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这一关键领域,“弯道超车”的王炸竟然是它_风闻
智谷趋势-智谷趋势官方账号-新中产的首席财富顾问。微信500强。2022-12-27 22:19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傅斯特
01中国上云迎来巨变
2017年:564个;
2018年:1010个;
2019年:1720个;
2020年:1890个;
2021年:4500个;
2022年初迄今:30600个。
这是针对某关键词的一组搜索数据。
看懂了这个数据,你也许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关键词会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任务。
这个关键词就是:“数实融合”。
事实上,芯片、算力、电力和数据,正是建构下一代产业体系的四大核心要素。
比如创新的基石--算力。互联网一天,人间一年。通过大规模地生产、调度、应用算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勘探、气候测算,一切神秘的面纱都被揭开。
但最最重要的一手则是,把初步成熟的技术用好,比如云、AI等等,把它们推到更高、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去。
毕竟,中国是当今的世界工厂,拥有全球最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更容易实现新技术体系化、规模化的落地,率先与产业形成正反馈机制。
这或许就是,今年前11个月,数实融合被提及次数远远超过了过去4年总和的原因所在。
数字最后的猛然一跃或许意味着,数字浪潮之下,中国产业格局正暗潮涌动,酝酿着一场巨变。
如今,中国数字经济正全面渗透实体产业,“数实融合”逐步进入深水区。
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把数字化深度转型作为未来发展的“必选项”。早在2021年12月23日——华为云TechWave政企上云专题日上,华为云就已前瞻性地提出政企上云正在迈向深度用云的判断。
一年时间过去,这一判断所预示的未来愈发清晰。
深度用云,是趋势,也是当下这场产业革命正在发生的小小序章。当越来越多的先行者真正能够“腾云驾雾”,未来的脚本将在云上书写,用云的深度将决定着政企能否最大化释放数字生产力。
02属于未来的“云”
矿区,曾被认为是数字技术最难触达的产业末梢之一。因为,矿区工况——粉尘大、多死角、阴暗潮湿……对于强调感知、时效、准确的数字技术极度不友好。
然而,2022年众多中国煤矿的面貌却被云改变了。
陕西省红柳林煤矿,眼前的情景会让你以为来到了未来星际世界。在这里,矿山仿佛在上演科幻片。
在地面如同“太空舱”一样的控制室内,过去操作重型机械的师傅坐在控制室里,只需要偶尔点击一下鼠标,井下的大型全自动采煤机开始伸展挥舞,切割出一块一块的煤炭。
在监控画面中,井下大型全自动采煤机、破碎机、装载机、运输机有序运转,将煤炭源源不断传送到地面。
经测算,在云的加持下,井下工作人员减少达47%,井下作业时间节省2小时/人,效率提升30%,矿区已然成了一个可视、可控、可管的“数字智慧煤矿”。
视线从偏远的矿山拉到高楼林立的城市深圳。
在深圳福田区,这个深圳市行政、文化、金融、商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也是深圳人口密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中央商务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福田区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引领风气之先。
今年4月,福田区“一网统管、民意速办”群众诉求解决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让城市治理有了更加睿智的头脑。
这个城市智能中枢让城市从被动到主动,内置100多城市智能场景化算法,覆盖六大类常见城市问题场景,包括住建、城管、环保、市场监管、应急和综治,降低了福田区需要主动巡查的工作量,让基层减负超50%。
智能分拨完全取代了人工分拨,每一单的处理效率从原来平均4分钟提速到每单50秒,且准确率高达90%以上,城市的智慧大脑甚至能实现先“民”一步。
同样在今年4月,一场震撼金融业的实践由中国邮储银行发起,邮储银行宣布全球最大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全面投产运行。
