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中塑造的陈独秀偏激进的为什么最后却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_风闻
Zpuzzle-北京师范大学 文艺学博士-2022-01-10 09:25
右倾投降主义是比较旧的说法。自192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对陈独秀的定义都是右倾投降主义。比如在1981年的历史决议里,是这样描述的: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对陈独秀的定性则变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在几个月前发布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里,是这样描述的: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推进并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国民革命军建立,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这里的描述已经从“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变成了“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
这种当时决议类的文字,在写作时基本都是字斟句酌的。这种表述背后意味着什么,可以自己去琢磨一下。
所谓的“机会主义”,又被称为“投机主义”。本质上,“投机”不是“投降”。“投降”的意思,是放弃自己的一切立场,完全跟着对方走,比如后来张国焘的行为就可以被称为“叛变投敌”。但陈独秀自始至终,也没有“投降”的意思,其犯的最大错误,是对共产国际的命令过度顺从,以及对国民党尚存一点相信,所以想着通过放弃武装斗争的方式,继续完成大革命。
但最新的决议,也并没有将错误归结到陈独秀一人身上,而是认为这是党内的一股思想趋势在陈独秀身上的具体体现。在过去十几年中,官方对于陈独秀的表述,也一直是围绕这个中心而展开的。
回到问题上来,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本质上还是对群众力量的不信任。在某种意义上说,共产党人早期的激进主义和机会主义实际上是一体两面,激进主义往往过于相信群众的力量,但在力量受到打压后,又容易变成机会主义者。
用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打比方,就是一个小城市的学霸,可能会认为自己就是天选之子而无比自信。但他进入了北大,却很有可能成为班级里的最后一名,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终人也废掉了。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俯拾皆是。
而关于陈独秀到底是投降还是投机,客观来说,这个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的。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主流的话语还是革命话语,对国民党的任何妥协都被视为投降。但是,在90年代以后,随着革命话语的消解,以及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大量的档案被解密,很多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往来以及苏联党史都得以更深入的研究),对陈独秀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因此,陈独秀也从“投降”变成了“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