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与小偷,超级棒的科普_风闻
胡笳拍拍-2022-01-16 07:38
【本文由“张广才”推荐,来自《印度人这样喝奶茶,英国人惊呆了》评论区,标题为张广才添加】
这段历史与中国茶也有关联。英国茶叶原先多从中国进口,到了19世纪末逐渐转向偏爱在殖民地印度大吉岭与阿萨姆山区所种植的红茶。在伦敦,中国茶逐渐被贬低为落后与不纯,大批被海关认为掺假而查扣的中国茶被倒入泰晤士河丢弃;反之,印度茶受到高度推崇,认为比中国茶更纯、更浓、更香并且更为便宜。
===================
作者对茶叶的历史完全无知才会接受/传播这样的说法。英国原先从中国进口茶叶不错,但是那是要用真金白银来换的,这些银子可都是从殖民地抢来的。英国在茶叶上消费了太多银子,血腥的资本积累无法投入国内的扩大生产,于是英国就要想办法。先是搞了些种子在印度种植,但是缺乏种植技术,也没有掌握茶叶发酵的技术,印度早期产的茶叶完全没有香气,苦涩难喝,根本没有市场,就是给下等人或殖民地人喝的,而中国的茶叶非常受欢迎,占有世界市场的90%多。在鸦片战争前,大约是183几年(具体时间忘了),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这个机构受英国女王指派,代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当时英国官方殖民机构)雇用了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均(Robert Fortune),以科学考察之名,去中国考察茶叶种植。那时候清政府不允许外国人离开口岸城市进入内陆地区,所以福均假扮成僧人,昼伏夜出,躲避关卡检查,从上海口岸偷偷潜入中国内地。他雇了两个脚夫做翻译,在浙江考察了龙井,在黄山考察了气候和土壤,并进入贵州。在这些地方,他都有意借住在茶农家中,就近观察茶叶的烘炒、发酵技术,并详细记下制作过程和温度,由此揭开了茶叶之谜。
在福均来中国之前,欧洲人知道有红茶和绿茶之分,但是以为红茶长在红茶树上,绿茶长在绿茶树上,福均的考察才揭开了谜底,原来红茶和绿茶都来自同样的茶树,只是制作过程不一样。而且中国不止有红茶绿茶,还有白茶、大红袍等等。而英国人都喜欢红茶是因为他们只能喝到红茶。实际上,当英国商人到中国口岸时,因为不知道红茶和绿茶的区别,收购茶叶时并不挑拣,也会收购绿茶。但是当时的茶叶用麻袋包装,堆在船舱里,运往英国的船只要经过非洲的好望角,赤道一带气候炎热潮湿,正好符合了茶叶发酵的条件,所以即使英国商人在中国口岸买到的是绿茶,经过运输,到达英国口岸时,都已经全部变成了红茶,所以英国人,以致欧洲人都只能喝红茶。
福均在中国的旅程做的是偷盗中国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的勾当,他第一次潜入内地时,不仅发现了茶叶的秘密,还得到了陆羽的《茶经》,收集了茶叶种植区的土壤样本,考察了适合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并且从非常友善的茶农那里得到了茶叶种子和茶树苗。回到上海,他将这些样本和茶树苗海运到印度,但是照顾不善,茶树都死了。福均只得再次潜入中国茶叶种植地,收集茶树苗,并发明了一种器械,让茶叶苗在长途运输中保持存活状态。
根据福均在中国考察茶叶种植的条件,他回到印度寻找适合种植茶叶的地方,发现大吉岭一带的土壤和气候最为适宜,于是在这一带开辟了茶叶种植园,初期产量不高,仅限于在印度的英国殖民者享用,还不能供应英国国内,而且由于初期技术不好,味道仍不如中国茶叶。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活动范围扩大,福均在中国雇用了一批茶叶工人,带到了印度大吉岭的茶叶种植园,印度茶叶种植的面积和质量才急剧上升,到了1890年代,印度茶叶不仅能够供给英国市场和欧洲市场,而且还可以在世界市场上和中国茶叶竞争。信不信,印度大吉岭的茶叶都带有中国基因。
在此之后,中国茶叶被贬低完全是英国人制造的商业谎言,为的是打压中国茶叶,增加印度茶叶的竞争力,扩大印度茶叶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这不是所谓英国人“逐渐转向偏爱”印度茶叶,这就是一场商业战争,英国人利用自己对印度的殖民,从中国偷盗茶叶技术,然后在世界市场上打压中国茶叶,以扭转在中国贸易上的逆差亏损。在这场商业战争中,中国失败了,中国茶叶从1830年代在世界市场90%的占有率,到了1890年代,中国茶叶市场占有率降低到20%以下。而英国则是这场商战的赢家,英国除了靠鸦片贸易扭转银两的流动之外,还省了付给中国买茶叶的银两,不仅如此,英国还在世界茶叶贸易吞并中国的地盘,发了一笔财,同时还把喝茶的习惯输送到了所有的殖民地,让自己再大赚一笔。有了这些银两作为资本投入再生产,英国才能完成工业革命。不是英国人命好才气高,而是英国人够狠够残忍,才有了英国的工业化。
知道了这个历史,作者还会人云亦云地照抄别人的说法吗?另外,一个更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为什么清政府禁止洋人进入内陆,真的是因为清政府颟顸自大,闭关自守,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例如,防止像福均这样的人,偷窃中国的技术,然后在世界贸易中打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