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知道疼,你对自己的脊柱一无所知_风闻
人间后视镜-人间后视镜官方账号-我保证,故事与你有关。2022-01-13 11:47
你上了一天班,坐在电脑前没起来过,回到家累了,就瘫在沙发上,玩手机。每天都是这样,直到有一天,你感到肌肉酸痛,腰酸背疼,就找个师傅按摩一下。你可能不知道,也许要出大事了。
你的上述所有动作,久坐、不端正的坐姿,长期低头,甚至随意的按摩,都在伤害你的脊柱。可是脊柱又太坚强了,你怎么伤害它,它的病变都是缓慢的,很难致命,容易被忽视。
直到有一天,你疼得实在受不了,去医院看医生才知道,脊柱被折磨多年,已经出了大问题,要手术了。但是,因为它连接大脑,内有脊髓和神经,手术对医生要求很高,你要找一个靠谱的医生,是件难事。
这时候,你才慌了。
王楠医生忘不了那个沈阳的病人,三十来岁,小个儿不高,细胳膊细腿儿,长得挺清秀,但脸色布满了焦虑。
他诉苦,自己遇到了一个怪病,浑身都不舒服,整天跟喝醉酒似的,昏昏沉沉,眼睛看啥都花,耳朵还一直叫唤,还有鼻塞,呼吸不上来,老觉得自己胸闷气短,怀疑是不是得了心梗,记忆力也在下降,睡眠不好,血压也高。
但是,市里的三甲医院去过不少,怎么都查不出来病因。耳鼻喉科给他开耳鼻喉的药,神经内科给开神经内科的药,还吃两种降压药,都是对症下药,但治了两年,就是不好。
他越说越焦虑,因为这个怪病,也没法上班了,挣不上钱,媳妇儿正跟他闹离婚。
现在他找到了王楠,一个脊柱科医生。
王楠听完,大概心里就明白了是啥病。他让病人去照个X光片,片子拿回来,他指给他看,人的脊柱是有曲线的,正常人的颈椎曲线是向前凸的,你呢,不光是变直了,而且局部还有点后凸了,有点反了。
“你这个应该就是交感型颈椎病。”
🟧 当人们选择来医院就医时,脊柱问题往往已经影响到生活。图源 受访者
因为长期玩手机或睡高枕头,导致颈椎的曲线发生变化,刺激到了位于脊髓内的交感神经,这些神经的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所以才会浑身哪儿哪儿都不舒服。颈椎的问题不根治,当然怎么治都治不好。
要治这病,需要回家好好做颈椎保健操,还想再快点,就去康复科做颈椎牵引,加速颈椎曲度的恢复,让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弯曲。
第二周,病人又来了,进门就喊“神医”,说困扰自己两年的问题,只用两周已经恢复了70%,现在也能上班,媳妇也不闹离婚了。
作为一名脊柱科的医生,这种情况王楠可见了不止一次。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病症,却给人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变化,原因无非在于,人们对脊柱不了解。
🟧 王楠医生为医院中央手术室的护士科普脊柱健康。图源 快手“腰痛王医生”
脊柱是人体骨骼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像一个中轴支架,把人撑起来。成年人有26块椎骨,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人的不同姿势会对脊柱带来不同压力,如果站立看作是100%的压力,那么平躺则是24%,挺直的坐姿是140%,前俯坐姿则是200%。有些姿势很舒服,但会对脊柱带来非常大的伤害,比如葛优躺,带来的压力远远超过一般坐姿。
王楠很清楚,脊柱健康经常被人忽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脊柱疾病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它不像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的病变,很难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就连发生瘫痪的概率都很低。
最常见的脊柱疾病是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了,人们习惯性地贴张膏药,或者按摩一下,能扛就扛,不当回事,反正过段时间能缓解。
🟧 由于人们对脊柱的不了解,就诊时患者和医生的沟通难度相对较高。为了让病人更好地了解脊柱,医生会为病人手绘脊柱图示意讲解。图片为协和医院田野医生为患者手绘的脊髓型颈椎病示意图。图源 受访者
张国栋就是这样一个病人。
他是四川人,四十来岁,常年在温州工作,家里开了一间加工厂,他负责开车运货。2014年,他不小心摔了一跤,起来的时候手脚发麻,但这种感觉半个小时就恢复了,他没当回事。
慢慢的,他感受到身体出现异样,常常一觉睡醒,脖子酸疼,右肩膀抬不起来,但是这种折磨持续一两天,再多睡几觉,又自己好了。张国栋以为是工作疲劳影响了睡眠质量,就像落枕,还是没当回事。
