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重复的手作带来劳动的快乐!让人们远离手机这家小店可以啊!_风闻
大眼联盟-2022-01-09 09:03
走进杭州凤起东路的拾趣手作,就像撞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挂满了一整个墙面的毛线团,一排摆开的拼豆豆子……
在这里,你能看到手指翻飞下的无限种可能,它们变成了毛绒绒的小老虎,变成了像素小人马里奥,变成了浪漫的永生花和造型可爱的陶泥小碗。
店里的所有装饰品,都来自两位85后宝妈店主。她们和各种材料打交道,石膏、木头、陶泥、毛线、香料、塑料,也让在城市里疲于奔走的人们能够短暂地停留下来,专注眼前的生活。
从小白到熟手:跟着潮流走,也跟着爱好走
小时新闻记者来到拾趣手作的时候,店主胡女士正把顾客当天要制作的图案用投影仪投到素白的画框基布上,指导顾客用马克笔给图案描边。
“特别忙,周末人会比较多。”下午一点多,两位店主还没来得及吃午饭。
“下午一点到晚上八点都已经预约完了。”胡女士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周末一般要提前三四天预约,“像tufting这样需要画架、簇绒枪的,场地里最多容纳四个人。”
在小红书和抖音上风靡的tufting到底是什么?
tufting,即簇绒,原本是用来制作地毯和保暖服装的工艺,在国外火起来后,被简化的tufting成了国内手工爱好者的新宠。
“用簇绒枪突突突地把毛线打进基布上,感觉很解压。”现场有位小姐姐第一次来做手工,她打算扎两个圆滚滚的桔子送给朋友:“在手机上刷到了,觉得这个挺有趣的,就找了个图案,象征大吉大利嘛。”
“像这种40×40的尺寸,色块比较简单的,一般要四个小时。”在tufting项目上架前,两位店主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自学,做出好多废品之后,她们慢慢从小白变成了熟手。
“市场变化很快,我们也会去关注美团、大众点评、抖音上的新品,像手作口红的就会被慢慢淘汰掉。”胡女士认为,手作工作室要保持活力就要不断关注新事物:“我喜欢尝试各种各样的手工,像tufting也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就想要不要引入进来。”
跟着小姐姐,小时新闻记者也尝试了一把tufting。不得不说,枪尖的小剪刀“突突突”打在基布上的感觉,以及基布反面毛绒绒的手感,让记者一下子明白了年轻人们喜欢tufting的理由:是属于自己专注的四个小时,可以停下来慢下来,也很解压。
“手作也分淡旺季,现在是冬天,大家比较喜欢喜欢毛绒的东西,预约tufting的顾客比较多,”胡女士见过很多用自己家里的宠物做图案的,有的打算做地毯结果做出来就不舍得坐了,“很有纪念意义”。
成为宝妈后的另一种可能:一边踩雷一边摸索
成为手作店店主之前,胡女士和王女士都是公司的员工,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家里有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通往四十岁的道路上平稳地走着。
破窗的源头或许是一次帮小朋友做幼儿园的手工作业,或许是带小朋友去手作店体验时感受到的温暖和安静,让她们开始寻求循规蹈矩生活外的另一种可能。
“一边做手工,一边觉得内心很快乐充实。”两人的店一开始开在城西的商场里,但商场环境比较嘈杂,接到的大多是公司团建的订单,往返交通也不方便,她们就想着找个安静的地方做个手作工作室,“在商场里开了两年,刚搬到这里两个月,我们想打造一个能提供各种项目的集合点。”
就像自学tufting一样,胡女士觉得手作店最特别的点就是亲力亲为,每天店里研究各种各样的项目,在不同的材料上倾注时间和心血。“一路踩坑过来的,比如选材,香薰蜡烛之类人体会吸收的,味道会不会有问题,还有的毛线塑料,颜色色差很大,就不是我们想要的。”
为了节省成本,除了唇膏、口红这类和身体健康挂钩的需要专业培训,两位店主基本都是自己琢磨,“节省了培训费,但自己研究消耗了很多材料费”。店里也没有请别的店员,进货、研发、教学都是两个人打理。
角落里叠得厚厚的一打小地毯,都是胡女士的尝试品,“顾客DIY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考虑到”。
簇绒枪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两人还需要随时随地关注顾客辅助他们,提醒他们及时关闭簇绒抢,常常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但胡女士觉得很满足:“能帮顾客们做出很多作品很有成就感,有时间能琢磨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手作店里的年轻人:逃离手机后,我找到了自己的小天地
这两年,喜欢手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可能是生活压力比较大。来做tufting的情侣比较多,陶泥的话主要是小朋友和闺蜜。”有粉丝甚至从萧山赶来,在这里过一个下午。
今年22岁的小张正在读研究生,“我是上大学之后才去的手作店”。小张做过热缩片、皮具、木刻小件等各种手工品,根据材质不同,价格也在50-250元浮动,“银饰更加贵,我没有尝试过”。
每次去手作店,小张都是为朋友家人制作礼物。“我一直觉得手作的纪念意义很大,送给朋友的时候也会强调‘我自己做的,可别弄丢哦’。”相比在网上购入材料包自己制作,小张觉得线下手作店的意义在于能保证有人指导,做出来的成品会更好看:“我之前做木刻手机支架,店主小姐姐就指导了我很多。”
小张喜欢线下手作店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温暖安静的氛围。“第一次去,有几个人和我一样都是新人,大家就谈起要做什么样的好看,打算做完给谁,用小刀慢慢刻,觉得整个人都安静了下来。”
在上海读书的小陈则将手作店看成一个逃离手机,沉浸在自己小天地里的场所。
“手作的特别在于它不是消耗型的消费,它是有产出的。”元旦假期,小陈刚和男友一起去学校附近的手作店,做了一个热缩小熊猫。“一个人60多元,能做两个小时。两个人不再是刷手机,而是一起讨论怎么做出好看的作品,对我来说很珍贵。”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