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之屋拟上市,贵妇们吃出了“燕窝第一股”?_风闻
蓝媒汇财经-蓝媒汇财经官方账号-2022-01-13 18:36
作者:齐秋实
编辑:魏晓
来源:蓝媒汇财经
“燕窝第一股”可能要出现?
近日,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之屋”)首次披露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于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燕之屋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资10.19亿元,将用于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燕之屋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及品牌推广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这已不是燕之屋首次冲击资本市场。2021年,燕之屋就曾有过赴港上市的计划和动作,不过后来不了了之。超10亿元的拟募资金额远大于其自身6.79亿元总资产、2.86亿元净资产的公司体量,这也引来了监管的问询和外界的疑虑。
近几年,国内燕窝尤其是鲜炖燕窝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以小仙炖为代表的互联网燕窝新贵品牌不断攻城略地,对成立已有二十多年的燕之屋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燕之屋能保持既有的市场地位吗?屡次冲击资本市场又可能反映了它的哪些焦虑?
冲刺上市前,公司不断分红
从燕之屋的招股书中可知,在2019年到2021年10月期间,公司进行了5次现金分红,合计含税额为2.5亿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燕之屋的未分配利润为2700万元;2021年9月30日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又决定派发现金股利5000万元。
而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及2021上半年,燕之屋营收7.24亿元、9.51亿元、12.99亿元和7.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3亿元、0.79亿元、1.22亿元、0.64亿元。
也就是说,在此次冲刺A股前,燕之屋频繁地对股东进行分红,且分红的金额占据了公司年净利润的大半,一些动作甚至有突击式分红的意味。这虽然在法律层面并无可以指摘之处,但公司未来若是登陆A股,无疑会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增添了很多疑虑。
不断分红的操作并不符合公司在冲刺上市前的惯常模式,那么燕之屋为何会有这种不太寻常的动作呢?
个中缘由可能跟燕之屋的股东结构和销售模式有关。燕之屋的前身为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后者是从印度尼西亚考察回国的黄健于1997年年底创建的。虽然发展时间已有几十年,但IT桔子上关于燕之屋这些年的投融资历程中只有此次的递交招股书一栏。燕之屋的招股书也显示,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里大多为个人,且这里可能存在着混杂的亲属关系。
此外,燕之屋之前一直仰赖的是其打造出的专营店经营模式。一位燕之屋的内部人士曾在2019年对媒体透露道,燕之屋的每位地级经销商会有450万元的年销售额任务,若是完成200万元,燕之屋会向经销商返点3%;销售额如果超过450万元,返点力度会更大。同时,燕之屋实行全国统一价,一旦经销商出现乱加价的现象,20万元的押金可能会被扣罚。
严格的标准化渠道运营管理,既为燕之屋带来了相对成熟的经营体系,也使燕之屋与底下的经销商形成了利益攸关体,尤其这种属于线下的重资产模式。燕之屋的每位地级经销商首次投资至少需要70万元用于贷款和押金,算上店面租金、人员工资等支出,前期总投入将近300万元。
不仅在经营模式上依赖经销商,燕之屋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将经销商吸纳成公司股东,这既解释了为何燕之屋财务报告中关联交易的比例颇高,也可能是燕之屋不断进行现金分红的原因。
采购单价下降,毛利率却有跌
燕之屋、小仙炖等拥有生产加工条件的企业身处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为燕窝采摘、燕屋管理等。根据国燕委发布的《2020燕窝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2020年间,我国燕窝市场规模从60亿元飙升至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3%。
市场规模快速递增的国内燕窝行业也带动了上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悉,从2019年到2021年11月,单印度印尼西和马来西亚两国出口中国的合格厂商数量便自54家增长至了70家。近几年,燕窝的进口价格也呈下降趋势。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燕之屋的采购均价分别为13.42元/克、12.54元/克、11.90元/克、11.27元/克。
不过采购单价的下降并未给燕之屋的毛利率带来数字上的利好,在2018-2020年期间,燕之屋的综合毛利率总体趋势是下滑的,分别为51.76%、48.55%、48.65%。
近几年,市场规模虽然在快速递增,但市场竞争尤其是线上渠道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甚至可谓走向内卷。以天猫商城为例,销售燕窝产品的店铺数量在600家以上,品牌数近200个,这里更是包括除了燕之屋之外的小仙炖、同仁堂、燕小厨、燕安居、青岛正典等在内的“各路玩家”。
其中值得指出的是,成立于2015年的小仙炖看起来“来势汹汹”。开创鲜炖燕窝的新品类,然后采用C2M模式实现当天下单、当天鲜炖,每周冷鲜配送到家,于产品和模式上都有所创新的小仙炖在2020年天猫“双11”期间,终结了燕之屋2016年—2019年连续四年蝉联天猫双十一燕窝品类冠军的历史。
与燕之屋的投融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的是,小仙炖一直颇受资本的青睐,成立之后已获得了5轮融资,其中投资方更是包括洪泰基金、IDG资本、周鸿祎、演员陈数等在内的知名机构或人士。
行业走向内卷,燕之屋也调整了产品的定价策略。核心产品碗燕2018年出厂单价为180.88元,2021年上半年则降至158.86元;第二大产品鲜炖燕窝,同期均价从134.55元降至51.52元,下降幅度最大;冰糖燕窝从51.11元降至42.46元,去年一度低至38.94元。
燕窝真有奇效,还只是广告效果?