然而这情况越来越频繁,总是一觉醒来就难受。接下来,和很多人的选择一样,张国栋找了一个小诊所按摩,可根本没有用。张国栋这才觉得不对劲,要去医院看看。
他去温州当地的医院,不知道该看什么科室,还是挂号的人告诉他,要去骨科。拍完片子,医生马上得出结论,说,你的颈椎错位了,导致脊髓受到压迫,目前只能手术治疗。
王楠看过太多人,因为不重视脊柱健康,把小病拖成大病。
他在一所地方三甲医院,是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的医生,来找他的病人,“大多数人(已经)非常非常严重了”。
不管是脖子疼,还是肩膀疼,或者是腰疼腿疼,都是从轻微不适缓慢发展,好几年了,疼痛级别与时间递增,直到“工作都工作不了,一哈腰就疼,或晚上疼得睡不着觉,或者睡着觉了能疼醒,这种情况来看的病人特别多,就说白了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和睡眠了,才会来。”
这时候治疗就麻烦了,有些只能做手术。
🟧 一位榆林的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已经无法站立行走。图源快手“王文脊柱医生”
不久前王楠就做了一台这样的手术。患者是一个23岁的男孩,220多斤,长期坐在电脑前打游戏,身体逐渐不对劲了,腰疼,走路费劲,弯不下腰,最后上厕所都困难,要家里人扶着,成天只能躺在床上。来找王楠看病时,他被查出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般来说,治疗方案按照轻重不同有三种:最轻的只需要保守治疗,做一些理疗就好了;稍微严重有了炎症,就需要特定的药物治疗;最严重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
很遗憾,这个男孩属于最后一种,只能选择接受手术。
摔了一跤的张国栋也要接受手术,他从温州来到上海开刀,以为是一个简单的手术。手术完了回家养病,只能向左侧躺,几乎每天都躺在床上。
但他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更疼了。最疼的一次,是手术半年后,他有天醒来,突然发现右胳膊完全抬不起来,除非保持一个姿势,不然身子稍微一动就疼得不行,脖子就像有针扎一样。
他非常沉闷,整天胡思乱想,开始失眠,一天就睡一两个小时。
他回上海复查,医生却说,没事,都是正常现象,推荐他去康复中心,做些推拿放松颈部肌肉。但也只能当天舒服些,回家后又复发了。他又去了很多医院,医生看了都说没办法了,只能吃点药控制下。
很明显,他的那次手术失败了。
现在回过头看,这可能是因为颈椎周围有丰富的神经,一不小心就会危机生命安全,所以手术本身难度就比较大。一般来说,颈椎的疾病只有少数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有明显的脊髓受压,或有严重的神经根受压的病人,才会建议手术。
术后两年,张国栋决定,还是要去北京看病。中国最好的医院协和医院,有位叫田野的医生,是中国著名的脊柱科专家,善于治疗颈椎病。但是协和的号不好挂,线上抢号就像春运抢火车票一样,稍不留神就没了。张国栋抢了两天,终于抢到了号。
2020年,王楠就是在那里见到张国栋的。当时,王楠在协和医院进修,老师就是田野,他们经常一起出门诊。
田野医生看了张国栋的片子,告诉他,还需要手术,因为上次手术还有一个地方没有清理干净。两个月后,张国栋进行了第二次手术。现在,一年过去了,所有症状基本都消失了。
🟧 术后恢复期,患者张国栋(化名)对田野医生表达感谢。图源受访者
协和医院的脊柱科,在全国都是排名靠前的。协和善治疑难杂症,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之一,全国的病人一级级转院到这里,就没有上级再可以转了。
除了田野,协和还有一位脊柱医生叫余可谊,他接诊过很多脊柱罕见病的患者。
🟧 正在进行脊柱侧弯手术的余可谊医生。图源受访者
他一直记得,有位江西的患者,才三十多岁,脊柱侧弯很夸张。那是种相当严重的脊柱疾病,从正面看会有高低肩,从背面看后背左右不平。这个江西人的后背已经弯成了罗锅,再这么下去,脊柱的弯曲会越来越明显,最严重的那一类,会成了90度,甚至上下半身折在一起。身子变成这种形状,不好看还是其次,内脏都被挤压,会有生命危险。
余可谊给患者安排了手术,切开皮肉,打开患者的脊柱,把脊柱的椎体切掉打断,再重新接起来,但脊髓就在脊柱内,万一处理不好,就有瘫痪的风险。
作为中国顶级医院的优秀脊柱医生之一,余可谊对手术信心十足。他运用了一种叫脊髓监测的技术,通过对人身体上电流的监测,让脊髓有了定位,所以手术时就像有了雷达,怎么都不会撞到不该撞的地方。
这位患者回家之后,告诉了他一个笑话,说明自己恢复得有多好——他的邻居没见过直起腰的他,有天问他的老婆:“老在你们家看到一个没见过的男人,是不是来了客人?”
