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喜忧参半的2021年_风闻
德不孤-新闻搬运工2022-01-10 20:38
作者:张家栋,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印度在2021年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喜忧参半。年初时,印度对自己政治经济形势充满信心。在政治上,印度政府大力推动农业改革法案,以推动印度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印度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最终,第二波疫情削弱了印度经济的恢复力度,农民持续一年多的抗议示威也让农业改革法案搁浅。在外交上,印度前三个季度都在向美国一方猛冲,把印美关系推向历史新高。在最后一个季度,印度又试图拉近与俄罗斯的关系,并试探性接触中国。
印度经济表现不如预期但前景仍被看好
印度经济在2021年扭转了上年度的衰退局面,实现了正增长,基本弥补了2020年的经济损失,恢复到与2019年相当的经济水平。受疫情影响,在2020-21财年(4月-3月),印度国内实际GDP比同比下降7.3%,创下历史最高负增长记录。印度央行曾预计,在2021-22财年,印度GDP的增长率将为9.5%左右。目前看来,印度经济有可能实现不了目标,但获得9%以上的正增长仍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印度经济曾有一个很好的开局,但第二波疫情爆发以后,印度经济恢复势头放缓。2021年4-6月,印度GDP同比增长20.1%,为32.38万亿卢比。这看起来势头强劲,但其实没有实现目标。在2020年同期,印度GDP下降了24.4%。2021年的这个增速,并没有使印度经济恢复到2019年同期35.66万亿卢比的水平。
进入第三季度以后,印度经济继续恢复,但又受到新冠新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影响。为刺激经济增长,印度央行已将关键利率降至历史低点,并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支撑经济复苏。虽然印度央行维持增长目标不变,但国际社会却纷纷下调预期。穆迪已经将印度本财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从此前的13.7%大幅下调至9.3%。亚洲开发银行将印度2021年的增长预期由此前的10%,下调至9.7%。惠誉则两次下调印度的经济预期,从最初的12.8%,在6月下调到10%,12月再次下调到8.7%。
总体来看,2021年印度经济总量实现了正增长,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是,印度以美元计价的GDP将排在英国之后,将继续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要想恢复2019年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地位,印度经济需要在2022财年有一个更好的表现。
影响印度经济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再是疫情本身,而是以下两个因素:从短期来看,疫情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相关产品的供应问题,是影响印度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从中长期来看,印度经济的民族主义倾向,将继续是损害印度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在过去十年中,印度与贸易最惠国待遇伙伴之间的平均关税水平,从2010年的13%上升到目前的15%左右,逆贸易自由化潮流而动。印度还经常提高一些特殊产业的进口关税。这在短期内虽然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印度制造的份额,但在长期内不利于印度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虽然如此,国际社会却继续看好印度经济前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度经济在2022年将增长8.5%,印度将继续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与此相应,印度股市自2021年4月以来一路走高,到10月份时已累计上涨20%左右。印度吸收的外资量,也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印人党政治攻势全面遇阻
印人党自2019年高票连任成功以后,在国内政治方面曾连续发起攻势。2019年,印度人党强势修宪,并废除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2020年,印人党提出农业改革三项方案,获国会通过。但是在2021年,印人党则面临不断上升的政治挑战:
一方面,地方选举结果对印人党不利。在2021年印度的地方选举中,印人党除了在阿萨姆邦继续执政以外,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实质性进展。在地方政治的坚强堡垒西孟加拉邦的选举中,莫迪总理冒着疫情扩散的风险,亲自参加了数十次拉票活动。最终,印人党仅获得294个议席中的77席。这虽然与上一次的3席相比有重大进展,但抢的都是国大党等的空间,改变不了西孟邦的政治格局。在西孟邦执政的草根国大党(Trinamool Congress )赢得212席,比上次还多了1席。在印度最南端的泰米尔纳德邦,德拉维达进步联盟(DMK)击败了印人党的政治伙伴“全印达罗毗荼进步联盟”(AIADMK),再次执政。在喀拉拉邦,继续是以印度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主导。只有在本地治里这个小地方,印人党席位实现零的突破,获得6席。总体来看,印人党动用了大量政治资源,但只取得一些技术性进展。印人党的政治攻势,可能已经面临地方政治的天花板。
另一方面,农业改革法案被农民推回。2020年9月,印度国会通过三项农业改革法案,试图推动农业的市场化改革。三项法案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政府放松对农作物价格的管制,取消保护性的最低收购价。从去年11月开始,印度农民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共导致700多人死亡。2021年11月19日,在经过11轮谈判无果以后,莫迪总理被迫宣布取消农业改革法案。印度农民组织并不满足于新法案被取消,还进一步要求把农产品价格保护从三大主粮扩大到23个主要农产品,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莫迪总理的让步,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2022年北方邦和旁遮普邦这两个农业大邦的地方选举。印度在短期内将难以再推动类似改革。这不仅将影响印度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还将影响劳动法改革的效果。
印度外交出现一个平衡小周期
2021年,印度外交大动作不断:先是在外交上快速向美国靠拢,在最后一个季度又积极与俄罗斯和中国接触,试图重新建立某种战略平衡。
进入2021年,印度向美国靠拢的速度明显加快。印度与美国举行了两次峰会,举行了国防与外交2+2对话。加上在G20和COP26等国际舞台上的会面,印美首脑外交在疫情中逆势上扬。至此,印美两国确立了价值观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和主要防务伙伴关系。不仅如此,印度与美国还在疫苗生产上进行了有效合作,以试水国际生产链重组的可能性。
印度参与、推动四国机制(Quad)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仅仅在一年前的特朗普总统时期,印度官方文件中还很少能找到四国机制的影子。到了2021年,印度不仅同意把四国机制从部长级对话提升到峰会级别,还参加了两次国家领导人峰会并参与发表了联合声明。
但是,印度走近美国的努力也面临一些压力与反弹。一方面,美国认为印度的亲美政策并不坚定,仍然是一个不可靠的战略伙伴。印度积极推动的印美“自由贸易协议”,迟迟没有下文。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又认为印度将失去战略自主地位,要对印度的战略地位进行再定位。印度面临印俄关系恶化、中国压力上升的战略风险。
在此情况下,印度在年底又试图重建平衡。2021年11月26日,中印俄三国外长第十八次会晤以视频形式召开,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中印俄三国)外长们支持中国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一表态,使印度与美西方拉开了一定的距离。12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突访印度,举行了印俄领导人峰会和国防、外交2+2对话会议,签署了多项重要协议。印度还不惜触怒美国,声称要加快落实S400防空导弹协议的速度。
印度突然改变近几年来的外交基调,拉近与俄罗斯的关系,有三大目标:一是,为了平衡与美国的关系,淡化国际社会对印度是否维持战略自主的怀疑。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巴格奇(Bagchi)称,印度与美国有着特殊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印度与俄罗斯与建立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对冲日益走近的美澳关系。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计划(AUKUS),使印度在美国体系中有了更强的边缘感。三是,为了对冲中俄关系。印度想减少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试图把中俄关系局限在对美政策协调领域。
总体来看,印度在2021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向美国方向高歌猛进。后来虽有策略性回调,但这并非是战略方向的转变。印度只是在调整节奏,以更好地维护印度的战略自主地位,在各方之间谋求更有利的战略空间和博弈条件。
(节选自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变局与谋局: 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