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点其名的外交官汤铭新_风闻
外交官说事儿-外交官说事儿官方账号-让更多人了解有血、有肉、有情怀的中国外交官2022-01-13 18:33
作者:吕聪敏 先后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外交部欧美司、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外交部美大司任职,曾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外事秘书、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各国议会联盟执行委员、中美议会交流机制中方副主席、中国加拿大议会协会中方主席等职。
秋日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望无际。这是让人泛起无限遐想的美景。以吉佩定为领队,有姜恩柱等老外交官参加的草原学习考察团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内蒙古之行也给我们这些曾多年在一起工作的老同志有了一个回忆往昔、重叙友谊的好机会。
锡林郭勒的傍晚,清风习习。我和同行的汤铭新大使在晚霞中漫步,两人的思绪不约而同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外交部一同工作的情景。
汤铭新与我同年生人,他在上海,我在内蒙古。他上学早,先我两年走上工作岗位。我们曾是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的同事,他是西班牙语的高级翻译,从事拉美业务,我是英语干部,分在了北美处。他经历大世面远比我早比我多。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先念等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担任过翻译,从民间、半官方外交到政府外交,经历丰富,经验全面。而我是从政府外交到议会外交,又到民间外交。我俩工作轨迹略异,但都是以“外交”为终身职业的。铭新同志是老外交官队伍中有独特经历的一位。他赠我他写的《飞架太平洋上空的虹桥》,我酣畅淋漓地通读了全书,他多彩的外交人生阅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其人其名有其精彩的故事。若不是1961年11月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会见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市议会代表团时问起他的名字,恐怕他自己此后多年也未必全然领悟其中的深妙之意。铭新对我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请客人入座用餐。由于这次交谈从下午3点开始,已持续了快三个小时,所以,待客人坐下后,毛主席幽默地说:“我们这场倾盆大雨是不是该鸣金收兵了?好让翻译同志安心吃饭。”
进餐一会儿后,毛主席注意到了汤铭新,笑着说:“有人说我的名字起得很好,不知你这位翻译姓甚名谁?”听到主席一声提问,铭新马上抬起头来向主席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毛主席听后若有所思,又问:“汤铭新这三个字怎么写?”铭新就把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一张纸上递给毛主席。毛主席看完后不紧不慢地说:“啊,你这个名字起得也很好啊!是谁给起的?你祖父吧!”铭新回答说是父亲起的。毛主席说:“那你父亲的古文底子也不错喽!你的名字含义很深,要好好体会。”
毛主席最后又看了看那张纸条,并把它放进口袋里。一个普普通通年轻翻译的名字引起主席如此关心,是铭新未曾想到的,也铭记了一辈子。
接待工作刚一结束回到家里,铭新便急不可待地告诉父亲毛主席问起他名字的出处,并询问其中的究竟。父亲告诉他,名字出自商朝的开国君主汤王为自己不断进取立下的座右铭,记录在《大学》上的名句:“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盘,是青铜制的沐浴用的器具。铭,是镂刻在器皿上用以称颂功德或申明鉴戒的文辞。汤王在青铜器盘上镂刻的警示文辞是说,如果能在一天内洗净自己身上的污垢,焕然一新,那么就应当天天清洗,弃旧图新。每日不间断,永远保持,做到天天新,每天新。
商周时代,青铜器是王公贵族拥有的贵重物品,象征权力和地位。器物里面往往铸有文字,称为铭文,又称“金文”。(图片来自网络)
听了父亲这一番解释,铭新领悟到《盘铭》蕴含着某种对生命的鞭策和一种不断净化和升华自己灵魂的高尚愿望。父辈用它借以寄托他们的殷切期望。难怪毛主席说这个名字起得好,要深切体会其中的含义。铭新说,现在回想起来,真让人感念不尽。他从毛主席问起他的名字一事中得到了深刻的启发,促使他对人生的思考,并进而激励自己树立一辈子不懈奋斗的目标:日日新,又日新。