脊柱侧弯除了先天所致,后天也可能因为不好的生活习惯,让脊柱变成这个样子,张希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是80后,高一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胸椎往右有20多度的弯曲,不算严重,但得重视,所以暑假就来了北京一家医院看病。医生说,这个得手术,张希害怕了,没有心理准备,没做就回家了。
这一拖就是快十年。因为一直带护具,并且经常拉伸,她的病并没有变得太糟糕。只是心理上有极大压力,总感觉自己是同学里最特殊的一个。她的左边肩胛骨是正常的,右边则会有一个包,所以她从不穿紧身T恤,只穿宽松的衣服。
她后来猜测,自己从小瘦弱,不喜欢锻炼,没多少肌肉,但却有一个坏习惯,总是侧躺在床上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加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久而久之,可能脊柱就变化了,就像一棵树,老是歪向一侧,长大了也就成了歪树。
🟧 美国一位患有脊柱侧弯的16岁女孩的X光片。图源 维基百科
2013年,张希准备手术,在协和找到了余可谊。她记得第一次去看病时,余可谊都快下班了,正收拾东西,打算从诊室后门离开。她赶紧上前把医生拦住,说,还有一个人呢。余可谊二话没说,又重新坐下,看她的片子。
与之前那位不同,余可谊没有劝她马上做手术,而是仔细给她分析手术的利弊:做的话当然可以矫正身子,但是手术也有风险,有概率会走不了路要坐轮椅,她得想清楚。
张希听到这话都快哭了,她不敢当场下决心,后来又来看了好几次门诊,每次都和余医生充分沟通。最后,一共经过五六个小时交流,她决定做手术。
手术排在了当天早上第一台,余可谊问她昨晚会不会紧张得睡不着,张希却说既来之则安之,睡得挺好。医生的团队中,很多人都比较年轻,张希一边和他们聊天,心情又放松了。麻药打进去,她慢慢失去意识。
六七个小时后,她醒过来,不能动弹,浑身都在疼。假如要稍微翻翻身,就更疼。余医生告诉她,手术做得很顺利,在她脊柱上加了两根金属棒,和十几颗钢钉,矫正了脊柱。
在协和住了不到一周,她出院回家,平躺在副驾驶座上,到家后又是躺着不动。又过了十几天,她在当地医院拆了线。
虽然张希慢慢可以站起来,但是只能手脚运动,躯干不能扭动,感觉像机器人。三个月后,她继续去上班,穿了一套护具,把整个腰和胸全部固定住,身体更加僵硬了。
术后三年内,她的后背都没有任何感觉,针扎一下不疼。这种感觉很奇怪,但她明白,这是因为手术时把神经都切断了的缘故。直到三年后的某天,在洗澡的时候,她感觉到了水在皮肤上流动的细微触感,她用手去摸后背,终于能感知到手了。
后来,张希恢复得不错,身子变美观了,自信也出来了,还出国读书,变得开朗。
王楠在协和学习时发现,协和的医生除了技术精湛,更难得的是他们对患者极为负责,有一种代代相传的人文关怀。
王楠每次出门诊半天能看60到80个病人,而他的老师田野,同样的时间只能看10个病人,有时还要加班才能看完,留给了每个病人充足的沟通时间。
🟧 2020年,王楠(右)在协和医院进修,与田野老师(左)出诊。
因为大家对脊柱实在了解太少,田野几乎会给每一个患者画图,细致地告诉他们,哪里出了什么问题,该怎么办。
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王楠也开始给自己的患者画图。但这也给王楠带来思考,怎么才能更好地和患者进行沟通。
🟧 田野医生给患者画图讲解脊柱知识。
从协和学习回来后,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取名“腰痛王医生”,在快手上拍摄短视频,进行脊柱健康的科普。在那些视频里,最多的背景是医院办公室。
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变化,脊柱疾病的发病人群也有了变化,一个趋势是孩子得脊柱病的变多了,原因可能和玩手机ipad的时间变多有关。他见过来看门诊的孩子,整体昏昏沉沉的,上课不集中精神,家长以为是累着了,结果一查,是交感型颈椎病。
自从开始拍快手之后,王楠才发现人们多么渴望一个靠谱的脊柱医生。现在,稍微大一点的三甲医院里,骨科内都会细分脊柱科,但要找到一个靠谱的脊柱医生,做好一台脊柱手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少患者都是从快手看到王楠,特意找到他看病。
