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全球视角看内卷,大家要怎样才愿意多生娃?_风闻
坏土豆-坏土豆官方账号-坏土豆,用不同的视角,陪你聊聊有趣的世界2022-01-13 11:37
坏土豆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第一部分:深圳这么好,为什么我说他是“渣男”?
第二部分:从教育开始刨一刨,为啥大家觉得带孩子累?根本问题在哪里?
第三部分:三大过剩,全球性问题;
第四部分:生活水平的提升,并不能解决焦虑与内卷;
第五部分:为啥欧美感觉没那么内卷?
第六部分:大家究竟怎样才愿意多生娃?
很多人说房价太高,所以不愿意生孩子。
北上广深的房价确实很高,所以出生率很低;
可鹤岗等很多城市的房价都低到砖头价了,大家也不愿意生孩子,不仅不生孩子,人口还是「净流出」…..
是的,中小城市就业率有限,工作机会太少,有人说小城市就3个正经工作,公务员、老师和医生。
如深圳,我原来一直认为是房屋有限,所以大家住不起,但后来发现是个悖论。
因为在产业结构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如果深圳的房价降到和二线城市一样,会形成新一轮的疯狂内卷,会再次涌入百万甚至千万人口,小城市的人更保不住了。
况且深圳的面积还不到2000平方公里,也就和很多三线城市面积一样。
而且这种局面就不可能会出现。
房子价格的高和低,根本上还是由于供需关系决定,当然,房子不一样,有金融属性,但是房子的金融属性已经开始逐步下降了。
在20年前,约定的概念是买房子一定不会亏,但是现在以燕郊为首的大量案例已经说明了,只涨不跌的概念成为了过去式,房住不炒将成为主流。
所以在未来,房子更多的是市场因素形成价格。
深圳这样的城市,不仅仅是硬实力强悍,更是在软实力上可以对其它城市进行降维打击。
作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20年5月份,武汉疫情刚结束,全国各城市都「害怕」湖北人,有些地方还在路口设岗,深圳说没事,你随便来…..
不仅如此,毗邻香港,还有这最大的国际机场之一,整个疫情期间深圳人的生活感觉没有任何变化。
做核酸检测两下就搞完,方便到难以想象,小区被隔离了政府直接管饭,而且饭菜的质量绝对高。
深圳的产妇也要入院,卫健委直接回复「电话给我」,用深圳速度解决问题…..
所以我在西安篇中说到了行政效率,因为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能力。
深圳好到真是没谱了,今天早上小区又通知要搞核算,我很不爽,因为到社区的采集点要走8分钟,结果今天开始到处是采集点,出了小区马路对面就是,5分钟就全部搞完了……
深圳好不好,深圳太好了。
可深圳是渣男,只和你恋爱不和你结婚,你来了深圳,无论多努力,房子就那么多,七成以上的概率最后是没房的,最后也安不了家。
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没办法解决……全国就一个深圳。
那么,这个地方房价要下来,真的太难了,毕竟,想来的人太多了。
所以,发房子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在鹤岗发1000万套房子也没人去,因为没有工作机会。
在深圳发1000万套房子呢?深圳马上拥进来一亿人,深圳卷崩了,内地跑崩了…..
大家为啥不愿意生孩子,我们从头开始撸一遍。
因为教育成本高,家长不堪重负,五成的概率读不了高中,家长不敢让孩子去读职高;
读不了高中就进不了大学,所以从小学就开始内卷,家长就开始焦虑。
但是进了大学问题就解决了吗?