新系统承担着智慧化银行转型的重任,海量交易因此变得轻而易举,新系统可支撑全行六亿多个人客户,能提供日均20亿笔、峰值6.7亿笔/秒的交易处理能力,联机交易处理效率相对过去提升一倍,批处理效率提升33%。
这是中国的银行业首次尝试把全量业务、全天候运行在云上。
这只是三个实现了深度用云的复杂产业场景。
种种迹象都在暗示着,不同行业的先行者们通过深度用云能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更优的体验,这种价值和体验远超竞争对手也指数级地超越过往,这将最终构建成它们赢在未来的竞争优势。
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决胜的关键在于用云的深度。
03三道必答题
据国际IT研究与咨询机构Gartner的数据,2021年,中国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市场上IaaS规模221亿美元,占比65.8%,预计到2026年达到758亿美元,占比将提升至69%。
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端。
目前大部分企业更多地是利用云的基础设施服务来获取弹性敏捷的计算资源,但这只是云用途的冰山一角,还远谈不上生产力。
对云的深度利用,才会让算力真正转化成为万千企业创造无限价值的生产要素。
从科技发展角度来看,深度用云更高层次的意义在于对计算体系结构的创新,以及以此带来的长尾创新,包括数据库、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的自研突破,以及千行万业生产经营范式的深刻变革。
任何科技的应用与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历程都是道阻且长,深度用云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深度用云面临着三座大山等待翻越。
这三大挑战是千行万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三道必答题。
首先是技术难用,“训练模型就像‘炼丹’一样难!”这句人工智能流行的揶揄之语道出了技术落地的窘迫。云原生往往包含了基础设施、应用、数据、AI等多种技术栈,这就给客户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政企由于缺人力、缺能力,往往导致技术用不起来,甚至本来希望的降本增效变成南辕北辙,这也让很多企业对技术望而却步,把云做成了摆设。
数字化既然是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人都需要,而不是少数技术人员或者决策者的专属工具。数字化转型应该是全业全链的参与,那数字化系统就该卷入更多的人,而技术难用却将更多的人拒之门外。
第二个挑战是场景极度复杂,数字化越深入,涉及的云化场景就越丰富,从矿山到银行,各细分产业细分公司涉及的痛点难点各不相同,涉及的相关方不计其数,利益考量并不一致,每个场景需求可能天差地别,不标准、难复制,就会成为数字化的棘手难题。
比如城市就是个复杂的巨型系统,涵盖水利、交通、环保、治安等多个场景,这些场景里每一小块甚至每一平方米面积都是个复杂的小生态。一项看似简单的政务服务都会有多个场景,例如结婚登记,就可能有本地人和外国人登记、本地人和外地人登记等等多个排列组合情形,每个复杂的场景单元都是对智慧城市的考验。
第三是众人拾柴难以实现。一些行业先行者开展了丰富的探索并开始积累硕果,但这些经验往往和个体能力进行了强绑定,没有好的平台可以沉淀下来进而实现复制,这导致企业前赴后继探索从0到1,在不同的时空完成着相同的动作,却很难实现从1到10,从10到100的积累进步。人人都在说数实融合,结果却是大家各自用了一千种办法一次又一次地发明了“轮子”,这就成了数字化第三个挑战。
04华为云的解题之道
要真正实现产业转型,深度用云是必选项,而不是加分项。
但这三个难题,对于大多数向往进步的企业来说,却不容易。
从现代技术进化来看,要解决这些难题,要么是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要么是有条件的大企业先行一步,形成“雁群效应”。
借助更专业更高效的一揽子“云”解决方案将是更多希望引领未来的企业最佳的解题之道。
而华为云近日重磅发布的华为云Stack 8.2新版本正各个击破精准地化解了用云痛点,帮助政企迈向深度用云。
华为云,这个脱胎于华为几十年技术实践积累、承载着华为未来发展重要战略方向的公司,如今是深度用云的吹号人,也正在用它扎实的技术承接,成为深度用云引领者与的践行者。
华为云究竟如何应对挑战?
第一个解题思路是让技术更简单。
简单到什么程度?人人都能成为开发者!
