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虑与近忧之间——从任泽平“印钱生娃”论说起_风闻
俗士-2022-01-12 06:21
文/俗士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想必,任泽平的“印钱生娃”论大家都听说了,这两天最火爆的资讯就是它了。不过,我注意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任泽平和其支持及反对者都认同了一点,即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已经严重到必须多生孩子的地步。
我认为,这种焦虑是被多年来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制造的焦虑洗脑结果。在我看来,中国当前的人口危机仍然是庞大的人口总量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目前中国的资源不足以支撑14亿人口。以饭碗里的粮食来说,我国2020年粮食产量6.69亿吨(已经多年维持在这个水平,再想提高很难),进口粮食1.4亿吨,进口粮食与自产粮食之比超过20%。刚刚过去的2021年情况更加严峻,1~11月进口粮食超过1.5亿吨,全年将超过1.6亿吨。①如此大的且年年增加的粮食进口量难道大家都看不到也不值得关注吗?
需要说明一下: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进口的粮食是饲料粮,不是我们的口粮,所以进口粮食的量虽然大但不会影响到粮食安全。但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因为饲料粮虽然不是口粮,但它们转化成肉、蛋、奶、植物油、豆制品进入了我们的肚子,是我们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人都知道在肚子里没油水(吃不到肉、蛋、奶、油脂)的情况下,人的饭量是非常大的,记得那时吃饭的碗和现在吃汤面的碗差不多大,想象一下饭量吧!也就是说现在口粮自给自足的前提是肉、蛋、奶等供应充足。明白这一点后还敢用进口粮食不是我们的口粮的说辞来安慰自己吗?
有一个现象让感到非常遗憾和忧虑,即:与任泽平“印钱生娃”论火爆全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条《能源危机变成了粮食危机?联合国发出警告,日媒:或影响全世界》②几乎无人关注。或许是长时间没尝过饿肚子的滋味,让大家以为饿肚子的日子不会再来了。殊不知今天没有饿肚子是靠大量进口粮食支撑的,有没有想过靠进口粮食度日存在着多大隐患?我真不明白有什么理由鼓励多生孩子。
我认为,与当前的吃饭问题相比,生育率下降只是一个次要问题。与绝对庞大的人口总量相比,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率只是次要问题。因为:一来养活这么庞大的人口就需要巨量且长久需求的生存资源,而这恰恰是中国严重匮乏的,比如土地和水资源;二来,庞大的人口基数会自然形成一种稳定、平衡的结构,小的变化不会引起整体的改变。比如,当一个地方只有一个男人的时候,新增一个女人,这个地方的总人口就增加一倍,此地人口结构是男女各占50%,即男性人口比例从百分之百暴一半至50%,相反女性人口比例从0暴增50%到达一半,但如果此地原有人口1万人,新增1人,无论男女对人口结构都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是人口基数大导致结构稳定、平衡的原因。
我觉得老龄化的原因是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而少子化的原因是人更注重自我价值不再像祖辈那样看重生命繁衍。也就是说老龄化、少子化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也就是说现在专家们鼓噪多生孩子的方法是逆文明进步的,再加上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太高等因素,所以即便实施效果也不会好。
再说,就算像一些专家预测的那样到2100年中国人口将跌到7亿人,那不大概率还会是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第二人口大国吗,有必要现在这样着急上火吗?
说实在,人们现在焦虑的中国人口下降的事只是远虑而眼前的吃饭问题才是近忧。现在全国人都为远虑而焦虑,甚至着急上火却对近忧漠不关心,还急吼吼地想尽办法增加近忧的程度。真不明白这种主次不分、急缓不顾的这解决问题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境界?难道我们应对危机的办法就是和鸵鸟一样把头扎进沙堆里就行了吗!
2022年1月11日
注:①【2021年1-11月中国粮食进口数据统计分析-中商情报网】
https://m.askci.com/news/data/maoyi/20211224/0932371701693.shtml
②【能源危机变成了粮食危机?联合国发出警告,日媒:或影响全世界】
https://me.mbd.baidu.com/r/znhPwZCnQI?f=cp&rs=3814668025&ruk=pSWVr8WySRfbnvgIBh6Ylw&u=02f000412a7275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