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看四川军阀如何发战争财_风闻
牛戈-微观军事历史爱好者。公众号:牛戈文草2022-12-28 12:16
又有人要为刘文彩招魂了,有网友“伊尼的猜想”愤而发文《2010年千余子孙共祭刘文彩,欲为其正名,网友:谁也不能颠倒黑白》,笔者给予了强烈的支持。有人不干了,问我为什么要给予支持,为什么要和中共官方的宣传站在一起。
我用当年的数据作答。
01
年纪稍大一点的朋友都会记得一出现代京剧中的台词:
“请问,现在是哪一年?
“民国17年。
“可是,你们的田赋钱粮、苛捐杂税已经收到民国37年了。”
民国17年怎么会收取民国37年的税?早收了二十年!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别急。还有比这更夸张的呢。看这个:
夸张吗?NO、NO、NO!这丝毫不是夸张,实际上民国时期军阀当政之下的捐税,远比这更甚。
这叫什么?这叫预征。
也就是说征了一年的捐呀税呀什么的不够花的,就把后一年的提前征收了。如果还不够花的,就把后两年的、后三年的也提前征收。那明年、后年是不是就可以不征了?想得美!明年照征不误。可明年的、后年的税今年已经征了,还怎么征呢?好办,那就提前征收后四年、后五年的。要是还嫌不够,就征后六年、后七年、后八年的。以此类推,直到提前征收后四十年、后五十年、后一百年的。
02
来看看旧中国军阀防区制的四川几个地区民国23年(1934年)预征的税捐到了哪一年。
南充:征到民国54年(1965年)。征收机关:20军;
资中:征到民国60年(1971年)。征收机关:21军;
犍为:征到民国64年(1975年)。征收机关:21军;
彭县:征到民国69年(1980年)。征收机关:28军;
安县:征到民国72年(1983年)。征收机关:29军;
越巂:征到民国74年(1985年)。征收机关:24军;
成都:征到民国74年(1985年)。征收机关:29军;
灌县:征到民国80年(1991年)。征收机关:28军;
新繁:征到民国80年(1991年)。征收机关:28军。
(表格太长,不一一罗列了,有兴趣的可参考《四川内战详记》《二十年来之川阀战争》等,都是解放前出版的。下同。)
来看一看刘文彩刘文辉兄弟的杰作:
1932年,为了要在四川省内争地盘打内战,刘文辉的二十四军要筹集军饷,刘文彩奋勇地站了出来,出动武装力量在其控制的南溪、李庄及周边县镇大征田赋,一次性预征了17年的赋税,征到了1949年。
当然,要说刘文彩兄弟是最狠的,那也不对。1935年,刘文彩的堂侄,素以厚道著称的刘湘,在其所部二十一军控制川南和四川大部后,一次性预征了40年的赋税,征到了1975年;
田颂尧的二十九军也不含糊,又在刘湘的纪录上再度加码,一下征到了1977年;
杨森的二十军更不示弱,一次征到了1979年;
邓锡侯的二十八军在前几个军阀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一次征到了1981年;
最牛逼的是割据川陕边的边防军刘存厚刘邦俊兄弟,因为辖地贫瘠,而军需又不能少,所以更是预征到了2059年。对了,您没看错,就是2059年,提前预征了124年。
03
苛捐杂税所谓的“苛”,预征可算是其中之一;所谓的“杂”,就是巧立名目。咋一个巧立名目呢?举一个小商人运货(鸭毛三十包、猪毛九篓、牛皮六百张)由合川至重庆交纳的捐税的例子:
合川出发,需交:护商捐三十八元,印花税二分;江防捐二十五元五角,工本费一角;船捐四元八角,印花税二分;军事捐三十八元,印花税二分;查验捐二元。
到了东津沱,需交:查验捐四元。
到了盐井溪,需交:峡防捐四十五元六角六分,印花税四分,划子钱一吊;稽查捐五十七元,印花税二分,划子钱二吊;团练捐十六元,划子钱一吊。
到了澄江口,需交:护商捐三十八元七角。
到了北碚,需交:峡防捐二元。
到了土沱,需交:峡防捐五元;江防捐四元;峡防特捐四十五元,印花税一元八角。
到了悦来场,需交:峡防捐十四元三角。
到了童家溪,需交:峡防捐二元。
到了磁器口,需交:峡防捐四元。
到了香国寺,需交:印花税九元六角;江防捐十八元,印花税二分,工本洋一角;警察捐十六元七角;护商捐四元;护商特捐二元;烟灯捐一元;烟酒税一元;戒烟捐二元;卷烟捐二元;统捐二元;船捐四元;斗息二元。
由合川到重庆,路程不过六十多公里,货物本银不过五百九十两,纳捐税即达四百余元,这便是杂税的杂。
你以为就这些吗?远远不止。比如农民穿草鞋进城,有“草鞋捐”,不穿草鞋赤脚进城,又有“赤脚捐”。如果不能按时交来捐税,就会有兵丁上门强索,这时又要多出一个“打门捐”。养鸡的有“鸡捐”,养狗的有“狗捐”,晚上点灯有“灯捐”,白日升火有“灶捐”,等等等等,当年四川的捐税到底有多少,没人能统计得出来。
(载吕平登著《四川农村经济》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
04
为什么要征这么多的钱?军阀们要养兵,要打仗的呀,枪呀炮呀军装呀什么的不花钱吗?自从进入民国以后,四川境内年年打仗,就从没消停过。
