫情条件下医疗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医疗资源是需要统筹的,应急状态下更是如此。
封城一开始,西安发布过一个“疫情期间群众就医指南”,还罗列了2家“黄码医院”、3个“黄码病区”,用于收治来自封控区、管控区的群众常规诊疗病人。
对孕妇,以及各种急诊抢救医疗需求的病人也提供了就医渠道,甚至是还画出了“风险人员就诊流程图”。
可问题是,这些看起来面面俱到的表格和图表,却经不起实践检验。
**一是医疗分配不均。**以这次最为严重、封控及管控区域最多的雁塔区为例,仅有一所定点医院,及“西安雁塔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是一家三级乙等私立医院,业务实力在西安真排不上号。
**二是病人、社区、医院连通并不顺畅。**病人及病人家属对这些医院搞不清,社区似乎也没整明白,定点医院更加迷糊。
02
被击穿的环节
来看这张风险人员就诊流程图,最重要的环节是社区;其次就是120,要随时待命,全程接送;最后医院要有完善的预案和训练,业务要熟练。
然而实操中,三个环节都有问题。根据《指南》明确,有就医需求的风险人员,要主动联系所在社区,经评估确有急危重症情况需紧急送医的或有特殊诊疗需求的,可以通过社区预约“黄码”医院,在社区工作人员陪同下通过转运车“点对点”前往“黄码”医院。
有急诊抢救医疗需求的风险人员,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通知社区(村)工作人员对接120救护车、填写人员交接单,由120救护车联系风险人员医疗保障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或就近送至具备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
现实是,社区对风控地区特殊诊疗人员数量状况没底,对接医院也很生疏;病人及家属对哪些医院能去,要什么条件也没底;医院更没底,连风险区人员黄码和绿码的区别都没搞清;再加上120不够用,整个就医流程乱成一锅粥。
例如,另一起孕妇因不能及时就诊而流产的事故就源于此。
孕妇在社区的安排下来到陕西省人民医院,结果因为这里不是“黄码医院”,无法收治,于是根据建议,作为封控区人员去了“能康医院”。
能康医院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自己只收“红码”“黄码”人员,不收绿码的病例(后来说可以了)。随后打表格中其他医院电话,都以病人在封控区为由拒诊。就这样,作为封控区的绿码人员,在该封控区仅有一家黄码医院的情况下,无处可去。
说实话,疫情爆发近两年,前有武汉封城经验,后有各大城市围堵先例,就连西安自己也有全运会预案,如今真有情况,所有预案、指南,都成了经不起推敲的摆设,确实说不过去。
同样是封控,去年6月份的时候,广州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当时荔湾区被封了,广州市很快为管控区域内3215位孕产妇实施建档管理,做到不漏一人,另外还有226位在册的透析患者也及时做了对接,定点服务。
我们不能总是指望医护人员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方案预案不合理才是西安就医难的关键。
就医难,只是封城措施面临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显然,西安在这块薄弱,所以被病毒击穿了。
03
还有人心
其实,被病毒击穿的可能还有人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没有资格劝受害者不要怨恨,但有些人却比受害者还要怨恨。
这些天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咒骂,以及阴阳怪气。
骂医护人员,骂组织者,骂决策者,甚至连西安这座城市都在挨骂。
他们仿佛一夜之间找到了宣泄口,把平日里的不满发泄到网上。而且很奇怪,骂得最凶的似乎根本不在西安。
我怀疑他们真关心西安吗?他们纯粹只是为骂而骂吧?
12月底,在得知西安封城后,我很担心那里的同学,于是问他们情况怎么样。
他们告诉我,集中管控隔离中,一切都还好,就是有些无聊,每天等着做核酸。
我不知道有没有安慰我的成分,又或者仅是他们所在的小区形势没那么紧张,但我相信不会相差很远。西安是中国的一座城,不在东南亚,也不在非洲,就算它有问题,也不可能和中国其他城市相差太远。
当年我在西安,就住雁塔区,无论去大雁塔,还是去芙蓉园,又或者坐2号线、3号线,迎面看到的人,遇到事,和北方其他古城,并无明显不同。
西安出现的问题,在其他地方或多或少都可能出现。
当然,说这话的意思,不是要替谁开脱,只是提醒那些比受害者还怨恨的人。
如果真的关心这座城市,或者关心那里的人,大可把你看到的问题指出来,有事说事,一味地攻击,并不能显得你多高尚。
西安需要的是光,不是人血馒头。这种光是加油鼓劲,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是善意的批评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但从他们的谩骂、讽刺,阴阳怪气中,我看不到善意。
04
愤怒的理由
现在吃人血馒头的人太多了,一些人在疯狂带节奏。
他们喊着永远正确口号,看似共情,为民请命,实际上只不过是项庄舞剑。
看这些人的文章,你感觉这不是往隔离医院,而是去奥斯维辛。全家都“瑟瑟发抖”,要多害怕才会这样?
他们攻击一切,而最终要攻击的是清零政策,甚至更多东西。
说实话,如果不是前年的武汉,今年的西安,当然也包括其他爆发过零散病例的地方,坚持清零政策,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以目前病毒的扩散能力,今天西安这一幕,将在很多城市上演。
哪怕就是武汉和西安,如果不进行清零,也会有更多人面临生离死别。
说他们无知也好,坏也罢,他们这是在吃人血馒头。
人类最大的恶,往往以善的名义行使。
鲁迅的小说《药》里,小栓的父母为了给小栓治病,不惜花钱买人血馒头。
小栓的父母是愚昧的,那是近百年前,可时至今日,我们很多人仍未脱离愚昧的怪圈。
而那些带头煽风点火的人,无疑是给小栓父母开药方的郎中。
他们看起来悲悯世人,记录伤痕,实际上不给任何可行性建议,哪怕提一提其他地方有效的做法,他们都懒得去做。
他们比当初的郎中更坏,因为他们明知所谓的“自由”换不来病毒的退让,却在一味地兜售。
相比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人员、警察、解放军官兵,以及捐款捐物的各界人士,这些兜售人血馒头的人用共情掩盖了基本的良知。
他们只想打倒点什么,为了反对而反对。
05
尾声
欣慰的是,我仍能在西安的上空看到光,人心仍未被彻底击穿。
这座我热爱的古城,以她特有的顽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战斗。
一些业主自发在小区楼下建立“邻居友情赠送物资区”,无接触式向需要帮助的邻居提供必须物品。
还有防疫人员,为了劝老人家回家,不要违反规定在楼下逗留,不顾个人尊严,直接跪倒在老人面前。
以及那些警察,从未停止在这座城市奔波,不停地接送,不停地摆渡。
这就是光,照亮整座城的光。
我知道堆砌悲痛能获得更多人的赞许,但我仍想说,这座城市需要的是光,而不是人血馒头。
寒冬终将过去,希望就在眼前,我们静待春暖花开时!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