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堂亏损加剧仍流血扩张,一年被告五次与停不下来的上市梦_风闻
港湾商业观察-港湾商业观察官方账号-2022-01-11 18:07
《港湾商业观察》陆永俊
出色的业绩表现,但增收不增利,且亏损数字越来越大。流血的同时,泉源堂仍旧在高速扩张新店。如果再加上短期内遭遇频繁起诉的记录与对投诉不予回复的态度,这些或许会令消费者对第二次递表港交所的泉源堂产生负面印象。
增收不增利之下持续流血扩张
近日,“老字号” 成都泉源堂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泉源堂”)再次递表港交所,花旗和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上次递表发生在2021年6月。
公开资料显示,泉源堂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由成都蒲江李希臣创立泉源堂中医馆行医救人。2012年9月,泉源堂第四代传人李灿成立成都泉源堂大药房,迈入医药零售领域。
事实上,最新版招股书显示,期内泉源堂的收入、毛利及毛利率等指标全部实现高速增长。2018-2020年全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泉源堂分别实现营收5.76亿、8.58亿、12.49亿和12.81亿,对应毛利分别为7740万、1.66亿、2.59亿和2.5亿,毛利率13.4%、19.4%、20.8%和20.7%。
虽然2021年前九个月的营收及毛利就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营收及毛利,但这终究无法掩盖公司仍处在亏损状态下的事实。更值得注意的是,期内公司的净亏损金额正在不断扩大。2018-2020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其年度净亏损分别为9343.1万、1.66亿、1.55亿和2.22亿。
账面上看,公司亏损与其不断增长的履约费用呈高度相关性。2018-2020年全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公司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14亿、2.28亿、2.92亿及3.32亿,分别占到同期收入的19.19%、26.6%、23.4%及25.9%。
面对不断高企的履约费用,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出了四种控制履约费用的方法。其一,优化门店布局,控制租赁费用并逐渐减少新药店的面积;其二,集中采购,减少支出;其三,鼓励员工参与执业药师考试降低管理成本;其四,与供应商协商优惠价格以控制物流及包装费用。
确实,履约费用中很大一部分源自新零售业务。2018-2020年全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泉源堂分别开设了62家、96家、95家及181家新零售药店。换句话说,泉源堂在不断亏损中持续流血开店。
更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披露,泉源堂计划在2021年及2022年在一线、新一线开设约220家新零售药房,在二线城市开设约300家。
**泉源堂亏本扩张的目的是什么?考虑到泉源堂线下零售药房由2018年年初的24家门店增长至2021年9月底的426家,那么泉源堂的规模效应是否已经形成?如果没有,那么预计距离形成还需多久?泉源堂预计何时能够扭亏为盈?泉源堂在新增门店前是否已经对于原有门店进行店效评估?未来泉源堂是否有可能优先覆盖店租更低的三四线城市?**就上述问题,《港湾商业观察》联系泉源堂,未获回复。
一年被告五次 上市失利恐丢失公司控制权
对于任何行业而言,自身优秀的业务能力永远是立足的关键。然而,黑猫投诉显示,泉源堂自从2021年7月至10月,多次被消费者投诉,问题主要涉及退货难、员工辱骂顾客。不仅如此,有消费者投诉表示,泉源堂大药房存在接单不发货等问题。
虽然据黑猫投诉显示,每起投诉涉及金额普遍来看都不大,但即便如此,二次递表的老字号泉源堂仍旧没有就顾客投诉给予回应。
对此,香颂资本沈萌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老字号三个字并不能构成公司产品的护城河。有且只有当企业与同行可比对手相比更努力经营、研发才能使企业不至于失去消费者的关注与兴趣。”
此外,企查查显示,泉源堂在2021年多次作为被告遭遇起诉。
短期内频繁被起诉的记录和对于投诉不予回复的态度,难免或许会令消费者对其产生负面印象。
另外,二战港交所的泉源堂可能也是背水一战。
据悉,2020年11月,中国生物制药透过旗下全资附属公司QYT Pharmacy Limited(下称“QYT”)和裕势集团,分别斥5亿元和2.5亿元巨资入股泉源堂,以33.39%股份成为泉源堂第一大股东,泉源堂董事长李灿则以总计30.8133%的股份位居第二。
招股书显示,2020年11月13日,李灿与QYT签订不可撤销一致行动契约据。2021年4月又分别签署不可撤销及无条件的授权书。据此,只要董事长李灿的决定不损害公司、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QYT将同意按照董事长的最终决议投票,为期两年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触发终止上述契约据条件的第二条为,泉源堂未能在2022年4月12日之前在港交所完成上市。
换句话说,如果泉源堂未能在2022年4月12日之前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中国生物制药将有可能收回赋予董事长李灿的投票权,李灿或将因此失去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港湾商业观察》多次联系泉源堂进行消息求证,未有回应。(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