在外交圈,铭新是一位公认的拉美问题专家。他熟悉拉美政治经济社会的演进历程。他对拉美人文知识的了解也令我羡慕。我喜爱拉美文学,这可能与我主修外语有关。当我同铭新接触后才发现我关于拉美的知识少得可怜。我同铭新谈起了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的诗文。当我们吟诵“让和平属于未来的每一个黎明,让和平属于桥梁,属于酒,让和平属于追求着我的诗章,它在我的血液中升腾”的诗句时,仿佛听到这位诗坛伟人呼喊和平的声音。
聂鲁达在中国
聂鲁达1951年访华后写下《亚洲之风》的长诗,其中写道:“在中国这片密布苦难的土地上,毛泽东挺身而出,我们终于看到,在人们的肩头上,升起了黎明的曙光。”这些诗句表达了聂鲁达对百废待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由衷祝福和深厚友谊。对聂鲁达的诗文我知之甚浅,只不过是班门弄斧,而铭新同志对聂鲁达及其作品有着深刻的研究,他的一番析解,使我不仅识其字而且知其义,诗人的风范融入我的心脉中。
在老外交官中,汤铭新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自1960年外交学院毕业至1999年从驻乌拉圭大使的岗位上退下,他跑遍了绝大多数与我国建交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他说他是从一个高原国家(1980年驻哥伦比亚,海拔2600米),到另一个高原国家(1988年厄瓜多尔,海拔2800米),再到一个海拔更高的国家(1993年出使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海拔3600米)。
拉巴斯有“外交官的坟墓”之称,我国和他国都曾发生过外交官因剧烈高原反应抢救无效而不幸身亡的事件,去拉巴斯工作常使人听而生畏、望而却步。
1993年5月,汤铭新大使向萨莫拉总统(前排中)递交国书后与他亲切交谈。
出使玻利维亚,汤铭新起初也有过畏惧心理,但他是临危受命,在这西半球的“世界屋脊”一干就是三年半。他是中国派驻世界海拔最高国家任期最长的大使,居然做到了平安“下山”,这的确是传奇。汤铭新心里明白,光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决心还不够。为了不辱使命,以比较好的状态开展工作,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想办法克服高原反应。为此,他赴任前军事医学科学院求教,了解到驻守青藏高原的部队官兵克服高原反应有一个好办法,即每天饮用一杯黄芪熬的汤。于是他到同仁堂购买了大量黄芪磨成粉状带到了使馆,长期服用,效果不错。此法在馆内推广后,官员基本上不再受高原反应的困扰和煎熬。他离开拉巴斯到乌拉圭当大使时,心肺功能较快地恢复了正常。
一名外交官特别是高级外交官,既要有家国情怀,还要对驻在国和所在地区的人民心存善意、同情和友谊,带着情感去了解他们谋生存、求解放、图发展的历史。1960年11月,大学毕业不久的汤铭新有幸在北京参加对古巴领导人切·格拉瓦的接待,此后又悉心研究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拉美革命者的不凡人生。在玻利维亚工作期间,他不顾异乎寻常的艰辛,长途跋涉前往玻国的巴列格朗德地区追寻并找到了格瓦拉饮弹倒下的地方,对这位他曾相识并由衷仰慕的拉美英雄表示深切的哀悼和缅怀。
西蒙·玻利瓦尔,是一个同拉美解放史密切相关的名字。诞生在委内瑞拉的他,在长达15年的征战中,领导南美洲人民胜利解放了现今的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6国。在访问有关拉美国家时,我多次看到西蒙·玻利瓦尔的塑像和前往拜谒的人群。然而,是铭新同志的介绍和诗文,才使我真正了解了这位南美解放者的历史地位和功勋。
铭新当年访问委内瑞拉拜谒西蒙·玻利瓦尔铜像,回到驻地怀着难抑的激情,用西班牙文写下一首题为“安第斯山神鹰”的诗文,发表在委内瑞拉的《国民报》上,以表达他对这位拉美伟人的永远思念。铭新事后将其译成中文:
安第斯山神鹰
——在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铜像前
在那辽廓无尽的苍穹,
你坚毅挺拔的身影隐现在朦胧中。
在耀眼灿烂的阳光下,
你展翅翱翔在高空。
任凭狂风阵阵吹打,
你屹立在悬崖峭壁岿然不动。
人世间多少不平和险恶,
震撼着你忧心忡忡:
在万贯家财的院落里,
弥漫阵阵酒肉的腐臭。
囊空如洗无家可归的穷人,
行乞街头了此残生在悲哀中。
你的呐喊轰鸣在雄伟的山峦和广袤的平原:
“让烈火的种子自天而降,
正义的黎明要诞生在熊熊的燃烧之中。”
你那热切的目光,
随着闪电射向自由的渴望:
“打开通向美好的大门吧,
粉碎所有假自由的迷梦!”
穿过博亚卡、卡拉沃沃到阿亚库乔,
你洪亮的声音在凯旋歌声中回荡:
“兄弟姐妹们携起手来,
在联合的大旗下把光辉前程开创!”
掩卷细想,铭新能如此清晰地记下那么多真实的故事,又能激情洋溢地用他钟爱的两种文字写下赞颂西蒙·玻利瓦尔的诗文,是因为他有一颗永远年轻和崇尚高洁的心。故事发生在过去,但深深地铭记在他的心底。铭新讲述的一件件往事,今天听起来依然生动。
铭新同志用一个“情”字谱写了自己的外交人生。他把中国和拉美人民的友谊比作“飞架太平洋上空的虹桥”,寓意形象而深刻。我和铭新一样,希望这座虹桥永远美丽、清新。
— END —
文章来源 |《西交民巷23号随想》
作者 | 吕聪敏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