所有新兴技术走向规模化落地,必须大幅度降低技术门槛。华为云近两年陆续成立了多个军团,通过输出一支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服务好每一个行业,华为云Stack则承担了连接军团和ICT产品与解决方案组织的重任。在IaaS层面,通过提供云原生的容灾和安全能力,让政企用户无需关注底层技术,只需聚焦业务本身;在PaaS层,提供Astro低代码平台,降低应用开发、管理和移植门槛,让人人都能成为开发者。
比如华为云Stack 8.2新增的一大AI能力就是能够用Workflow加速模型上新,让AI模型开发全流程一键化,用户无需了解云服务和算法相关知识,只需要将原始数据输入workflow工作流,简单配置就可以进行训练和推理,让用户轻轻松松使用AI,交付周期从月级极速过渡到天级。
在佛山,Astro低代码开发平台已经在助力政务开发人员大幅降低应用上线时间,让应用使用的政府人员可以直接参与开发,通过积木式搭建、可视化编排快速构建新应用,释放软件开发生产力。
华为云Stack坚定不移践行云原生理念,驱动技术创新,让政企大胆用云,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优底座。
技术不难用是深度用云的基础,行业场景化方案则是关键影响因素,让场景变简单就自然成了华为云的第二个解题思路。
如何应对万变的场景?华为云的战术是以“不变之心”应“万变之势”。
老子在《道德经》有云“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华为云深谙其道。再繁杂多样的场景,也可以提取出细分场景的共性特点,华为云Stack一个场景一个方案做扎实,再把硬件、云服务、组网、配置、应用等做成标准化的方案,让场景化繁为简,持续向市场推出。刻入基因的稳扎稳打的作风在华为云Stack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发布的华为云Stack 8.2就继续深入行业场景,发布金融分布式新核心、财政一体化、城市数字孪生等场景化方案,持续深耕行业,实现了场景升级,目前已累计发布30多个基线化的场景化方案。
比如前文提到的陕西红柳林矿业就运用了盘古大模型实现AI工业化开发,原先训练模型需要上万个样本,而如今使用盘古大模型仅需要几十个,且仅调整少量参数,就能快速满足环境复杂场景变化迭代更新,大模型就如同一个接受了煤矿安全生产专业培训的全能专家,一个大模型就可以快速覆盖十几类、上百个细分场景,可以灵活运用于矿业开发的方方面面。
华为云Stack针对政企应用场景多样的难题,以行业场景化为核心、持续运营和生态双轮驱动的战略,不断学习迭代,深度支撑客户开展业务创新。
数字化转型要敢为人先,但也不必凡事都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尽量把同行经验为我所用,实现让经验可复制,是华为云的第三个解题之道。
独行则快,众行则远。华为云致力于构筑开放共赢的全球生态,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全球伙伴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实践沉淀在云上,让企业随取随用,实现经验即服务,实现从“上好云”到“用好云”的跨越发展。
不同于互联网厂商,华为具备服务政企市场十多年的经验,华为云Stack把经验变为服务,更懂政企,身体力行“经验即服务”的理念。
华为云目前已推出8类70+专业服务,贯穿建云、上云、用云和管云的各个阶段。同时,在云商店的华为云Stack专区已经沉淀了超过500个高频政企应用,未来将持续丰富,成为重要的政企应用分发平台。
在今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云联合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发布了 《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将金融行业开展核心系统现代化演进过程中的经验和实践沉淀下来,分享给全行业。在其他领域,华为云也陆续发布一系列场景化白皮书,让经验复制的同时,也是将优秀复制到更多探索数字化的企业中去。
05总结
让技术更易用、让场景更简单、让经验可复制,这些的背后可以看出华为云解题的底层逻辑,那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成人达己,万里可期。当从上云到用云的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时,华为云不仅做吹号人,为数字化征途的先行者们照亮前路,而且做践行者与铺路人,凭借政企大数据领域的持续深耕与领先的技术方案,为这些先行者们铺路并保驾护航,立志与政企共赴这段注定不凡的云途。
根据IDC发布的最新市场报告显示,华为云连续5年保持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第一,连续四年位居中国金融机构自建云基础设施市场第一,连续四年位居中国云系统和服务管理软件市场第一……
从无人矿区到黑灯工厂,从指尖办事到远程医疗,从虚拟园区到智慧安防……越来越多行业先行者们正在拥抱华为云,拥抱深度用云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