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场赶海,我已经迫不及待了_风闻
跳海大院-跳海大院官方账号-2022-01-10 08:22
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meerjump
几年前,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卧沙,我可能以为是卧槽的再创作写法;现在有人问我什么是卧沙,我会马上开始下注:我赌五个猫眼螺,这下面的蛤蜊绝对比掌心大。
刚开始的时候,赶海是新奇的,以为只能捡到半拉贝壳的沙滩下居然藏着这么多好玩意儿;到了后来,赶海又变成了一种奇异的炫技,有人变出了抽水机,诠释着什么叫竭泽而渔,中国的海岸线似乎已经全部被刨挖一空。
到现在,赶海似乎已经超越了某种网红现象,成为了困在城市生活中的年轻人“云出游”的一部分。
在美滋滋点开《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的第四集打算下饭之后,我才意识到,不在直播镜头里的时候,赶海都没有“火”或者“不火”——它不过是一项简单的营生,古往今来一直如此。
在一般的赶海视频中,赶海似乎只是日常之外的余兴节目,主播们都是一把铲子一个水桶打遍海滩无敌手,而在《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的镜头下,动了真格的赶海,一个人是显然不够的。
上骡子
看到这一幕,“耕海”这个概念在我眼中瞬间具象化。小打小闹的赶海,赶的是野趣,这种大动干戈的赶海,赶的是一个春耕秋收。
一耙子捞出来这么多宝贝,不太可能是大自然喝高了倾囊相赠——这都是闫九俭和同伴们在几个月之前投下的贝苗。想必大家都听过獐子岛的养殖扇贝左右横跳的故事,如果那些扇贝没有因为神秘的外力原因消失了的话,收获的盛况也大约是如此。
为了“收割”贝类,闫九俭有着他的独门武器,一种介乎于挖掘机的斗和渔网之间的大铁耙。
和一切老渔民的用具一样,这个耙在外行人看来有点儿疏了,留出来的空隙,大概为的是不够尺寸的小贝类能掉出来,继续长长。
“继续长长”,几乎所有赶海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像本能一样,不需要特别言说。
而隋忠虎瞄准的动辄上百公斤的海蜇,显然就严重过磅,没能有“继续长长”的待遇。
院办只见过被海浪刮到沙滩上的水母,个头顶多就篮球大,这种大小的海蜇,人可养不出来,纯属大自然馈赠的时令货了。
赶海视频中,一铲下去如抽卡,有R卡猫眼螺,也有SSR的蛏王,但是看完傅亚梅的赶海,才发现山外有山,SSR上,还有一层,沙虫这东西,真的比蛏王难抓。
院办以前也看过其他挖沙虫的视频,有时甚至要挖到齐腰深才能找到足够多的收获,在潮涨潮落间的沙洲上刨挖沙虫,也算得上是一门精细活。
相比起挖沙虫,史盼盼逮章鱼的法子就有点姜太公的味道了。
一般赶海人是下罐子,史盼盼则是下壳子——章鱼一般碍于本能的蒙蔽,看见这些东西就忍不住想要钻进去。
作为自然界智商比较高的动物,太心急的话,大章鱼是不上钩的。和章鱼的智斗会持续一整晚,待到第二天的清晨,螺壳串才会被收上来。也许上钩的章鱼不多,但是无伤大雅,这一趟抓的就是个加餐。
这样的赶海为我们打开了未知生活的一角。他人的生活有时候也是自己日常的出口,爱看赶海的年轻人,渐渐也会把赶海当做自己日常排解压力的好方法。
看完这一期《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之后,院办还是颇为心潮澎湃的,类似小时候被家长带到稻田边,听完他们儿时插秧故事之后,产生了在家种田的冲动。
自然,在家是无法种田的,但是不妨碍我种点儿葱,云赶海,要赶就赶个实在的。
赶海这种东西还是讲究一个亲自下场。没法前往海边守候着退潮后的富庶海滩也没有关系,早就有人贴心地为我们开发出了新玩法:模拟赶海。
每个还没亲自去赶过海的年轻人,梦里都有一只猫眼螺,好找,卧沙不深,笨且容易抓,也没啥能力反抗,堪称赶海小白出新手村的绝佳练手对象。
一般的超市里可能没有猫眼螺,没关系,平菇总有吧。
平 菇 挤 水 图
做不到神似,形似还是拿捏得住的
海鲜有了,差点儿沙。相信每个人少不更事的时候,都曾把罪恶的手伸向一切装米装豆子的大缸里,当时练就的铁砂掌,这不就和现在的家中赶海遥相呼应了吗?
