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时农民在自己村里看电影也是要花钱的,一般全村人凑35元钱可以看一部_风闻
guan_16411897431513-2022-01-11 14:04
【本文来自《六七十年代农民看不着电影?告诉你,看得到并且不要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楼主又在造谣!当年生产队请电影放映队到村里放映一部电影需要花35元钱,而这些钱其实是由村里的每个家庭承担的!当年不少生产队出不起这笔钱!“知乎”上一个提问《公社(乡镇)电影队放映员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下面网友王成的回答中就这样说道:
在六十年代,我奶奶的工作就是电影放映员。奶奶所在的电影放映队有五个人:两名「工人」,负责拉车;两名「干部」,即放映员;一名队长。放映队的设备有放映机、发电机、银幕、留声机、扩音器、喇叭等,有一辆平板车和一辆自行车。
有新的电影时,队长会骑自行车去镇上取影片和发电机用的汽油。镇上的电影是从县电影公司租的,而县里是从市里租的。接下来,他们就带着电影和设备,走遍每一个庄……
队长一般骑车走在前面,因为他需要先与前面庄上的大队确认:一部电影是 35 元,两部 70 元——这些钱都需要生产队出,而并不是每个庄都出得起的。
一听说晚上要放电影,庄上的小孩就会早早的去占位,大人们则会去买竿子——用来挂银幕,当然也可以找两棵树。几乎刚吃完午饭,小孩们就搬着板凳,在地上画好格子,标出自己的「地盘」,一直守到晚上不敢离开半步,甚至上厕所都在格子里解决。最好的位置在放映机前面,因为能看到放映员操作放映机。而很多邻庄的人,也会闻讯赶来——放电影几乎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放映队来了,就需要开始布置设备。银幕四角固定在竿子上,喇叭也在竿子顶上,连到扩音器。扩音器上面是放映机,旁边就是发电机。**发电机有脚踏的,有手摇的,**当然我奶奶他们用的是汽油的。留声机是用来热场和两部电影之间的时候放音乐的,很多人会过来抢着给它上弦。
放映机的灯光一打起来,电影开始之前,小孩们最喜欢在灯光前摆各式各样的造型,各种搞怪。可有一次,一个小孩在放映的时候,也不闲着,不断的朝镜头前扬土,我奶奶忍了好久之后,终于在黑暗中分辨出了是谁,她拽着那个熊孩子就去找大队书记,大队书记把他丢到一个小屋里一直锁到电影结束。
电影开始前,照例都要有一段新闻简报,「领导很忙,人民很幸福」之类,电影放一部或两部,取决于这个庄交了多少钱。
作为「干部」的放映员,都是要到市里接受培训。不过有的时候,还是会因为设备等问题放不出来——这叫「放白幕」,是最严重的技术失误。因此不论是操作设备还是保养设备,都非常重要。一部电影一般有三到四「本」(一「本」即一盘胶片),在中途换胶片的时候,需要手快和心细。打开镜头,换上胶片,将胶片从一堆滑轮之间绕好,合上镜头,这一系列动作都需要尽量快地完成。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坐在放映机前,因为这些操作也很具有观赏性啊。
庄里除了要出钱,还要给放映队管食宿。放电影的当晚在村里住一宿,第二天吃过早饭又要去下一个目的地。有的人还会打听下一站在哪里,他们跟着去看。
有一次,放映队住下后,发现银幕被偷走了(银幕其实是一块很大很厚的白布,要知道当时布很紧缺),他们找到大队书记,书记跑到广播室,对着全村喊「那个偷银幕赶紧交回来,那个银幕晚上自己会着火,把你们家房子烧了」,不一会银幕就被交上来了。
不是每个庄都出得起钱的,有的庄就得赊着,这个时候自行车的第二个用途就有了——要账。这个艰巨的任务,一般就交给我奶奶去做。她的办法就是,不给钱就不走。面对年轻的女人,人们自然不好意思,也就会去借钱了,这个时候庄上卫生所和供销社就惨了。
放映员是属于「干部」的,在那个工资只取决于级别的年代,我奶奶的工资和做小学教师的我爷爷大抵相当。最开始的时候是18元/月,最高的时候是25元/月。我奶奶他们刚刚入行的时候,还引得许多「前辈」不满:「凭什么我们干了这么长时间,跟他们拿一样多的钱?!」
这个工作可能在很多农民看来是很值得羡慕的,但其实非常辛苦。他们常年都是在路上,从一个村庄到下一个村庄。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电影都要放。尤其是冬天,要忍着寒气操作冰冷的设备。另外,别以为拉车的「工人」是白养的,载有设备的平板车,可不是谁都能拉的,颠坏了设备可不得了。不论是拉车,还是放电影,都是很辛苦、很值得尊敬的工作。
“知乎”上的这个提问的具体地址是: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8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