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养成时代落幕,谁是下一个风口?_风闻
印客美学-印客美学官方账号-艺术科普向平台。2022-01-11 14:39
2022年1月6日,北京局宣布全面叫停偶像养成类网综。
火爆4年,引发无数疯狂,又推出无数新人的偶像养成综艺,即将成为过去式,全民造星的时代落幕了。
但关于“养成系”综艺,小印还有一些想法,想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 01 -
偶像养成,出现即巅峰?
无论这个时代是好是坏,它都将永不再来。
从2021年9月《青春有你3》因“倒奶”事件被紧急叫停至今,半年来,再也没有任何一档偶像养成综艺大范围出圈。
在中国存在了十余年,引发无数关注和讨论的偶像养成时代,它的落幕已成定局。
喧闹之后,一切又都归于平静。
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我们看到:
从2014年“TFboys”凭《青春修炼手册》打开国民度并爆火,到2016年SNH48顺利出圈,总选营收过亿,四台跨年,再到各种类型的经纪公司都开始打造“养成系”男团女团,各种二代、三代团也开始孕育成长,直到平均年龄8岁的“天府少年团”被舆论谴责,出道3天即解散。
从2018年现象级综艺《偶像练习生》一炮而红,到《创造101》引起全民关注,选秀愈演愈烈,其他各种养成系综艺也层出不穷,直到《青春有你3》因“倒奶”事件引起公愤,选秀被紧急叫停。
此后再也不会有全民打投的狂热,也再也不会有下一个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蔡徐坤、杨超越、虞书欣……通过偶像养成的方式出道并爆火。
养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培养使之成长,代表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养成系偶像团体最早源于日本,2005年成立的AKB48女团首次采取“养成”模式并大获成功,由此开创了日本延续至今的“养成系”造星产业。
但它被引入中国后,却似乎是“出现即巅峰”,随后就急速衰落,被全面叫停。
这衰落背后的原因,还值得我们细细思量。
- 02 -
资本、饭圈、艺人本身,谁是罪魁祸首?
《创造101》中的王菊曾经对观众说:“你们手中握着的,就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
通过一遍遍的投票,粉丝仿佛真的成了“制作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送偶像走上一条充满鲜花和掌声的道路。
但观众是否真的拥有重新定义中国女团的权利?
观众永远玩不过资本。
尽管有成长、梦想、陪伴等美好词汇常伴左右,但其实“养成系”综艺只不过是资本造星的一种手段,“养成系”偶像本质上只是一种文化产品。
资本想要的不是下一个闪闪发光的偶像,而是能够快速变现的提线木偶。
于是,为了占领市场份额,获得赞助费、商务代言费以及粉丝经济红利,他们把投票活动做得五花八门,商品应援策划也层出不穷。选手实力和竞演内容都已不再是被关注的重点,话题热度和商业利益才是。
粉丝成了被收割的“韭菜”,偶像则成了卖笑的商品。
“养成类”综艺俨然成了“流量密码”,背离了“见证成长”的初衷。
在这种情况下,“饭圈”也被卷入了资本的漩涡,“饭圈”乱象随之而来。
饭圈表象上是粉丝自发组成的,但实质上是由“官方”引导的。
它层级分明,组织严密,粉丝被划分为多个协作部门,从上到下包括了明星工作室,明星后援会,粉头,大粉,普通粉丝等不同力量,各司其职。
**他们控评、挂黑、屠版、刷热搜、养号、氪金、打榜……**甘愿成为免费的“数据女工”。
在集资买“奶票”成为主要手段后,“代投”行业风生水起,黄牛票价水涨船高,为了投票效率而倒掉牛奶的荒谬行为甚至不足为奇。
粉丝“养成”偶像,资本“养成”粉丝,成为了饭圈运作的内在逻辑。
****另外,中国通过选秀实现的“偶像养成”****缺乏专业的培训公司、完整的运营流程。****偶像本身的业务能力不够硬,成团后的发展路径规划也不清晰。
**且由于商业运作与人设搭建,“养成系”偶像被捧上了神坛。**但很多偶像本身并没有足够高尚的德行,撑不起这些鲜花和赞誉。
过度商业化的运作对“养成系”偶像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很多未成年人半放弃学业、专攻演艺技巧,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选秀节目出圈的方式从注重舞台转为注重槽点,这也使得一些真正有实力却没“故事”的练习生难以实现梦想。
娱乐工业镜头内外,你我皆楚门。
一盆又一盆冷水泼来,我们该挤掉那些虚假的泡沫,让偶像这个词回归理性与褒义。
- 03 -
关于未来的思考
偶像养成节目之所以能从诞生到鼎盛,是因为迎合了观众对于美好的需求。
粉丝真正希望看到的,从来都不是浅尝辄止的、标签化的偶像速成,也不是狗血八卦和塌房大瓜,而是一个优质偶像团体的成长蜕变。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已经开始从追逐流量的狂热中清醒过来,将关注点重新投向了实力和作品本身。
偶像养成类综艺倒下去,还会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综艺站起来。
我们的综艺节目未来该怎样发展?
小印觉得,优质内容和适当营销结合才是“王道”。
**一个节目的核心魅力应该在于优质的内核,有趣的形式和有深度的内容,而不是槽点和热点。**它在具备娱乐性的同时,也应该迎合观众真正的精神需求,带来新鲜感,具备人文关怀。
**一个偶像的核心魅力应该在于优秀的业务能力、自身的丰厚底蕴还有良好的德行,而不是绯闻和八卦。**他在拥有话题度的同时,也成为真正“走得正、行得端、立得定”的榜样。
继偶像养成类综艺之后,又涌现出演技类、情感观察类,情景喜剧类,原创音乐类,国潮舞蹈类等多种类的综艺节目。
至于如何做到既进行创新、提升自身内容的可看性,又准确把握住观众的嗨点。
这是目前的综艺还需要继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青春本是美好且充满无限想象的,对于青春的书写与描摹也应告别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
小印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更丰富的节目模式,让我们看到美好青春的无限可能。
向上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1、李杜若:网络综艺节目《创造101》中“偶像养成”模式的使用与满足分析[J].2019(11): 22-23
2、孟夏如:对“恶魔剪辑”和网络暴力的批判解读——以韩国选秀节目《Produce101》为例[J]. 2018(10): 80 - 82
3、(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8页
4、杨斯琦:“中国偶像元年”之后——浅析网络偶像选秀节目[J].2019(02):111
5、刘宏,臧赫.粉丝生产偶像:粉丝文化的新变化——以养成系偶像的生产为例[J].青年记者,2021(19):16-18.10.15997/j.cnki.qnjz.2021.19.007.
6、陶东风.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乔笛宇.神话、认同、资本操控:养成系偶像粉丝社群“C位狂热症”的生成机制[J].新媒体研究,2021,7(15):102-104.
8、闫方洁.“养成系”偶像及其“粉丝”文化的生成机制与内在逻辑——基于技术、文化与心理的多重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21(08):86-92.
9、牛梦笛,林小平. 严控之下,偶像养成类节目为何依旧乱象丛生?[N]. 文艺报,2021-05-26(008).
10、邹晓华.“饭圈”文化的失范与治理[J].传媒论坛,2021,4(2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