板 栗 卧 沙 图
有了板栗,你就拥有了蛤蜊,有了荷兰豆,你就拥有了蛏子,要是还有腊肠,那你发达了——蛏王这不就信手拈来了吗。
更加病入膏肓的人,已经开始幻视家里的裤子,心中有海,则随时可以赶海。
看过围捕蛏王场面的赶海爱好者,绝对忘不了那玩意儿逃窜的速度,挖半天不一定能把它扯出来。但是只要有着赶海精神,看见这个标准的蛏王呼吸孔,辅助线一拉,算出来了,只要蹲守卫生间门口,就能一抓一个准。
对了,不要忘记带上你装满盐的尖叫瓶子,毕竟赶海届有八字真言,“光挖没用,你得喷盐”。
朋友们,赶海的精髓是什么?是什么?是海吗?是海鲜吗?是铲子吗?是尖叫瓶子里的盐吗?都不是!
是“遮盖物”,和其下的“猎物”,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何处不能赶海?
比如说,秋天,收获的季节,公园里秋叶满地,你出门溜达,落叶堆里探出来一截柄,你往下翻,翻到了这个。
这是什么,这是某种长豆荚吗,不是,这是蛏王。
又比如说,冬雪纷飞,室内暖气稍盛,你推开窗户,寻找被雪覆盖的某个鼓包,摸索之后捞出来这个。
这是什么,是某种饺子吗,不是,这是大蛤蜊。
再比如说,你在超市干货区,打算购入一些绿豆煲个靓靓绿豆沙,一铲子下去,绿豆中间探出几枚大豆。
这是什么,这是某个熊孩子的作案现场吗,不是,这是招潮蟹。
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下挖出点什么,就是实打实的快乐。
在渔民看来,赶海不是一种表演性生活,和什么互联网风潮无关——不过是古老的营生而已,营生背后,是真实的生活的缓缓流淌。
未知的赶海收获,支撑起实在的生活。“鲜活,自在,人间”,正如这一季以海为题的《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想说的,只要是生活,总有令人快乐和期待的一面。
前面提到的闫九俭,看起来比较贴合“老实巴交”这个形容词,但其实本人特别风骚——这里的风骚,真正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个风骚,他热爱宋词,写得一手好草书,虽然常被妻子揶揄“不像写书法的手”,却对自己的爱好有着十足的自信,对江湖一概念颇为向往,一边赶海,一边还吟唱两句歌词。
被问到是否觉得江湖远去的时候,他说,“江湖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样的人,应该也是会像很多人的父亲叔伯一样,在朋友圈时常发表一些小诗吧。
傅亚梅为后辈们准备年货的样子也很像我的某个长辈,在家旁边有着一片小小的菜地,种一些瓜菜——瓜菜其实算半个借口,想小辈的时候,就会打个电话,让大家回来割点菜,摘个瓜。
院办下班的时候,离地铁有一段不短的脚程,走着走着,偶尔会有种不知去往何方的轻飘飘的错觉,偶尔,我会绕一绕路,路过菜市场,称点菜拿在手里,那个红色塑料袋的触感,和从家中拿回来的水果干货、朋友圈里长辈略显蹩脚的小诗、也许还有赶海视频里朴实的收获感一起,让我不至于双脚离地。
自然而然学会的煲汤也是
偶尔,大家会抱怨城市里没有生活,CBD没有人味儿,云赶海的视频里,评论区会有人打趣说“又疯一个”,但是从愈感无趣的生活中找到新的快乐,不也是美事一桩吗?
生活还是那个生活,海滩还是那个海滩,会赶海了的我们却感到不一样了——大概,才是赶海令我们向往的终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