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F-14战机竟由中国人设计?美国吸纳人才能力值得学习_风闻
军武次位面-军武次位面官方账号-专注于高品质的趣味军事科普,打造男人最爱看的频道2022-01-16 19:49
冷战时,美国的武器技术发展进入快车道,遥想当年一部《壮志凌云》不但捧红了汤姆克鲁斯,更让美国海军航空兵曾经的当家花旦、F-14雄猫舰载战斗机一炮走红,这种颜值超高的战机已在全世界收获海量粉丝,就连伊朗空军的F-14也曾在两伊战争中战绩累累,伊拉克的米格-25一度被打成“避猫鼠”,F-14的强悍战斗力可见一斑。
尽管美军的战略反击侧重于海基战略核潜艇以及大型战略轰炸机,但美国本土诸多发射井依旧保持战备执勤的民兵-3也依旧不可小觑。这种地对地洲际导弹不但命中精度高,而且突防能力也十分出色。自1978年列装美军后,一直在美苏紧张对峙时扮演美国最强核大棒的角色。直到现在,都有很多网友将其视为和俄罗斯白杨以及中国东风并列的“终极真理”。
比起F-14与民兵-3自身的性能,更值得每个中国人注意的是,两种武器在设计定型时,美国华裔设计师都曾发挥了一定作用。今天的我们除了要为此扼腕叹息,也更应当学习美国是如何吸引各国人才的。
▲民兵-3洲际导弹依旧保持战备执勤
美国多种武器都离不开他国技术人才
今天美军的武器乃至军事力量都是世界最强大的,所以很多军迷就会形成一种认识误区:美国的独创性设计和技术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望尘莫及的。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些代表性的美军武器,就会发现其背后都有外国技术甚至他国技术人员的影子。
▲在雷达技术上,美国曾落后于英国
二战以来,雷达等电子设备开始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美军已在该领域建立起统治地位。然而军用雷达的真正鼻祖却是英国。二战爆发后,岌岌可危的英国急需美国的支援,美国也顺势一面大力援助英国,一面以战时盟国技术共享的旗号,暗中网罗英国的电子专家为自己所用,而美军技术代表更是尽其所能研究了他们能接触到的英国雷达实战报告。因此美军得以在短时间让自己的雷达技术与英国平起平坐。同时,美国还全力搜集了英国航发技术以及相关人员。
▲美国洲际导弹和航天事业离不开原纳粹德国专家的协助
二战前,德国物理学家开始在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二战后期德国的制导武器也瞬间引发世界的关注。一直对新事物十分好奇且重视的美国由此迅速成立了专家团队,他们跟随盟军反攻的步伐,迅速抵达欧洲到处搜集信息,并将被俘的德国专家集中起来。
美国制导武器乃至美国航天事业能在冷战中迅速发展,离不开布劳恩这样的德国火箭专家。而美国开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能够最终成功,也同样离不开战前和战时离开欧洲抵达美国的大量学者,特别是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等犹太科学家。
▲美国隐身机能立项,也和苏联学者的研究有关
如今,美军隐身机已发展到第三代(分别为F-117、F-22以及最新的F-35),其运用经验和技术积累可谓无人能比,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美军高层同样表示这要感谢原苏联物理学家乌菲莫切夫。当年这位年轻的学者率先发现了航空器在雷达面前隐身的机理,并专门写书阐述了其发现,却并未引起苏联高层的重视,反而是美国对其高度重视。
很快,美国将其作品翻译成英文,并专门建立仿真模型一次次测试,美国专家在如获至宝后也通过一次次验证讨论,最终才让美国的隐身战机成形问世。在此期间,美国发达的超级计算机技术为战机布局设计出了很大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军用超级计算机的概念和技术最初的诞生地,也是美国二战中的对手:德国。
▲对新技术的重视,是美国军事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美国的优势在于时刻保持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浓厚兴趣,而相对较短的历史加上源源不断的移民,也让美国得以成为一个笼络各方人才的无形熔炉。对于各国人才在各类武器研发时的思路,美军高层往往也会立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并由此展开研究测试。在集思广益的设计学习过程中,美军武器设计时走弯路的可能性也就大幅降低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留学生也成为助力美国国防技术的特殊群体。
