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摘西蓝花吗?年薪52万!_风闻
酷玩实验室-酷玩实验室官方账号-2022-01-09 08:48
新的一年来了。
当我们在迎接新春到来的时候,美国却在集体“过冬”。
受奥密克戎影响,美国疫情持续恶化,日增确诊近20万例。
对美国人来说,圣诞节就好比过年。但病例激增导致人手不足,12月24日平安夜当天,全美逾600个航班被取消,超过2100个航班遭延误,很多家庭出行计划被迫中止。
就连拜登在社交媒体喊话都不是节日快乐,而是呼吁大家尽快接种疫苗。
其实就算航班正常运行,美国的圣诞也不好过。
因为圣诞老人也不够用了。
《华盛顿邮报》发文,圣诞老人缺席,是因为高龄、肥胖的圣诞老人,属于新冠的高危人群;
CNN报道称,大部分圣诞老人因为害怕感染新冠,不敢出门参加活动;
而据Facebook私人群组“圣诞老人的最后一程”(Santa’s Last Ride)的组内讣告,2021年去世的“圣诞老人”已经多达330人。
得克萨斯州“雇佣圣诞老人”(Hire Santa)公司创始人表示,“过去18个月里,有数百名圣诞老人和克劳斯夫人(圣诞老人的太太)去世了”。公司今年圣诞老人的数量减少了10%,但是需求增加了一倍多。
圣诞老人也得打疫苗才能上岗
为了吸引上岗,圣诞老人的工资上涨了15%,达到1万美元,依然供不应求。
雪上加霜的是,圣诞物资也不够用了。
《今日美国》刊文称,由于供应链危机和劳工短缺,圣诞期间,美国奶酪香槟啤酒缺货,就连火鸡、圣诞树也供应不足。
图/观察者网
没有火鸡的圣诞节,就像没有饺子的春节,没内味儿了。
然而,史上最冷清的圣诞节只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新冠肆虐之下,美国正在迎来大辞职浪潮。
因为缺乏卡车司机和码头工人,全美最繁忙的洛杉矶港,大量集装箱堆积如山,不得已要“征用”海军韦内姆港口以缓解拥堵。
因为缺零售工人,超市的收银处排起长龙,咖啡馆门口贴着招聘启事。一家甜甜圈店直接告诉大伙儿:“今天我们人手不够,如果你没有耐心(等候)的话,就来应聘吧。”
图/英国那些事儿
另一家店铺则大门紧闭,告示上写道:“抱歉,我们没有员工,现在没人工作了。当然,我们也不是好雇主,只发最低工资,没有任何福利。但这一切都是政府的错。”
图/英国那些事儿
还有一家店铺的关门通知上写着:“我们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们……你不能要求你的员工用爱发电。”
图/英国那些事儿
根据美劳工局的统计,从4月起,美国就陷入“大辞职”浪潮,当月辞职人数超过399万人,到7月、8月、9月,主动辞职人数连续打破纪录,到9月,美国有440万人辞职,辞职率高达3%,空缺工作岗位达1040万个,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高记录。
这些辞职的人,大部分已经躺平了——美国商会一份失业人员的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5%的人预计不会在2022年之前返岗。
而没有辞职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据彭博社报道,自8月份以来,全美有近40家工厂举行了罢工。从马萨诸塞州的护士到肯塔基州的酿酒师,从好莱坞的员工,到流水线上的工人,各行各业超过10万名工人要么正在罢工、要么正准备罢工。
今年10月举行罢工抗议的美国家乐氏公司员工 图/美媒
缺人的不仅是美国,世界范围内,缺人也是正在进行时。
在德国,职业学徒培训合同的签订数量降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为技术工人短缺,一些公司不得不拒绝订单。德国联邦劳动局局长也表示,每年需引进40万移民才能弥补国内技工的短缺。
在澳大利亚,因为疫情和封锁政策,餐饮酒店业约有10万个职位空缺,有的咖啡馆招聘,开出了时薪50澳元(约合人民币226元)的待遇,以每天8小时,一周5天的工作节奏来算,一个咖啡师的年薪可以高达45万元人民币,且几乎不要求工作经验。
在英国,仅今年8-10月,空缺岗位数就高达117.2万个。屠宰场缺工人,导致数十万头生猪无人问津,只能运到欧洲处理再运回英国,一来二去徒增成本;码头缺卡车司机,停滞的货运导致英国各大城市加油站燃油售罄,就连C罗苦等7个小时都没能加上油;更有的的农场缺工人,开出了年薪6.2万英镑(约52万元人民币)的条件,招聘人来摘西蓝花的。
图/《太阳报》
看到这里,是不是心痒痒了。
别急着心动。先不论语言、签证的问题,单就说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当地人不去干?
就业市场蔓延的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疫情反复,新冠变种卷土重来,确诊人数激增,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仔细看看就知道,这些缺人的,无一例外都是发达国家,缺的基本都是不稳定的、只能领到底薪的服务、零售人员。
这些基础性岗位的从业者不愿意为了一点薪水就冒感染的风险出门上班;
而居家办公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让一些人达不到要求而“被动失业”;
还有一部分人要照顾在家上课的孩子而主动离职;
新冠大流行更让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尤其对美国人来说,每7个人中就有超过1人感染,命都没了,还赚钱干啥?
