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厉害的野妓(2)_风闻
历史教师王汉周-历史教师王汉周官方账号-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都关注了2022-12-28 10:24
作者 | 食堂
来源 | 历史教师王汉周
宋真宗后坐像****南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承接前文>>>
一只厉害的野妓(1)
乾兴元年(1022年)七月,刘太后一拳撂倒宰相丁谓,立国62年的大宋王朝,正式进入女主天下时代。
对于大臣们而言,更是惊喜连连……
10
惊喜一
丁谓被抄家后,很多人战战兢兢,如坐针毡。
因为当初丁谓一手遮天,唯我独尊,大家伙为了自个儿前程,给他写的那些肉麻至极的投诚书,都落入了刘太后手中。
只要刘太后乐意,他们都可以被视作丁谓党羽,一起去海南旅游。
七月二十三日,丁谓被贬崖州的第二天,刘太后派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把火,所有书信烧成了灰烬。
同时,她特意下诏:“中外臣僚有与丁谓往来者,一切不问”。
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丁谓受到牵连。
800多年前,官渡之战后,曹操也这么干过。
方法很老套,安定人心的效果却很明显。
朝政大权过度得异常风平浪静。
惊喜二
九月十二日,刘太后又下了一道命令,把宋真宗视若珍宝的天书送到永定陵陪葬。
群臣松了一口气,当初先帝爷就是凭借这份伪造的天书,封禅泰山,捎带手让大宋臣民沦为千古笑柄。
十多年的闹剧至此终于结束了,真是神清气爽。
惊喜三
十月十三日,宋真宗安葬完后,刘太后痛哭流涕,真挚地感谢群臣为大宋做出的贡献。
然后她让群臣把自己子孙的名字都报上来。
看来是太后的封赏要下来了。
大家伙的眼珠子都直了,纷纷把子孙甚至门客好友的名字一个不落地报给了刘太后。
然而,他们失望了……
刘太后把这些名字写在了墙壁上。
每当要给人升官,她都会看一眼,确定墙壁上没有这人的名字,她才会授予官职。
11
点解?
宋太宗、宋真宗父子为了拉拢人心,对官员们太好了,荫封官员数不胜数,直接导致大宋官员数量爆炸,为大宋王朝挖下了冗官、冗费两个大坑。
早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丁谓担任三司使时,大宋财政就被庞大的官僚队伍压得喘不过气来。
就连丁谓都看不下去,劝宋真宗该限制荫封数量了。
但宋真宗不以为然,可着劲地封官。
刘太后知道冗官冗费的危害,所以一上台就用灵活的手段,缓解冗官压力,裁减冗费。
问题也来了——
封妻荫子是官员们毕生追求,刘太后这么搞,大家伙能没意见吗?
呃,有意见也得憋着。
因为刘太后本人也没有提拔任何一个外戚!
十一月初一日,她还把枢密使钱惟演贬至河阳当保大节度使。
【钱惟演是刘太后前夫兼哥哥刘美的大舅子,也是刘娥在朝堂上唯一的娘家人】
从吕后到武则天,再到任何一个当权太后,都不可避免地会大力提拔娘家人。
历史上只有两个太后没这么干过,一个是刘太后,另一个是慈禧。
既然刘太后都能以身作则,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12
更何况,刘太后有的是拉拢人心的手段。
十一月十四日,刘太后接受国子监孙奭的建议,在各州设立学田,为读书人提供衣食。
从此,大宋的读书人再也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一心苦读圣贤书就可以了。
各地书院更是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晏)殊始”】。
有这样一位衣食父母般的太后,天下士子还能有什么意见?
天下臣民忽然觉得刘太后当家似乎也还不错。
刘太后用极短的时间,带领大宋臣民从真宗留下的泥潭中走了出来。
她决定改元,彻底和真宗朝说拜拜。
大宋翰林院的学士们为她想了一个贴切又充满智慧的年号——天圣!
天圣啥意思,二人圣也。
刘太后准确无误地告诉大家伙,大宋王朝就是她和小皇帝当家。
13
天圣元年(1023年)八月,首相(即昭文相)冯拯病重,离职在即。
首相出缺,谁来接任?
