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潜规则:当回扣被合法化,股价大跌过半市值蒸发近2000亿_风闻
港湾商业观察-港湾商业观察官方账号-2022-01-13 18:59
《港湾商业观察》陆永俊
“普遍”不能成为实行违规违法行为的借口。艾芬医生爆料的涉事医院声称“2019年已按照董事会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只不过快三年后,涉事医院的高管对于回扣却表现出某种见怪不怪的态度。
虽然爱尔眼科业绩表现相当出色,不过由于近期各种负面声音不断,眼科茅的股价表现却差强人意。
即便“普遍”也不代表合规、合法
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在微博晒出多张图片,爆料爱尔眼科存在行贿行为,引发广泛关注。
1月9月,涉事医院宿迁爱尔眼科发布声明称,“我院于2019年已按照董事会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严肃处理了违规员工,并撤换了管理团队。”
据悉,1月8日晚,宿迁爱尔眼科医院一名自称高管的人员对媒体回应称,“所谓的‘回扣’在医院就是转介费,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是个行业潜规则,任何行业都有,就算我们两个是兄弟,给你介绍个活干,总要感谢我一下。”
如果宿迁爱尔已然在2019年就处理了相关人员,为何在严肃处理两年之后,宿迁爱尔的相关高管对于“转介费”一事仍旧予以上述回应?这是否说明董事会2019年提出的整改要求并未真正贯彻?公司董事会对于授权使用品牌医院的影响力是否有限?为何会出现公司董事会“严肃处理违规”的命令在落实时“打折扣”的现象?
不过,爆料人艾芬身份相对敏感。2020年12月,艾芬透露自己于2020年5月在武汉爱尔眼科接受右眼白内障手术,但最后导致右眼视网膜脱落,几乎失明。
因此,《港湾商业观察》就爱尔眼科对于艾芬微博发布的内容是否属实一事及公司内部是否知情“转介费”等问题联系爱尔眼科,未获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爱尔眼科首次涉及回扣问题。**企查查显示,2020年6月17日,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衡市监行罚决2019综执092号”文件,衡水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该单位通过医生介绍患者,按手术费用一定比例转账给推荐医生”,被处以罚款人民币19万元整。
**由此看来,即便“回扣普遍说”属实,那也不代表这种所谓业内普遍可以等同于合规合法。**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的通知》,明确严禁以谋取个人利益为目的,经由网上或线下途径介绍、引导患者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而且,早在2013年发布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中就已明确要求“不准收受回扣”。
此外,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对于爱尔眼科医院的投诉也并不少见。有消费者投诉后又进行了补充投诉称,“医院不仅没有诚意解决问题,还想推卸责任,昨天竟然找到我公司来了”。
一位分析人士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消费者需要不断接受消费者教育,在做决定前需要明确约定权责,否则一旦产生纠纷,或有概率处在不利位置”。
另外,在2022年1月5日爱尔眼科董秘答投资者问文件中,董秘吴士君明确表示,医疗网络遍布城乡县城,是爱尔眼科未来十年的三大目标之一。
只是,面对不断下沉的爱尔眼科,有多少的消费者在消费前会查询公司股权并查看相关的舆情状况?以个人消费者的身份与行业第一的企业进行权责约定是否过于理想?对此除了消费者本人外,相信很难有人能给出有代表性的回答。
业绩增长、高管增持挡不住股价跳水近五成
需要提及的是,艾芬曝光中的涉事公司宿迁爱尔其实并未正式纳入爱尔眼科上市公司。换句话说,宿迁爱尔只是爱尔集团授权使用品牌医院。从财务角度上看,宿迁爱尔的盈亏并不会对爱尔眼科上市公司财务情况产生影响。
据悉,类似于宿迁爱尔这类收购医院在买断基金中孵化几年后,爱尔眼科才会根据其盈利情况判断是否成熟,再决定是否将其从基金中完全收购进上市公司。爱尔眼科2020年报显示,包括大连爱尔、安庆爱尔、十堰爱尔在内的超40家爱尔医院在2020年才正式加入了该公司的合并报表。
事实上,爱尔眼科的业绩其实非常亮眼。2021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营收115.96亿元,同比增长35.38%;净利润20.03亿元,同比增长29.59%。第三季度净利8.88亿元,同比增长2.05%。
不过,宿迁爱尔眼科所涉及的“回扣门”事件与对外回应表达的“回扣普遍说”确实给爱尔眼科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在股价方面就体现为走势疲弱。因而,才会出现基本面良好的情况下股价表现不升反降的奇怪现象。爱尔眼科于2021年7月1日达到72.27元/股的高点,此后便开启了下跌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1月6日盘后,爱尔眼科发布增持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刘多元以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吴士君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当前公司内在价值的合理判断,增持了公司股票。其中,刘多元增持了公司股份共计10.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2%;吴士君增持了公司股份共计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1%。
但增持公告发出后并未对冲下跌的趋势,公司股价仍旧遭遇三连跌。1月7日之后三个交易日,公司分别下跌0.18%、3.72%、2.71%。截至1月13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6.09元/股,从高点已回落近50%。
根据《港湾商业观察》统计,2021年全年爱尔眼科股价下跌为43.54%,从2021年至2022年1月13日,公司股价跌幅为51.81%,市值也由2021年高点的3800亿左右,蒸发到目前的1951亿元。
“我们原则上不对单一公司进行评价。”一位业内分析师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一般来说,高管增持会利好股价,因为增持的行为表达出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但是市场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预测性,市场会给出自己的判断。”
一边是日益增多的区域竞争对手纷纷完成上市,一边是自身问题严重的发展模式与特点不断被业内知情人公之于众,可以说,爱尔眼科的如此“另类”的经营模式正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