并没有解决。
2021年,全国毕业大学生超过900万,根据中青网的调查,76.12%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只有5.41%的大学生认为好就业。
同时,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77万,公务员报名人数超537万,两个数据都超过了历史新高。
也就是说读了大学未必能找到好工作,现在仿佛已经人均大学生了。
那就继续在国考和研究生的道路上卷,最后深圳中学的老师人均博士,还是海外名校博士。
博士干硕士的工作,硕士干本科工作,本科干专科工作……
如果不是985和211,普通大学生往往只能找到销售的工作……
所以,即使教育资源非常充沛,也解决不了问题。简单的例子就是:
河北所有学校全部是衡水一中的水平,985在河北也只招生那么多。
全国再扩建1000所985,就业机会还是那么多,用人单位为了筛选,会在985之上重新建立新的标签,最后没有变化,只是将内卷的时间滞后了而已。
所以有人说:出生率这么低了,为啥国家还不给发房子,还不给发钱?
乖乖,要发房子发钱能解决问题,早发了好不好。
这种解决思维典型就是在河北搞10000所衡水中学,教育福利好不好?太好了,最后985还是只招那么多,最后屁用没有。
当然,你说这个解决方案不好,在河北修100所985不就好了吗,可惜,河北的就业率增加了吗?高科技产业增加了吗?都没有,结果学生到河北读完985就接着跑到深圳和北京卷去了……
这就好像玉门,盖10万套房子都没人去。
当然,也可以在深圳每年盖100万套房子,最后的结果就是深圳带动内地都崩了。
根源是在就业问题上。
就业率不够,资本的人口红利到来,就会出现:
博士干硕士的工作,硕士干本科工作,本科干专科工作……
其实有必要吗,真的没必要,而就业率足够的时候,才会出现:
专科干本科的工作,本科干硕士工作,硕士干博士工作……
其实硕士干博士的工作,并没啥大问题,因为工作也是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回到问题,为啥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因为大家觉得内卷,觉得焦虑,那怎么解决问题。
首先,出生率低是后工业社会时代的顽疾,现在还没有国家能医治好。
农业社会和前工业社会,孩子是生产资料,有孩子就有财富,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技能。
别看英国现在出生率低,历史上也出现过数次人口大爆炸,因为英国曾经作为世界工厂,尤其是在18世纪时,英国儿童从8岁就开始到工厂打工,而且为了降低成本,儿童的就业率比成人还高,反正也不需要工作技能,于是,尽管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英国的人口却一直增长,一直快到20世纪,英国政府觉得再这样搞下去国本都保不住了,才慢慢的取消了对童工的剥削。
这个逻辑和非洲农业社会一样,反正黑蜀黍10岁不到就可以下地干活了…….
而在后工业社会,孩子不再是生产资料,成为了投资品,要成为技术工人或者是工程师,家长要投入大量的教育,孩子到了20岁以后才能为家庭带来财富,这个投资不仅巨大,而且投资回报周期相当漫长。
而且在最近的10年,全球对于儿童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都在下降,简单的例子,比如中国中产,觉得国内太卷了,于是送孩子到国外读书,一年的学费生活费100万,结果孩子回来了,如果不是名校毕业,找了个工作一个月5000块,毕竟,很多海归博士都当老师去了,亏得影子都没了……
那为啥孩子的教育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了呢?
因为在最近的20年,本以为要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没有到来,全球人类的需求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于是三大过剩成为了主流。
即投资过剩、生产过剩、劳动力过剩。
什么是投资过剩,比如中国原来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穷二白,投资100万就能做一堆项目,现在经济已经高度发展,投资所能产生的价值越来越下降。
这就好比20年前你的资产是1000块,给你10万块,你的资产直接上涨了1000倍。
现在你的资产是100万,给你10万块,你的资产才上涨了10%;
因为实在没产业投资了,元宇宙的概念八字没一撇,资本就蜂拥而上;
因为没产业投资了,美元疯狂的涌入大宗商品市场……..