最佳人选是次相王曾。
王曾才华横溢,名扬四海,是刘太后扳倒丁谓最大的帮手,由他继任首相名正言顺,众望所归。
八月二十八日,首相人选出来了,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新任首相居然是前宰相王钦若!
王钦若什么来头?
他是宋真宗的贴心小棉袄,臭名昭著:
澶州之战,主张跑路的是他;
巧舌如簧,指鹿为马,扳倒寇准的是他;
肆无忌惮,丧心病狂,怂恿宋真宗封禅、大兴土木的是他;
心狠手辣,排除异己,陷害忠良的是他;
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提拔丁谓等小人上位的是他……
这些但凡沾上一点,一顶奸臣帽子都别想跑,他干了个遍。
他光荣地成为丁谓之前当世第一大奸臣。
【真宗朝晚期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五大奸臣并称五鬼,王钦若是五鬼老大哥】。
可刘太后却力排众议,千挑万选,选出了这么一主。
点解?
王钦若是她的盟友(王钦若是刘太后当上皇后的大功臣)。
这是一个原因,却不是主要原因。
王钦若这人一肚子坏水,但论才华,那是一等一的。
论资历,他是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天禧元年(1017年)至天禧三年(1019年)曾担任宰相,是妥妥的三朝元老,资历之深,令人望尘莫及(王曾比王钦若晚十年中进士)。
而且,王钦若是北宋第一个南方人宰相,刘太后这个川妹子需要提拔他拉拢南方人的人心。
【宋朝大臣南北之争非常激烈,此时南方人势力已经抬头】
对于刘太后来说,再也没有人比王钦若更适合了。
14
王钦若声名狼藉,劣迹斑斑,刘太后就不怕他作妖吗?
不怕!
看看刘太后给他配的班子:
次相王曾当世第一忠臣,又帅又能打,丁谓都死在他手里;
副相吕夷简,纵横捭阖,鬼点子多得很,只有他坑别人,没有别人坑他;
另一个副相鲁宗道,外号鱼头参政,之前是真宗最有名、战斗力最强劲的言官,口吐芬芳,无人不喷,就连宋真宗都被他教训过。
有这位大爷坐镇中书,王钦若能翻出什么浪来?
当时,中书是这么处理政务滴:
王钦若拿出方案,王曾、吕夷简审查,最后由鲁宗道虎目一瞪,看他们是否心虚。
一切都搞定了,再报给刘太后拍板,签发命令……
王大宰相成为了一个苦力,干好了,好处没他份,这是应该的;
办砸了,下边一大堆人盯着他,抓他小辫子。
真是为难王钦若了。
但王钦若是个妙人,他有个本事无人能及,他是属变色龙的,为官几十年最大的原则就是一切听领导的。
领导是昏君,他就是奸臣小人;领导是明君,他就是贤臣干吏。
于是乎,一直到天圣三年(1025年)十一月三十日,王钦若病逝,三年间,王大宰相调理阴阳,抚理万物,颇有名臣风范。
这就是刘太后的手段,王钦若只是她高超驭下手段的一个典型例子,被她折腾得欲仙欲死地大宋精英数不胜数。
15
刘太后有很多缺点,出身卑微,不学无术,脾气暴躁……
但她最大的优点是雷厉风行,知人善用。
跟她做对或者不合她意的人,她手段之凌厉,令人胆寒。
那些结党营私、站着茅坑不拉屎,正事不干,贪污腐败起来一个比一个狠的人,刘太后有的是招收拾他们,大宋吏治为之一清;
老八赵元俨,被她压得动弹不得,装疯卖傻;
大宋第一个被贬自杀的枢密使曹利用就是死在她手上;
寇准死后,想叶落归根,回老家安葬,都不成……
可一旦获得她的信任,就可以放手大干一场。
重要的是,刘太后出身疾苦,对百姓非常好。
有一次,京西路转运使刘绰为了拍马屁,特意将上交朝廷赋税增加了一千斛粮食。
本以为会得到表彰,刘太后却火了。
她问刘绰:“你认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吗?他们哪个是靠这种手段升官的?”