除了为了应对市场变化而采取的降价策略,致使燕之屋毛利率走低可能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近几年高企的广告宣传费。
燕之屋的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及2021上半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2.34亿元、3.08亿元、3.17亿元、1.69亿元;在总营收占比分别为32.3%、32.4%、24.4%、23.9%。其中,广告宣传费分别为1.36亿元、1.87亿元、2.37亿元、1.22亿元,同期营业收入占比达18.78%、19.72%、18.27%、17.32%。
从营收中拿出大笔钱用来宣传,这对于燕之屋和燕窝行业属于并不鲜见的做法。早在2008年,燕之屋老板黄健在参观同在福建的知名企业安踏时,便见识到了明星代言、央视广告等品牌宣传手段所取得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时便花重金聘请了香港老牌影星刘嘉玲担任品牌代言人,近几年,燕之屋也曾聘请包括林志玲、孙一文和赵丽颖在内的娱乐圈、体育界名人作为代言人。
对于小仙炖来说,聘请章子怡、陈数等明星担任代言人、在小红书等平台上通过明星和KOL大量“种草”、借助电商头部主播以及创始人进行干货分享,再加上电梯广告等线下广告宣传,这些更是形成了巨大的营销费用支出。
不过这些营销支出确实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提升了产品销量,但在企业花大力气做消费者教育的背后,一个关于燕窝的硬核科学问题却始终难以绕开:燕窝是否具有与广告宣传、产品价格相对应的营养价值。
燕窝在中国的食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真正大批量食用始于明朝。在中国古代,燕窝属于宫廷御膳,是老百姓接触不到的“上等补品”。但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关于燕窝的营养价值争议颇多。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燕窝的营养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如鸡蛋和牛奶。
如燕窝行业人士会重点提及到的燕窝里富含的唾液酸。在人体内,唾液酸是大脑神经节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再生,参与神经突出的传递、记忆和学习功能。但曾有营养师发文指出,唾液酸并非燕窝专属,很多脊椎动物体内都含有唾液酸,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人体口服外源性唾液酸有何神奇功效。
燕之屋燕窝生产许可证编号所属的产品类别为“罐头;饮料”,也并非保健品批号,亦未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即不具有药品所必须有的药品批号。
简言之,燕窝具有自古以来在大众心中所形成的高端、稀缺和养生的认知,加之新一代消费者普遍提升的养生理念,燕窝企业可以大做健康焦虑的文章,但底层的科学依据尚不明确,致使不断递增的市场规模多少含有一些泡沫。
燕之屋属于国内燕窝行业的一家老牌企业,多年的积累也使其拥有较为深厚的实力,如小仙炖这种后来者的崛起确实对其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但还未到可以伤筋动骨的程度。只是摆在燕之屋面前的难题还是不少:过重的线下经销商模式使其不能灵活适应新品类的经营要求、销量有过于依赖营销的倾向、产品创新力不足、突飞猛进的行业发展可能存在泡沫。
“燕窝第一股”能否真正到来,若是成功上市,资本市场又会如何反馈,这些都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