两弹一星之父曾“加入”美军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笼罩在外敌入侵阴影下。眼见敌我军事实力悬殊,因此不少有识之士也在实业科学救国的旗号下远赴重洋抵达美国留学,而当时的美国,工业总产值已达到世界第一,而且也成为技术先进且环境稳定的大国。在这些留学生中,就包括著名的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等后来的著名学者,国产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就以他们为原型,介绍了当时的故事。
▲二战后期,钱学森曾暂时以美军技术上校身份赶赴欧洲
随着二战接近尾声,美国开始着眼于未来世界布局,他们认为德国已在20年技术积累下掌握了先进的火箭制导武器技术。苏军反攻越快,就越可能提前俘获德国火箭专家以及其他关键技术,考虑战后和苏联的争霸,美国迅速从自己的火箭开发团队中抽调大批顶尖专家前往欧洲,并给专家们都授予了很高军衔,著名的卡门教授一夜间成为美国陆军少将,而他的高徒钱学森也被授予上校军衔!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当时盛行白人至上主义的美国获得如此地位,可谓前所未有。
▲当年德国的远程制导武器技术发展明显超过美国
1945年4月,身着美军制服的钱学森等人乘远程飞机相继抵达英国和德国的巴伐利亚等地,他们率先审问了布劳恩等德国火箭专家和喷气机专家。在此期间,多个德军末日武器研究所向美军投降,而这些武器的设计图、计算数据档案和试验报告也源源不断地落入美军之手。
在和德国专家交流并研究上述资料后,钱学森就撰写了很多关于冲压发动机、喷气机机翼/发动机设计、火箭、超高速气体动力学等方面的报告,并在日本投降后再度随美军视察了东京帝国大学、中岛航空公司,再度获得不少日本秘密武器的情报。
▲钱学森等人战胜了诱惑和威胁,毅然回国
尽管被美国视为国宝级科学家,但钱学森却在关键时刻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决定回到祖国。他也因此遭到美军特工的蛮横扣押,钱学森的选择,代表了当时很多赴美留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部分留学生选择扎根美国。
华裔航空奇才协助美国设计洲际导弹
冷战中,美国最得意的战略武器之一就是民兵-3陆基洲际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超过1.1万千米,命中误差可控制在560米范围内,可携带多个当量15-20万的分弹头。目前该导弹已成为美国目前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且依旧有相当数量保持执勤。
▲梁思礼院士,他发明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用的
民兵-3的设计师之一,就是1940年获国立清华大学(该校后随国民党搬迁到台湾)学士学位的林桦。出生于北京的他毕业后曾到缅甸协助飞虎队组装战斗机,并于1943年来到美国,后在密歇根大学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55年,他又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加入波音公司的空间和导弹项目。
1975年-1978年,林桦又被借调到五角大楼成为攻击系统负责人,并在后来成为波音公司首席科学家,直到1984年退休。
▲2020年初,美军再度试射了民兵-3洲际导弹
早在林桦正式成为波音公司首席科学家之前,早期型民兵导弹就开始服役,所以林桦在民兵-3洲际导弹的设计中的确发挥了相当作用,但也谈不上总设计师。梁思礼后来表示,自己回国后的薪水不如在美国时的百分之一,住宅也从豪华别墅换成了单元楼,但自己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梁思礼强调,自己设计的导弹是为了保护生养自己的祖国。
经典战机的设计师也是美籍华人
说起冷战中后期的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就不能不说一名叫卢鹤绅的华裔航空工程师。卢鹤绅的父亲卢景贵就是留美机械工业硕士,曾协助张作霖修建多条东北铁路,因此也深得张作霖器重,二人甚至结拜为兄弟。卢景贵的九个孩子后来也都上了著名大学并出人头地,特别是卢鹤绅的大哥卢鹤绂后来成为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