70年代的南美、80年代的东南亚、90年代的欧洲、新世纪的中国,都曾经是经济高速发展,增速动辄10%以上,但是现在都在呈现下滑趋势,所以即便是中国的增速已经下滑,依然可以吊打全球;
生产过剩就是科技的发展不断干掉就业率,这个我们前面讲了很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人工厂、自动化无人港口…..同时,科技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全世界70亿人所需要的消费品,实际上可能20亿人用现代化大工业的生产就可以解决了….这就是生产过剩再度带来劳动力过剩。
所以,很多大学生兴冲冲的找工作,结果全是销售岗,大家都在发愁东西怎么卖出去。
以上,出生率下降本来就是后工业时代的顽疾,加上现在的三大过剩,不卷是不可能的,一旦卷了,所有人都焦虑,就不想要孩子了。
遗憾的是,生活水平的太高和物资财富的丰富,并不能破除内卷和焦虑,有时候甚至起副作用。
30年前一定不如现在内卷,但谁也不能否认生活水平提升了。
对比西方世界,中国近30年的平均工资提高了76倍,日本是停滞了30年,几乎没增长,欧洲是增长了4.2倍,美国增长了5.6倍…..
当然,你会说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但是人均居住面积、人均肉蛋奶、人均消费能力全在高速增长。
30年前在日本打工一个月,上海可以买套房,现在只能买个寂寞;
30年前宁愿偷渡到美国刷盘子,现在留学生回来的越来越多;
很简单的例子,低端制造业很多跑东南亚去了,年轻人就是不愿意去工厂了。
…….
但是,为啥感觉中国卷得越来越厉害?
因为按道理来说中国的家庭观念是全球最注重的,但为啥生育率断崖?
如果欧日美如果保持中国这样的发展速度,所有的个体也会焦虑,也会内卷……但是整体低速发展的前提下就没那么卷了。
那中国可以不高速发展吗?不可以,因为现在的国际秩序下,美国的所有仆从国都可以停下来歇一歇或者躺平,但是美国绝对不需要一个14亿人口的仆从国,这个体量太大了!
所以要么发展,要么就是被美国收割,不进则退。
在三大过剩的大前提下,美国是金融加技术国,欧洲是技术国,东南亚是劳动力加原材料,中国是制造转型的关键时期,上游被美元霸权威胁,没有定价权,庞大的体量做啥都卖不上价,下游美元动不动就抄底原材料……工资再稍微高点制造业又开始转移……
所以,中国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技术还被美国联合所有的仆从国进行围堵,中国还不能停下来喘口气,因为美国作为现在的霸主时刻想着收拾中国。
就这,还能轻松吗?
欧美不内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中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通俗话说,因为有需求,所以有欲望,因为有欲望,所以就会痛苦。
尽管76.12%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67.65%的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十年内会年入百万。
但是年入百万在全球都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都是凤毛麟角。
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给全国划分了5个收入等级。
年收入达到86488美元,也就是人民币53万就是高收入家庭,在美国的占比是8.3%,而且注意这是家庭收入,就是夫妻收入和。
极高收入家庭年收入超过142501美元,也就是人民币88万就是极高收入家庭,只占全国3.1%…….
按照这个说法,中国有67.65%的大学生认为在未来的10年在中国的收入可以成为美国最尖端的顶层。
这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在过去的20年,中国实现「阶层跨越」的人太多了,大学生在网络上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创业者,觉得完成一个小目标比学习简单多了…..结果他们只看到了成功的1%,而没有看到失败的大多数……
也就是说,未来已经注定了很多人会失望。
我们从这个角度看那为啥欧美不内卷呢?
如英国从接受教育开始几乎泾渭分明,有钱人选择私立小学,从小受精英教育,私立小学的学费普通人群根本读不起,读的都是公立小学,一开始就选择放羊式的快乐教育。
到了大学更是如此,普通人读免费的社区大学,出来随便找个工作,有钱人读私立大学,反正私立大学的学费普通人也缴不起,光有分数还不够,还需要推荐信,即使出个百年一遇的奥巴马,助学金还到43岁。
所以,英国的普通家庭也许痛苦,但一定不焦虑….
