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拿什么拯救抑郁学生人群?_风闻
马上就好咕咕咕-2022-01-17 14:06
@谜之兔女郎X:
半个月前,我从朋友的孩子嘴里听闻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某个有名的中学,某个稀松平常的课堂上,初一的学子们经历惊魂一幕,三楼的初二教室有个学生愤然推门,从三楼笔直跃下,人摔进了草坪里,头重重磕在花台上,一声闷响,生死未卜。一楼有台阶,临窗的学生不站起来是看不到外面的,老师出门一看,立马让所有学生不准起立,把窗户拉上,窗帘拉好,半小时后,一切归于平静,就像一切不曾发生。
听完以后,我的内心愕然,这么有名的学府,居然会出现这种事,于是我接着问,这孩子是成绩不好不听话的类型吗?一问才知道,人家是班长,成绩不错,语文老师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了他,他面子上挂不住,直接跳了下去。我问,他家长怎么说呢?那孩子说,她也不知道。
我唏嘘不已,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还是对孩子说了一句,没事,他肯定会好起来的。但一个头都撞花台上的孩子,怕是九死一生了。
不仅仅是我们这儿,其他地方,孩子坠楼的事也是时有发生,那么他们为什么选择以这么决绝的方式放弃自己的生命呢?有什么事比死还可怕,能让他们忍受剧痛跃下高楼?
我个人认为,学生逆商低是重要原因。现在的学生享受过优厚的生活待遇,父母宁愿苦自己也不愿意苦孩子,尽管已经到了三孩时代,大部分家庭还是独生家庭,孩子从小虽然吃穿用度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是那个家庭能给他最好的。他们不会一大早五点起床,烧火给全家做饭,也不会天都才蒙蒙亮,就提着煤油灯或者打着火把走十几里路去上学,他们被保护得很好很好,他们只需要学,也只能够学。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不正确的教导,也是导致学生心理脆弱的原因。刚才我们说到,学生的任务只有学习,但大人的任务,就只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吗?唯成绩论的背后,生活能力如何,社交能力如何,自控能力如何,这都不是他们家长认为该关注的事。家长不舍得让学生受哪怕一点点来自外部环境的挫折,孩子娇嫩的手,也难以托举对他们而言太沉重的失败。除了过度宠溺,有的父母会采用说风凉话的方式刺激孩子,而并非站在孩子身旁,默默鼓励,这种伤害无异于伤口上撒盐。
“想好怕坏”的攀比心——动物世界里,各物种都在为生存竞争,人类社会中,学生的竞争就是考试和考核。每个人都愿意接受好的信息,而不愿意看到负面信息。成绩考不上去,身边的小伙伴成绩稳中向好,而自己却越是害怕越是成绩下滑,这就是负面信息,而当孩子在尝试后还是无法改变现状,就会成为心理障碍,成绩更差,失去信心,可能过去受到同学们的青睐,拥有无数荣誉,通过逃避来暂时重新塑造心理防御机制,甚至采用自杀结束生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优秀异性抱有好感,是人类本能。早恋问题的本质也是这种本能,不过由于为时过早,孩子们并不知道爱除了意味着快乐,还意味着责任。家长担心他们,所以使用暴力强制手段拆散了两人,这种处理方式存在隐患,极端情况下会把孩子逼向绝路。
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也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人活着必须靠一定的目标赋予意义,孩子们过得浑浑噩噩,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为了什么,赋予人生意义的目标缺失后,人生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感,这种空虚飘渺让人失去了求生欲,最终走上了绝路。北大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用**“空心病”**来形容这些孩子的症状,它又被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看似抑郁症,但所有药物都无效。
不管是哪种原因将一个家庭的未来推下高楼,我们都已经无法再挽回失去的生命,只能通过血的教训,获得新的启示。
目前,我国在初中、小学已由卫健委牵头,开始推行抑郁症筛查,并将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关注精神健康,加上推进抑郁症防治工作。不过这也仅仅才是个开始,对家长的配套教育,对老师的配套培训还没有完全展开。防治只是第一步,要根除造成孩子抑郁的土壤,我们需要从改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一并入手。
水泥森林,车水马龙,仰望星空,空空如也,黑夜星辰跌入街道成为车水马龙的灯火。在来去匆匆的灯流里,我们也是时候俯下身,守护那待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