出生在美国的卢鹤绅回国念完高中后时,东北也已彻底沦陷,此时的卢鹤绅决定航空救国,因此再度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航空工程,全面抗战开始后,他决定继续在美国读航空工程硕士。
▲卢鹤绅参与设计多种美军战斗机和攻击机
1940年,卢鹤绅被柯蒂斯航空公司聘为工程师,3年后,他加入了共和公司,参与了著名的P-47战斗机的空气动力系统设计,战后,卢鹤绅又参与设计XF-12客机的设计。同时美军的多种喷气战斗机设计时也都可见他的身影,这其中就包括曾活跃于朝鲜战争中的F-84战机。1964年,卢鹤绅又加入格鲁曼飞机公司担任初步设计部门主任,在这家美国海军舰载机的老牌供应公司中,卢鹤绅一口气工作了23年,并主持设计了E-2舰载预警机、A-6重型舰载攻击机以及最著名的F-14舰载战斗机。
▲军迷架空解放军涂装F-14战斗机
F-14服役后,曾和美国空军的F-15进行了多次模拟对决,在改进型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后,F-14的性能得到升级,虽然其最大速度、爬升、和加速略逊,但回旋反应、俯仰反应、攻击角度等方面却拥有很大优势。
在中美合作期,急于挣钱的格鲁曼公司甚至在1984年提出可以出售24架配备改进型发动机的F-14给中国,并附赠不死鸟空空导弹,当时中国代表在美国观察该机后深感其性能强悍程度远超过此前可能购买的F-16/79或法国幻影-2000,也可成为当时任何苏军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克星。然而出色的性能背后也是当时中国承受不了的高价,而不久后中美合作的结束,也让F-14无缘列装解放军。
中国如何吸引人才
出身于中华民族的设计师能参与到尖端武器研发中,也充分说明中国人的能力,但他们最终为美国所用,着实让人叹息,这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中美差距巨大有关。
美国本身经济发达,有足够资金支持这些人才开展他们各自的研究,并最大程度保证他们的待遇;美国发达的科技也足以支撑研究项目所需的尖端设备;在学术方面,美国当时的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性竞争和学术研讨氛围。最主要的是,美国即便在世界大战中,其本土也十分安定,而这也是一切科研的基础。而美国的种种优势,几乎维持到今天。
▲瓦莱里娅已成为华为的高级工程师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基础科技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重要项目的技术团队也呈现出年轻化的活力。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确有能力做到如美国那样成为各方人才施展自身能力的大舞台。早在苏联解体后,中国就曾吸收了不少其加盟国的技术人才,这也直接促进了中国多项技术的发展。
直到现在,一些俄罗斯和乌克兰专家也选择来中国,例如华为近期就将一对天才情侣招入了华为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研究所,其中22岁的瓦莱里娅已任职高级工程师,专门从事智能计算应用加速技术研究;而20岁的伊利亚则将从事算法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
▲伊利亚很早就认识到华为研究所的实力
对这些天才而言,如果他们看到某个国家学术氛围良好且朝气蓬勃,往往会选择这个国家作为实现梦想的天堂。曾有一名年轻的中国航天专家回忆自己童年时,某年迈的原苏联火箭专家到自己的学校访问,老教授看到学校内井然有序的科普角和学生们对航天的热爱后,不但十分感动,而且最终选择留在中国。现如今,从神舟飞船到量子计算机、从深海探测器到中国天眼,无数中国尖端技术震撼着世界,也自然吸引更多异国的人才。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已逐渐扭转了人才外流的问题,甚至开始不断吸引他国人才,但这种程度依旧不够,所以中国不但要在具体武器上借鉴美国的优点,还要在软实力上同样认真学习,人才,永远是最宝贵的资源。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