来看看21军防区内的军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民国17年(1928年):军费支出12694758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09%;
民国18年(1929年):军费支出16901681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77%;
民国19年(1930年):军费支出22261436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46%;
民国20年(1931年):军费支出26580174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20%;
民国21年(1932年):军费支出34231718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7.81%;
民国22年(1933年):军费支出45927038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33%。
老百姓的血汗钱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全用来打仗了,这仗,不是抵御外敌入侵的自卫战争,是争地盘的内战。
05
要打内战,所以要百姓们出钱,但百姓们出的钱也并不全用来买枪买炮,更多还要供军阀们买房子买地,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军阀都是大地主。
利用内战买房子买地最多的,当属四川大邑的刘氏兄弟。1932年之前,在所有川军各派系中,刘文辉二十四军地盘最大,最富庶,整个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一大半在其手中,特别是自贡及五通桥盐场,刘文辉霸占十年之久,税收极巨。
这还不算,在税收之外,要打仗了,还要加征国防捐,刘文彩刘文辉一家的贪婪利用战争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二刘大战前,刘文辉对于盐场等工商业,按产业抽千分之三十,仅这一项,就“统计达二千余万元之巨。”
对于防区各县,按“大县六七十万,小县一二十万”征收。刘文辉二十四军防区计有81个县,其中大县约占三分之二。这一笔又是多少,各位自己可以估算一下。
不交行不行?
不交?呵呵!谁敢不交你试试看,刘家军的皮鞭和刺刀可向来不是吃素的。不仅必须交,而且晚交一天都不行。“催逼之急,有如星火,稍有迟疑,即遭惨杀。”卖房子卖地,卖儿卖女卖老婆你也得交。
二刘大战中刘文辉战败,退出宜宾前,负责为二十四军征款的五哥刘文彩又一次站了出来,“令筹二十万元,并下征发令:关门闭户者处枪决;反对捐款者,加二倍以上处罚; 故延时刻者处枪决。以武力迫交,直满足二十万元后,才完全退走。”仗虽然打败了,兵虽然死了很多,但刘家的财富没有少反而增多了。
刘氏一家的财富,主要就是靠打仗而来,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而这巨额的资财又从哪里而来?在只有破坏而少建设的内战时的四川,当然主要从千百万贫民百姓的破产而来。
你以为他们那半城的豪华庄园和万顷的良田都是靠勤俭持家挣来的,啊呸!
(上列数据载《四川月报》民国二十一年十月第一卷第四期)
06
军阀混战之下的四川百姓,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呢?
1936年出版的《四川农村经济》中的记载:
合川“六十余万人中,生活无着者达四十余万人,十室九空,十之七八的人以树皮豆叶充饥。”
潼南等县,“常有人引抱幼孩沿街求卖,其价值每一小孩至多五、六元,少者二、三元不等。晚间路上均有女孩遗弃,任人拾取。”
巴中县,“树皮草根业已吃尽,无以为生,饿死者到十分之三。现在数遍十家,即有八家无食,数遍百人,即有十人无穿…”
川西等地,“以针线将枵腹之际,哭号终朝的幼女上下唇紧缝,以致毙命者有之,全家服毒自尽或跳岩自杀者有之……沿途数百里内,人血及白骨与饿死者,填满沟壑,令人目不忍睹。”
巴县,“易子而食者二十一家,自食其子女者十余家,饿死者约七万余人。”
川北等地,“盗食死尸之事,时有所闻,杀人卖肉,殆已成风。”
07
四川乃天府之国,素有产粮大省之誉,可到了三十年代中后期,也已接近崩溃,“至其崩溃之原因,则由于农业技术本身与天灾者不过十分之一二,而由于封建势力之剥削,军事扰乱者则十之七八。”注意,说这话的不是解放后的中共政权,是1936年的一个无党派学者。
那些参观大邑刘氏庄园,为其宅院的奢华而艳羡的游客,不知你们知道不知道这奢华的背后,有多少人因为交不起捐税而被毒打致死?又有多少人因为交了捐税失了家园和土地而被活活冻死、饿死?
这便是我要强烈支持《谁也不能颠倒黑白》一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