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还是有先见之明,瑞士更是技高一筹_风闻
吴金光-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2022-01-10 10:02
2021年11月1日,商务部官网发布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有一条是,“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该通知一经发布之后,引起国内民众热议。
11月2日,商务部办公厅值班室一名工作人员回应了“为什么要鼓励民众储备生活必需品”这一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正常的,没什么原因”。另外,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回应称,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和平稳运行是商务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商务部每年都会例行发布消费市场保供稳价的工作通知。
商务部给出建议是:
可以理解民众密切关注商务部的动态,但没有必要因为该则通知忧虑过度。事实上,通知该条内容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而发出的。在疫情还未彻底结束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疫情。部分小区出现疫情之后会面临临时封控,有可能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购买到充足的物资,因此商务部提醒民众应做好生活必需品日常储备。除此之外,从长远来看,做好生活必需品储备工作后,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也不至于过于慌张。
其实,细看该则内容发布时间可以发现,如今正处于秋季进入冬季的关键时刻。按照以往情况,中国北方居民也会储备大白菜等各种生活物资。
在这方面,瑞士做的比较好,不但每家平时都储备了可以食用2个月的食品,而且,军队在山里一个师的兵力可以坚守半年。老百姓还可以把枪背回家,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马上知道去哪里集结报到。瑞士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瑞士是个奇特的山国,面积不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860多万,地处欧洲心脏,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接壤,历来是欧洲的南北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瑞士的著名城市----日内瓦设有众多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而她自己却刚刚成为联合国会员国。这是瑞士的三大特点之一--直接民主造成的。
其次,瑞士另外两大特点是全民皆兵和武装中立。全民皆兵即把武器发给个人保管,每个公民每年至少要接受一个月的军训,这是瑞士人的义务和责任。一旦爆发战争,瑞士人会拿起自己的武器,到指定的地点集合,在很短的时间里编成排,连,营,团等建制并能立刻有组织地投入战斗。瑞士的武装中立在于其奉行“总体防御”战略,以强大的武器和良好的设施来确保和平和中立。作为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体防御”战略的重要内容,瑞士视民防为“不带枪的国防”,高度重视民防建设。
第三,瑞士作为中立国已有400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毁坏,但瑞士的中立是建立在随时准备打仗和武器齐全的基础上的。瑞士人在欧洲是以善战而闻名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瑞士的雇佣兵,蜚声欧洲战场,作战非常勇猛,有趣的是战争双方都使用瑞士雇佣兵,结果瑞士人自己在战场上厮杀起来。除了软件这个特点外,瑞士的备战硬件也是世界闻名的。瑞士《联邦民防建筑法》和联邦政府关于民防建筑的政令对各种民防设施的建筑均作出了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建筑时,首先必须按规定的标准设计相应的地下掩体建筑,并自己承担建筑费用。地下民防掩体必须符合防核、化及通风要求,有必要的卫生设施等技术标准,经民防部门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其他部分建筑的施工。各州和市(镇)民防机构均应按规定负责修建公共地下民防工事,作为本级政府辖区的民防地下指挥所和所需民防装备的储藏所。一旦需要,可从地下指挥所发出警报,所有民防系统人员到这里领取装备和物资。通常情况下,每个市(镇)的地下民防指挥部建在市(镇)政府办公室的下面,另外还根据市(镇)的规模在不同街区建有若干个公共地下民防设施。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瑞士这样为民众提供了如此充分的应急隐蔽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瑞士建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全国民防设施网,目前全国已建成的各种规模的地下掩体可供全部常住人口使用,人均“三防”掩体的面积达5平方米。地下掩体中建有各种生活必需的基本设施,储存可供全民生存10天以上的物资并按规定期限更新。据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搞“深挖洞,广积粮“时曾安排瑞士代表团参观我们的防空洞,原来是想显耀一下,没想到瑞士代表团非常内行地提出了各种改进的意见,搞得我方接待人员张口结舌,难道还有比我们更早挖洞的吗?对了,确实有,那就是瑞士。
1991年,我率内蒙呼和浩特市民族歌舞团去瑞士佛里堡市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就被瑞士人客客气气地请到了地下工事里居住,而且是所有外国代表团一视同仁。当时意大利代表团见此状,扭头就走了,打道回府。我们虽然感到待遇低了点,但考虑所有团都是这样,也就不计较了。好在中国团单独安排在一个大楼的地下工事里。瑞士城市大楼普遍都能看到左侧有一个地下车库入口,入口旁边还有一个入口,那就是地下工事的入口了。工事有两层钢筋混凝土的门,约50厘米厚,一但关上,炸都炸不开。一进工事里先是一个大厅,照明设施很好,很明亮,这可能是集合的场地,洗手间和浴室也在大厅。在大厅旁边有几个宿舍入口,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两排上下双人铁床,铺的是绿色的海绵垫子,一张床约一人躺下那么宽,紧紧靠在一起,如果睡满了人,翻身都困难。看到我们为难的样子,陪同我们的瑞士小伙儿说:“我们每年都要接受军训在这里睡一个月,习惯了,不窄。”好在与我们同住的保加利亚团不来了。我们可以隔着睡,这样就显得宽敞些了。晚上睡觉,一点也不冷,外面两层大门要关上,我很担心氧气不够,没想到地下室的通气设备相当好一点没有憋的感觉,就这样舒舒服服的在瑞士的地下室里睡了第一个晚上。艺术节期间,我们在学校食堂吃饭,地下工事的大门钥匙就交给我们来保管。每天演出回来,大家淋浴都很方便,洗手间也很方便。瑞士人就是这样抠门,平时用来防卫的地下工事也拿出来招待外国客人,真是物尽其用。
据说当年希特勒不打瑞士有许多版本,其中一个就是瑞士是一个随时准备打仗的中立国,他就像一个刺猬十分难啃,不值得花那么大的功夫。躺在瑞士人精心构造的地下工事里,我对这个版本深信不疑。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