“如果你不给员工让他们活下去的钱,怎么指望他们为你做牛做马呢?”
图/英国那些事儿
另一个原因,则是供应链紧张导致的物价上涨。
最近几个月,欧洲天然气的风向标——荷兰TTF天然气期货已经暴涨10倍。目前德国、英国、荷兰等欧洲主要国家天然气价格都攀升至历史最高,平均每户欧洲居民将要比往年多缴128欧元。
图/美国洲际交易所
因为缺少天然气,英国多个燃气供应商宣布“提桶跑路”,现在大概有150万英国居民不得不等待新的能源供应商接手。
而因为缺少发电的天然气,欧洲的电力供给情况也不容乐观。有分析机构预警称,欧洲天然气价格年内最高涨幅729%,电价暴涨500%。
9月25日,英国伦敦加油站,上面写着“没油了”
欧洲人还在愁加油取暖,美国的工薪阶层,已经开始愁吃喝了。
这两年,经济压力之下,美国财政拧开水龙头,大水漫灌造成通货膨胀和物价暴涨,让平头百姓直呼买不起。
过去12个月中,美国“家庭食品”(food at home)指数上涨了6.4%,是200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情况。其中,肉类、家禽、鱼、蛋的价格增加了12.8%,牛肉则要比去年同期贵超过20%。
10月底有媒体走访,发现大型超市的牛肉已经卖到了每磅16.97美元,约合237元每公斤。
虽然因为缺人导致用工市场的薪资普遍有所增长,但依然赶不上狂奔的物价。
民调显示,近45%的美国家庭表示物价上涨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中度困难”,而70%的低收入美国人则表示“生活很难”。
有人在社交网站写道:“过去我们家去杂货店买必需品只要花40美元左右,现在是60美元。我们也没有买过分的东西,都只是正常的食品杂货。”
还有人称:“2019年龙虾爪肉在杂货店里是6.99美元一磅,现在是53.89美元。”
“如果与去年相比,许多产品的价格都涨了不少。
工资的上涨并没有跟上物价的上涨。”
政府撒下的钱最终流向了更富有的人手中,剩下的待业者干脆选择“以静制动”,等待政府的失业补贴。
发现没有,大洋彼岸的美利坚摆烂,疫情只是“表”,社会结构才是“里”。
美国是贫富分化最严重的西方国家。美联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美国收入前1%的富人拥有27%的国家财富,前10%的富人人均年收入是后90%人口的9倍多。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激增的贫困人口和饥饿人群,2020年,美国无家可归者超过58万,饥饿人口超过5000万;过去几个月,全美约38%的家庭面临财务困境。
富人躺平等钱来,穷人躺平等救济,工作是不可能工作的,这辈子不可能工作的。
对此,《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者库尔特·艾肯沃尔德(Kurt Eichenwald)曾发推表示:
“大辞职不是人们不想再工作。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意识到,在这个国家,美国梦已经死了。一同死去的,还有相信好好工作就能得到好的未来。”
图/英国那些事儿
可怕的不是疫情,而是奋斗无用,梦想已死。
对美国人来说如此,对所有人来说亦如是。
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能独善其身吗?
疫情问题,我们交出了优秀成绩。
无论是疫情期间居家隔离,还是后疫情时代,全民打疫苗、严格消毒戴口罩,亦或者是新冠变种肆虐时的上下同心,中国实现了疫情严防严控。
供应链危机,我们也遇到过。
今年9月,受电煤紧缺和能耗双控的政策影响,全国出现大面积限电问题,但随后,政策出手,严打煤价投机外加督促煤炭供应量提升之后,保煤供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收入差距问题,我们也在解决。
共同富裕的大旗之下,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主播、明星的补税罚款金额动辄过亿,教培、房地产行业一夜过冬……让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我们正在行动。
当然,我们也有内卷和躺平学,有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困局,也有考公上岸的焦虑和35岁的职场危机。
但我们的态度始终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从长远的而非短视的考量,从全民的而非个体的角度,有什么问题,想办法动手解决它。
今天,是新冠全球大流行的时代,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东西方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和挑战,却选择了不同的路。
一边是饮鸩止渴,靠财政放水做出“漂亮”的数据,靠甩锅摆烂摘清政府责任,逐年拉大的贫富差距让美国年轻一代不再抱有“美国梦”;
另一边是韬光养晦,靠基建、新基建带动产业就业,靠政策发展有序推动共同富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条路简单,但迷雾重重,一条路艰难,但前路光明。
哪管外面的世界洪水滔天,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在正确而艰难的路上前行。
参考资料:
马欢,《会摘西蓝花吗?年薪52万》,发布于“猛犸工作室”
刘程辉,《“大辞职时代”,美国工人真的觉醒了吗?》,发布于“观察者网”
事儿君,《美国出现史上最大辞职潮,单月辞职人数超400万。员工:没啥,就是不想干了!》,发布于“英国那些事儿”
高雅,《美国超市牛肉价格比去年贵了20%,食品银行支出较疫情前暴增10倍》,发布于“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