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中字头的央企国企,最后实际做工程的有几个是真正国企的员工_风闻
春风一夜绿了树-2022-01-10 19:02
【本文来自《首条民营资本控股高铁开通,铁路改革路向何方》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望月&&
- 你都说是混合所有制(前几年国家为充分吸纳民营资本而推出的混合所有制)了,同样是国有参股!怎么扯到上世纪90年代了?另外告诉你,我朋友的父亲是国资委里分管基建的,一些来事情多少了解一点,国有投资,都是有评估预算的,然后才大干快上周期率及保质保量完成,这是硬性要求!否则,你怎么解释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成就?包括享誉全球的“基建狂魔”称号?而且各方面的公共和公益基建投资是需要天量资金的,有哪个巨兽民营企业有多少钱敢投资?强如马云也没这资本,在交通建设上,最多拿一段运营合股投资而已,也就是国家把推的吸纳民营资本!在合股合建上,保质保量及节约多少钱出来,与民营有多大关系?因为节省了多少钱,不管不顾就把这功劳往民营身上贴!!??
混合所有制不是新东西。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很多了。绕西公司,民企占了51%,负责实际经营管理,国资只履行了出资人的职能,没参与管理。结果建设成果,效率和费用控制,绕西明显占优。
继续拿建筑领域来说,国企首先强调程序正确,预算,结算,审计一个不能少。但反过来,只要是程序正确,那么多花了钱就不是问题。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大家都得严格按程序走,一步不能省,先不要犯错误(相应的,效率就降低了);另一方面,多做做预算,设计变更,审计等人的“工作”,大家都赚钱,反正是国家出钱。所以,国企在效率上的不足是人性决定的。但讲程序正确的好处也很多,至少严格的程序保证了各个方面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说到基建狂魔,如果对建筑行业有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无论是中字头的央企还是地方国企,最后实际做工程的有几个真正是国企的员工。国企中标以后,大部分都只往项目部派会计和技术员,管控一下资金和质量,这还算是负责的。中字头的国企只做挂靠业务的,我也是见过的。最后实际做工程的,二包,三包企业,绝大多数还是民企,至于包工队,农民工就更不用说了。基建狂魔称号的得来,更多的是靠国家大规模投资拉动需求。有需求,才会有全面的技术突破,才有了管理的提升。
国企要想搞得好,同时效率高,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班子选得好,尤其是领头人,必须既要有专业知识,同时大公无私又有担当。这样的国企领导人有没有?有,我遇到过一些,但不多。遇到更多的是感叹企业赚了那么多钱,自己却只有那么一点工资,或者自己好不容易把企业搞起来了,但领导却想换人了,或年龄即将到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