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开年烂片定律”,快逃!_风闻
印客美学-印客美学官方账号-艺术科普向平台。2022-01-13 14:18
刚开年,电影们就开始不断带来“大惊喜”,《穿过寒冬拥抱你》,《李茂换太子》、《以年为单位的恋爱》等电影接连上映,口碑却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状态,且差评居多。
但是问题来了:它们的票房还挺高?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小印想来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为什么有些电影明明是烂片,票房却那么高?
烂片成了“香饽饽“?
烂片年年有,元旦尤其多。最近几年年初,烂片总是扎堆上映。
2018年的《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前任3:再见前任》,2019年的《断片之险途夺宝》《手机狂响》,2021年的《温暖的抱抱》《差等生乔曦》,还有今年的《李茂扮太子》《穿过寒冬拥抱你》,豆瓣均分都在5分以下。
但是!尽管差评如潮,这些影片的票房还是居高不下?
以今年为例,开年第一部喜剧片《李茂扮太子》,豆瓣评分4.6,截止发稿前,却获得了两亿多票房,位居综合票房第三。
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李茂偶然发现自己和当朝太子相貌相似,于是套路来了:一个想进宫,一个想出宫,两人交换身份,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它的评论区,内容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要把普通的故事撑到一百多分钟,就要在里面夹杂许多略显老套的搞笑情节。
包括且不限于“喜闻乐见”的谐音梗,略显低俗的“搞笑”句子以及一些过时的无聊包袱。
可以说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了喜剧而强行降低观众智商。
当然,咱也不能一概而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部影片肯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此外,其他开年新作也是争议多多,《穿过寒冬拥抱你》遭遇滑铁卢,被评剧情太零碎,七拼八凑,没重点。
票房前四的另外两部也不尽人意,《反贪风暴5:最终章》豆瓣评分5.0,《误杀2》豆瓣评分5.9。
其实不止今年的电影出现了口碑差、票房高的现象,近几年院线上映的很多影片都是如此。
最近的《门锁》被评论为这是一部“你以为在看悬疑片,突然变成恐怖片,接着是玄幻片,最后又走向逻辑全线崩坏的警匪片”的无语片。
再往前推,《你的婚礼》、《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等青春爱情片,被评为“用十年前的模式,圈十年后的钱”,剧情烂大街。
但奇怪的是,这些电影的票房其实都还不错,低至4亿,高至十几亿。这么看来,光用票房来定义影片质量的方法似乎并不准确。
那么这些高票房电影真的都是观众心目中的佳作吗?观众真的喜欢花钱看烂片吗?
烂片的套路公式
有句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韭菜总比白菜多。
肯定有这么一群人,在听到影片里有某某明星,是喜剧、悬疑等题材或者看到宣传视频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为它贡献点什么。
结果进了影院,坐了不到五分钟就后悔了,最后只能靠不能浪费钱的勤俭节约精神的支撑,在影院里坐两个小时。
在每年上映的几百部影片里,想找到几部真正让人心潮澎湃、流连忘返的影片真的很难。
虽然碰到好影片需要运气,但我们可以凭借一双慧眼识别出烂片,避免浪费呀!
小印发现,好的影片都各有特色,而烂片都绕不过这几条真理。
low海报=low制作
当某部电影拥有一个十分难看的海报,既low又明显学习了之前的成名佳作时,大家不用怀疑:
海报的审美就代表了创作团队的审美,快逃!
奇葩文案不看不看!
看完了海报,再来看文字。
山寨片名?如《怦然星动》与《怦然心动》、《汽车总动员》与《赛车总动员》等。
还有谐音梗,不知所云的文案?如《祖宗十九代》、《从天”儿”降》等。
话不多说,大家快跑!
这些导演达咩达咩!
很多没做过导演的人,给自己贴标签“新锐导演”。强调导演为影片做出了多少贡献,作品写了多少年?一看就是影片没内容,只能靠所谓的辛苦来博取同情。
其实导演已经隐晦的给观众打了预防针:虽然我的作品不够好,但是你看,我做出了这么多努力呢!
在导演层面,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跨界导演!演员、歌手、主持人……当他们为了梦想去做一部影片、并且还是处女作的时候,大家还是要认真识别、理性对待。
看到这些题材赶快跑!
最后,也是最简单的识别烂片的方法,看题材!
国产烧脑巨作?国产鬼片?科幻片?
烂片,别看,快逃!不要浪费你宝贵的时间,有空还是多来看看小印吧~
跟风题材大概率翻车
不要求质量,只要求数量,故事内容与情节没什么好讲,只是想蹭一下题材的热度。
累了累了,徐峥的《囧》系列火了之后,你再去查影片看到的就是一大片的囧。
一部影片,能做到人人喊烂也是挺不容易的。
如果各位在以后的观影生涯中发现一部影片能够占到上面的几点,不是100%的烂片儿,但90%就是烂片儿。
那有人可能就要问了,烂片这么好辨别,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去贡献票房?
下面小印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中的奥秘。
为何会有大流量?
近几年,影片越来越多样化,为什么烂片还会那么受人“青睐”呢?
如今,我们的电影年产量近600部,其中能称得上是精品的却寥寥无几。就算是知名导演,也屡屡拍出大失水准的烂片儿,难道他们觉得观众就喜欢看烂片儿?
经济学上的“资源诅咒”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点。
所谓“资源诅咒”,是指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其经济体制容易失去变革、创新的动力,导致经济的平庸化。
只要是明星云集、场面华丽、善于宣传造势的影片,就能获得高票房。
电影大卖最重要,至于情节,大可不必如此精雕细刻。
此外,情怀加持也是烂片高流量的“秘诀”之一。
相信大家也偶尔会因为影片里有某个人,而选择去看这部影片;或者因为这部影片的导演是你喜欢的,便去支持这部影片。
系列IP的打造也很容易让故事乏力。
很多电影在第一部爆火之后,会打造流量IP为续作的发布储存流量。
例如《唐人街探案》和《误杀》等。
影片背后的公司运营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部影片上映前,公司会提前一个月甚至更多去宣传影片,利用影片的题材、剧情和角色等在各大平台吸引流量,制造热点话题等进行营销。
最常见也最不费钱的宣传模式,就是病毒式营销。
这是很早之前就盛行的一种网络传播方式,类似于自媒体、个人企业自发运行的模式,像病毒传播一样繁衍复制,从而达到电影品牌和电影信息推广的效果,效率极高。
还有一点经常被人们忽略:电影的上映档期和播放时间对电影票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一年里,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是票房高涨的时期,大多数影片也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上映;而在一天里,下午6点~8点是黄金时间,一般流量高的影片就在这个时间段播放。
在题材流量上,符合当下大环境的选题更吸引观众,前几年的喜剧片和动作片更卖座,近年现实题材更受欢迎。
当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时上映关于传统文化的影片,在国庆档上映热血励志的影片,在疫情反复的时刻歌颂医护人员的辛苦。这些都是电影在题材上针对环境作出的反映。
从总体上说,演员、宣传、档期和题材决定了影片的流量。
很多电影是具有欺骗性的,只有当观众真正去影院看了这部片子,才知道它是好是坏。这就出现了“烂片”票房高的现象。
其实烂片是很难定义的。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部影片也不能被绝对的否定或绝对的肯定。
但是一个文化产品,总要有一定的精神内涵,不能让人食之无味,也不能总是让观众本着不浪费的精神才能坚持看完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