最远的是一位呼伦贝尔的老哥,腰疼得不行,一直疼到小腿,飞来沈阳就为了找王楠。拍片子后发现,他腰椎巨大的间盘突出,以及带强直性脊柱侧弯。
王楠给他做了脊柱微创的内镜手术,老哥术后还躺在手术台上,就对着镜头说,这腿轻松多了。“五六年了,找不着好地方,可算从快手平台上找到王大夫,可算是碰到救星了。”第二天,老哥可以下地了,说是恢复八成以上了。
🟧 王楠医生探望术后的呼伦贝尔老哥。图源快手“腰痛王医生”
拍快手给王楠带来了忙碌,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接到过六十多个电话,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在快手上看到了他的电话,就打来咨询。有人还发现,他的手机号就是微信,也加了微信。
王楠对他们从来都是欢迎的态度。
他原本学医只是为了替父亲圆梦,没想过喜欢不喜欢,但最近几年,随着专业细分,以及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他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成就感,“我现在老讲,治愈他人,快乐自己,这体现我自身价值了”。
医院领导也乐意到处介绍,快手有个腰痛王医生,是我们那儿的。
相比王楠,协和医院的余可谊在快手的ID“余可谊医生”里,风格更加硬核。
视频里的他,通常穿一身绿色的手术服,除了科普一些脊柱知识,教给大家一些脊柱操之外,他还会微创手术时内镜的全过程,把手术直接展示出来。
🟧 余可谊医生讲解微创手术时内镜的全过程。图源快手“余可谊医生”
他曾诊断一位38岁的女性,长期坐办公室,腰痛四五年了,一直不严重,但最近三个月突然左下肢疼痛麻木,从屁股往下窜疼到小腿。她经过保守治疗,以及做了一次正骨之后,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加重,来门诊时坐着轮椅,即便这样也很痛苦。
余可谊赶紧让她躺下,发现她是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神经疼痛,而且不光是疼痛,小腿外侧感觉正在减退,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之所以会疼,是因为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刺激神经。
腰椎手术现在一大半都可以通过微创内镜完成,这就需要医生有超高的技术,既要伤口小,又要疗效好。余可谊的手术方案给这位患者的手术方案,就是这样的。
他打算通过七八毫米的微创手术,把患者突出的髓核拿掉,同时把一些松动的椎间盘也拿掉,防止复发。这对手术提出了很高要求,过程必须十分精准,才能尽可能保留正常的结构。
他把整个手术过程的视频都放在了快手上,前后用了11次。
🟧 余可谊医生在快手更新手术过程系列视频。
这台手术的原理,就像在腰椎上打了一个隧道,内镜带着余可谊进入了隧道,看清里面的一切。切掉一点点骨头,就像是切掉一些隧道里的石头,视野才能开阔,方便更好操作。
在内镜下,这个隧道是白色的,周围都是神经、血管、韧带,有一个突出的小鼓包,就是突出的椎间盘,手术的目标就是把鼓包里的髓核拿掉。余可谊选择从鼓包的破口进入,能看见乳白色半透明的髓核后,再用钳子一点一点掏出来。
而这个女患者,也正是通过短视频平台对余可谊产生了信任,才选择找他。
这更让余可谊觉得,自己即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拍视频,用他的影响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广新技术,传播新理念”。
这个理念也是王楠认可的。他说,自己刚做医生的时候,很佩服有的医生一年能做2000台手术,太厉害了,但后来越来越感觉不太对劲。
他的老师田野告诉他,自己有一年冬天去台湾,看到那里的儿童医院冷冷清清,再想到北京的儿童医院门庭若市,心里不是滋味,因为这说明我们对疾病的预防做的太差。
他想通过短视频,做一个治未病的医生。“一个好的骨科医生,他能不能在患者不做手术之前,把这个病给他截住,这个很重要,通过你能让一个病人不做手术也能好,才厉害。”
作者:西罗
编辑:小南
人间后视镜工作室出品,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