什么是焦虑,你一年销售额是一百万,结果公司给你的目标是10亿,你干脆躺平,根本不操这个心了。
但是在中国,你要躺平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大家读的都是公立小学,读最好的985也就是一年5000人民币学费,没钱读?申请助学金根本没有压力,所以你没有不努力的借口。
一样的,中国的教育分为几个阶段,隋唐前是一定不内卷,因为士族庶族泾渭分明,九品中正制根本不给庶族上升通道。
到了隋唐,科举制度开始,就有了内卷,但是,古代毕竟读书人太少,卷的几率太小了,可是今天,义务教育让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
从这个角度看,欧美内卷为啥程度轻,如英国几乎500年阶层没有改变过,但是中国在过去的30年呢?
我们可以说阶层上升通道比原来狭窄了,但是机会依然比欧美要多得多,如果说房子代表了阶层的上升,在过去30年:
乡镇到县城买房;
县城到城市买房;
城市到省会买房;
省会到北上广深……
每一轮内卷都是很多人开始了阶层的变化,这个变化如此之快,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刚谈了焦虑与内卷,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觉得累,都不想多生孩子,我总结下:
1、社会高速发展,必然内卷,而现在的国际环境,中国不进则退,要么改写国际秩序,要么被美国收割……
2、整个全球大环境是三大过剩,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制造型国家,两头被挤压,压力与内卷更严重;
3、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会削减内卷的程度;
4、中国上升通道没有关闭,让大家没有借口躺平,于是更加焦虑,是的,有了欲望,人才会痛苦!
提出了问题,怎么解决呢?
中国如果在2035年进入发达国家,还会这么内卷吗?
很遗憾,还是内卷,大家还是不愿意多生孩子。
但是内卷的程度可能会轻一点,这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成熟的后工业社会一定是低端制造业留不住,或者是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无人工厂取代了劳动密集型产品。
最终是35%的高端制造产业加上65%的服务业。
中国至少需要在科技上突破美国的围堵,真正建立高端科技优势;
中国至少需要在文化上建立完全自信,并且做到文化出海,打破犹太传媒资本的垄断,才有可能建立中国品牌优势,而不是纺织业仅仅是做加工,让耐克阿迪把钱都赚走。
因为现在审美、时尚、艺术都统统被洋人控制了,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品牌的价值非常有限。
这两部分做起来,中国会增加至少20家华为这样的企业,同时产生一定的奢侈品产业,我们也可以做耐克这样的品牌去割世界的韭菜,而不是欧美来割中国的韭菜,同时带上5000家以上的高科技供应链企业,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会减轻内卷的程度…….
但是,也仅仅是减轻,因为全世界都没有那么多高端岗位,发达国家的人口加起来都没中国多…….
接着再往上一部,就是美元霸权瓦解,中国真正把控了制造业的定价权,接着以人民币为国际货币的全球投资与技术文化输出,这样才能进一步减轻内卷…..但这一步还太遥远,至少15年之后,我就先不说了…….
最后,我们来看这个问题。
人口率不断下滑,国家怎么不急,怎么还不发房子?
第一,人口率下滑,国家不急是不可能的。
第二,前面已经说了,发房子一点用都没有,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国家现在做的一切已经都是在解决人口问题了。
为啥大家不愿意生孩子?
因为大家一看薇娅一年挣了100亿,寻思我年薪百万要一万年才能挣100亿,况且还没有100万,还没有称心如意的工作,怎么有心思生孩子?
所以,国家出台的所有政策都是在解决这些问题,RCEP、科技兴国、产业升级……这些去提升就业机会,增加更多的岗位。
打击资本无序扩张、双减、房住不炒……这些去降低焦虑感,提升幸福指数。
加强内循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提升中国的消费能力、吸纳更多的国际资本与科技产业。
这几条路,每一条不都是和生娃密切相关的吗?
但是,这也是一条艰巨而漫长的道路,毕竟,我们有14亿人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
低生育率是全球工业社会所面临的顽疾,居然异想天开发钱就能解决问题?当所有人都是傻子呢?
中国,作为全球高速发展的唯一增长引擎,30年的时间,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在这样快的变化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想要欧美那样躺平的快乐,至少,现在….很难。
毕竟,甘蔗没有两头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