她比谁都清楚,这多出的粮食,不是收成好了,而是底下人搜刮百姓更厉害了。
刘太后时期,大宋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迎来爆炸式增长,这实打实地改善了民生。
大宋百姓终于过了几年好日子。
16
当时光来到天圣七年(1029年),这是刘太后执政的分水岭:
二月初一日,鱼头参政鲁宗道病逝,刘太后长松了一口气。
鲁宗道是刘太后亲自树立起来的一个榜样,可他非常不给太后面子。
有一天,刘太后突然心血来潮,问鲁宗道:“你觉得武则天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刘太后第一次公开暗示自己想像武则天一样,当女皇帝。
刘太后迫切希望鲁宗道能上道,做她的许敬宗。
心知肚明的鲁宗道拒绝了,冷冷回答道:
“武后乃唐之罪人,几危社稷!”
刘太后顿时哑口无言。
还有一次,有个马屁精上书朝廷,要为刘太后立七庙!
七庙是天子之庙,当年武则天称帝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立七庙!
刘太后喜出望外,直接问宰执大臣:你们的意思呢?
所有人都一声不吭。
关键时刻,鲁宗道挺身而出,问道:
“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您立了七庙,小皇帝该怎么办?改姓刘?大宋天下还是赵家的吗?是不是要废了他?
【武则天称帝立七庙后,唐睿宗李旦被废,还姓武】
刘太后沉默转身离开。
一个鲁宗道好对付,他背后代表的群臣意志才令她投鼠忌器。
立七庙不了了之。
还有一次,刘太后带着小皇帝到慈孝寺上香。
她忽然提出要让自己的大安辇走在小皇帝的玉辂之前。
鲁宗道一点也不惯着,直接反对道:“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刘太后只好乖乖走在小皇帝后面。
现在鲁宗道死了,还有谁敢反对她?
六月二十六日,首相王曾被罢相,吕夷简荣升首相。
名臣贤相,一一凋零,平静的朝堂从此乱了,似乎没有人可以拦住刘太后称帝的步伐了。
17
十一月,一个叫朱说的小官(秘阁校理)直接上书朝廷,要求刘太后将朝政大权归还给宋仁宗。
这家伙什么人?居然敢太岁头上动土?
呃,他后来有个更响亮的名字——范仲淹!
范仲淹的上书,捅破了窗户纸,越来越多的人要求让小皇帝亲政。
刘太后慌了,她找来驸马都尉李遵勗,问道:“外议如何?”
李遵勗回答道:“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即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刘太后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除了那些拍马屁的,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她称帝。
她有些心灰意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天圣十年(1032年)十一月初六日,刘太后宣布改元明道。
明道,日月同辉,母子称制,太后已经位在皇帝之后。
但刘太后依旧就把权力抓得死死的,她不甘心!
十二月三日,刘太后下令,她将穿着皇帝的衮冕去太庙,朝拜列祖列宗。
消息传出,一片哗然。
连参知政事晏殊这个老滑头,也一反常态地搬出《周礼》,大喊不合规矩。
另一个参知政事薛奎更是戏谑地反问道:
“陛下您拜谒太庙的时候,是行男子的礼节呢,还是行女子的礼节呢?”
(“陛下大谒之日,还作汉儿拜耶?女儿拜耶?”)
刘太后无言以对,又不了了之。
但谁也动摇不了她的决心!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初九日,身患重病的刘太后身穿天子衮服,坐上皇帝才能乘坐的玉辂车,走进了太庙!
谁也不知道那天她想了什么,她想当皇帝,可她却一直是老赵家的儿媳。
她一直想名正言顺地成为武则天第二,却不想像武则天一样为了当皇帝,不惜逼死、凌辱自己的儿子。
如今,当她以皇帝的派头站在太庙中,她心愿已了,对自己有了交代。
回宫之后,她的病逝迅速加重。
可她一直没有脱下天子衮服,她想以一个皇帝的身份迎接生命终结的到来。
三月二十九日,刘太后病重,口不能言。
到了弥留之际,她一直牵着衮服。
宋仁宗问大臣们:太后想说什么?
群臣百思不得其解。
薛奎站出来解释道:“太后是想除去天子衮服。如穿着它,怎么去见先帝呢?”
宋仁宗恍然大悟,在刘太后尚存一丝神智时,换下了衮服。
不久,刘太后病逝。
薛奎的解释真代表刘太后的心意吗?
没有了答案……
《宋史》的定论是:
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后世称她: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