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第一位率团回乡的华人——黄润江_风闻
外交官说事儿-外交官说事儿官方账号-让更多人了解有血、有肉、有情怀的中国外交官2022-01-13 19:18
作者:徐明远 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9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自1960年起,先后任中国驻瑞典使馆随员、三秘、二秘,外交部政治部组织处长,中国驻乌干达使馆政务参赞、代办,中国驻斐济兼驻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大使。
1987年9月13日,当我首次踏上斐济的国土,由斐济的礼宾官员引入楠迪机场贵宾室时,在那里迎候我的人群中,我见到的第一位斐济华人就是黄润江先生。初次相会,他那学者风度,流利的英语和渊博的知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润江先生原籍广东中山。幼年曾就读于澳门和九龙。1941年,16岁的黄润江来到了斐济,经过多年的辛勤经营,于70年代开创了艾迪辛工业公司。艾迪辛生产的汽水,曾多年占领斐济的汽水市场。
黄先生以其出色的工作和高度的信誉,赢得了所在的西部地区人民的信任。1965年,他被选为斐济第二大城市罗托卡市政委员会委员;1967年起,连续两届被任命为罗托卡市市长;1970年,成为斐济上议院的第一位华人议员。黄润江先生的确是华人中的一位佼佼者,其社会职位之多,在西部地区唯他莫属。仅从70年代起,他当上上院议员后,就先后担任过罗托卡市建设局主席、民航局理事会副理事长、斐济港务局成员、罗托卡扶轮社荣誉主席、斐济智能障碍者协会理事、罗托卡红十字会理事等十余项职务,由此可见黄先生在斐济社会中的影响和声望。
70年代,斐济独立。黄润江先生和大多数华人一样,为了落地生根,加入了斐济国籍。他开办的工商业逐渐兴旺发达,事业有成。尽管如此,他仍然时时怀念着自己的祖籍国和家乡。当70年代初,斐济政要们酝酿是否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以黄润江为核心的斐济西部地区的华侨和华人都主张尽快和中国建交,结束台湾在首都苏瓦的官方“商务代表处”,并主张立即同中国开展商贸和文化往来。
斐济首都苏瓦
1974年11月,当新中国的第一位记者获准抵斐访问,并首先进入斐济的西大门楠迪时,以黄润江为首的华侨与华人以极大的热情接待了来自祖国的亲人,使记者深受感动。那天,黄先生为新华社记者举行了欢迎招待会。斐济各地区赶去参加招待会的华侨和华人150余人。无巧不成书。正好在新华社记者访斐之前数日,台湾当局因担心中斐即将建交、台在斐机构被驱,便派其“外交部政务次长”到斐济游说。台在斐的“商务处”也为此“次长”搞了个招待会,但只有一二十位华侨和华人参加。这两个招待会的对比,显示了华侨华人的心之所向。
1974年,中国和斐济尚未建交,台湾的官方“商务代表处”在斐济华侨华人中对新中国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并千方百计阻挠甚至威胁华侨、华人不要和祖国大陆发生联系。在此情况下,黄润江先生得到爱国华侨杨灿荣先生的大力协助,毅然决然冲破台湾当局制造的种种阻挠和破坏,顶着来自各方的重大压力,成功地组成了斐济第一批回国访问团,于1974年9月抵达久别的祖国,受到了中国有关部门和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他们同祖国人民及家乡的乡亲们共同欢度了新中国25周年国庆。
(视频截图)
黄先生率领的第一批回国访问团访问的成功,在斐济华侨和华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消除了一些侨胞和朋友多年来对新中国的种种误会,促进了对中国的了解,同时勾起了更多的华侨和华人的怀乡之情,并越来越迫切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探亲访友和参观访问。
中国驻斐济的大使馆
(图源:牛牛的博客)
自中斐建交,中国在苏瓦建立大使馆以来,黄先生全家一直和使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黄先生家住西区罗托卡市,逢年过节,我们都要专程赴西区看望这位老朋友。每次见面,黄先生都流露出他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黄先生夫妇有四子一女,其长子在苏瓦开办了一家名为“大锅饭”的中国餐馆,雇有两名四川厨师,由于服务上乘和烹调技术高超,生意十分红火。但年轻的黄老板,少年老成,善于经营,不满足于现状,而勇于进取。几年工夫,他便积累了大批资金,到新西兰的奥克兰开设了新店,并在那里安家。黄润江夫妇也于1990年离开斐济迁往奥克兰,在那里安度晚年。他对我说:“不论在何处,这中国人的脸和头脑是改变不了的,我仍将一如既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促进对华友好继续努力。”
— END —
文章来源 | 《出使岛国:在南太的风雨岁月》
作者 | 徐明远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