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时有的生产队全村人好几年才有机会在村里看一次电影(露天电影)_风闻
guan_16411897431513-2022-01-11 22:13
我是从下面这3篇精短的短文中得知这个事的:
生产队里第一次放电影
转自郑州报纸《大河健康报》2016年7月19日那一期的第15版,那一期《大河健康报》的电子版在其官方网站中的具体地址是:http://newpaper.dahe.cn/dhjkb/html/2016%2D07/19/node_147.htm
□江西 刘庆明(这位作者在他的“简书”账号中自我介绍说自己是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人,1956年8月20日出生,高中毕业,曾下放当知青。**他的自我介绍的源地址是:**https://www.jianshu.com/p/de4dc4d73d95)
我们现在的平桥自然村,在70年代,叫平桥生产队,那时我还小,十来岁的样子,那年平桥生产队晚稻大丰收,在全公社出了名,公社领导为奖励我们平桥生产队,要公社电影队11月2日到我们生产队放一场电影。这是队长在生产队会上向大家宣布的好消息。
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娃娃们天天盼11月2日这天快快到来,不记得时就问妈妈,今天是几日呀,离11月2日还有多少天,我们等呀、盼呀、急呀。
11月2日这天终于到了,大晴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心里激动着,太阳刚偏西,学校一放学,回到家,把书包一放,我们就跑到山边那条羊肠小道上看看放映队的人挑着电影机来了没有。
我们走了一段路,还没见放电影人的影子,又翻到山那边,还是没见人来,又看看太阳还老高老高的,我们就坐在地上等着。
没等多久,小桃妹妹眼尖,手指前方对我们说:“你们看那,那几个挑箱子的人是不是来我们队里放电影的呀?”我们顺着小桃妹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三人挑着箱子朝我们这边走来。
我们飞跑过去,到他们跟前,果然是到我们队里放电影的,我们高兴得简直要飞起来了,摸着他们挑的箱子,显得非常好奇而激动,这几个箱子里为什么会冒出电影来?我问放映员:“今晚放什么电影呀?”放映员说:“平原游击队。小朋友,快往前走,我们肩头重。”
到了队上,我们看着放映员在地上挖两个小坑,埋下拉幕布的两个竹竿,不一会儿就拉起雪白的幕布,在队长家借了一张方桌,放在离幕布不远的地方,上面开始架起放电影机器,三个放映员,一个忙着拉电线、接电灯、安装喇叭,另两个调影机,我们好奇地围在他们身边,左看右看,很是好奇。
……(中略)
李向阳打鬼子的枪法极准,我们看得入迷,一边看一边手舞足蹈,模仿李向阳的动作,后面看电影的大人们,大声说我们别吵着大家,我们才安静下来。
……(中略)
**那是我们生产队第一次放电影,那种盼望和期待,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也从那时起,李向阳杀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就深深扎根在我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
-------------------------------------------------
刘庆明在其发表于《潮州日报》2020年1月2日那一期上的《伯父的蓑衣》中说:
我小时候由伯父伯母带养,六岁时的事,我还清楚记得。下雨天,常见伯父披着蓑衣,头戴斗笠,扛着犁耙,牵着一头水牛去田野里的情景。
有一次,下雨天,午后,还不见伯父收工回家吃饭。伯母等急了,带着我去田野里叫伯父。(此文的电子版在《潮州日报》的官网中的具体地址则是:http://www.chaozhoudaily.com/czrb/html/2020-01/02/content_1848601.htm)
刘氏在其发表于一份名叫《青春期健康》的杂志2016年第11期上的《父亲的读书声音》中又说:
**小时侯,父亲教我读书,**说有两种读法:一默读,看着书上的字,心里默读,这种读易记,也易理解文章意思;二看着书上的字,高声朗读,以文句意思,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父亲说,这样读的多,优美文句就能顺口背诵出来。
那时我七、八岁,正读小学,父亲先教我读唐诗,……(此文在他的博客专栏中的具体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da2bb600102wz7u.html,《青春期健康》则是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共同主办的一份杂志)
由此可见,刘庆明七、八岁时已回到父母身边,回到自己家所处的平桥村。而他在第一篇文章中说平桥生产队第一次有人来放电影是他十来岁时,也就是说,当年平桥生产队好几年才有一次电影放映队到平桥放电影的事发生。所以我们可以说,当年刘氏所属的平桥生产队的村民们好几年才能在村里看一次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