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北(2-1)_风闻
松雪比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无诗不以言,无礼不以立。2022-12-29 22:43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北(1/2)
世界李白研究总会国际有限公司 魏裕昌
(2022年11月19日)
摘要:本文通过语法、词意、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分析,否定了龟阴田为用典之说。龟阴田若为用典,一是语法分析句子不通,二是种之字意或字义皆无归还之意,三是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唐天宝3年(744),李白赐金还山,在泗水龟山北为夫人云氏海石榴置大批田产,为李白唐兖州田产,田产继承人为李白次子李颇黎(天然)。是年,唐兖州为鲁郡,治瑕丘(今兖州),辖兖、秦、沂三州。唐兖州辖瑕丘、任城、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秦州为上邽guī县,沂州为琅琊郡,新泰县属沂州,泗水属鲁郡,新泰龟山或泗水龟山,皆唐兖州辖境。新泰龟山为花岗岩质,泗水龟山为土山。瑕丘至新泰龟山110.9公里,瑕丘至泗水龟山79.2公里。按宜土不宜岩、舍远求近原则,泗水龟山北之田为李白唐兖州田产。《史记·孔子世家第17》(卷47)、《左传•僖公元年》(前659)、《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左传·定公10年》(前500)、《春秋•鲁定公10年》(前500)、《泗水县志》、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清程梦星《归画行》、清吴伟业《夜宿蒙阴》、吴翌凤《吴梅村诗集笺注》(20卷)、清姚鼐nài《哭孔撝huī约三十韵》等文献表明:龟阴田为泗水龟山北之田。
关键词:唐兖州;泗水龟山;语法字意或字义;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龟山北之田
1 龟阴田不是用典理由有三
诗曰:李白田产何处寻?开元二四泗水滨。两州七县兖州辖,普峪口村龟山阴。赐金还山天宝三,购置田产云氏云。云氏一子曰颇黎,正是田产继承人。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东鲁者兖州。
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诗曰:“鲁郡沇州兖州泽,瑕丘沙丘鲁东哉。嵫阳东鲁滋阳乎?山阳鲁中鲁城者。”(作者:魏裕昌/教授级高工)。即兖州13称谓,其中,包括东鲁。
龟者龟山。阴者北。田者耕田。龟阴田者龟山北之田。
1.1 句子结构:“谁种龟阴田?”主语+谓语+定语+宾语。主语:谁。谓语:种。宾语:田。定语:龟阴。龟阴田若为用典,句子成了谁归还我龟阴田?句子不通。
1.2 种之字意或字义皆无归还之意。
1.3 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
1.3.1 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南),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826年(前1046-前221)。其中,姜齐668年(前1046-前379),首君齐(姜)太公姜尚,在位47年(前1046-前1000);田齐166年(前386-前221),首君齐太公田和,在位2年(前386-前385)。
1.3.2 鲁国(今山东曲阜、邹城、单县),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市),795年(前1043-前249),首君鲁文公又鲁公姬禽,在位46年(前1043-前998)。
1.3.3 长勺之战。周庄王11年(前686)十二月,公孙无知暗杀齐襄公,次年(前685)春,公孙无知被斩,公子纠从鲁国返齐国,公子小白从莒国返齐国,小白先至,即位为齐桓公。鲁庄公护公子纠返齐,与齐军战于干时(今山东桓台县)而大败。三年(前684),齐鲁战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二说莱芜东北),鲁国大胜,《曹刿论战》即长勺之战,其后两国息兵言和。
1.3.4 夹谷会齐。鲁定公10年(前500)夏,齐鲁国君相会于夹谷。齐国演奏四方之乐,孔子说两君相会,不能用夷狄之乐,迫使齐景公撤走乐舞。齐国又演奏宫中之乐,孔子说匹夫惑乱诸侯,迫使齐景公处罚乐人。因孔子智慧,鲁国外交取得胜利。
1.3.5 齐人归田。齐景公夹谷相会失利,命大臣将侵占鲁国之田郓(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讙huān(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之汶阳田)、龟阴(今山东泗水县龟山北)田,归还鲁国,以表谢过。
1.3.6 李白田产。唐天宝3年(744),李白赐金还山,泗水龟山北为夫人云氏购置大批田产,已是齐人归田1244年之后,即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否定了龟阴田为用典之说。
综述,龟阴田不是用典,理由有三。一是语法分析句子不通,二是种之字意或字义皆无归还之意,三是齐人归田与李白田产无关。
2 兖州历史上地理变化
2.1 兖州概况
兖州,济宁市辖区之一。今兖州位于山东西南,济宁市东北。北邻宁阳;西靠汶上;南与邹城、任城接壤;东邻曲阜,中为泗河。暖温带季风气候。面积651.1平方公里。前50万年,人皇兄弟九人,建都九州。前7710年,雷祖封兖州泽,居兖州。前2142-前2130,大禹兖州治水13年。736年,李白携子女李伯禽(明月奴)、李平阳入籍兖州28年,遗诗40篇。2021年,全县人口54.07万人,GDP为587.74亿元。
2.2 九州已有50万年历史
同位素测年,人类祖先诞生于显生宇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前533.2万年-前180.6万年)。人类发展史,历经盘古建都亚洲东方(今太平洋西岸);天皇建都天都(今陕西西安);地皇建都龙门(今河南洛阳南);人皇兄弟九人,建都九城,又九河、九州;有巢建都石楼山(今山西兴县东北);燧人建都遂明(今湖南澧县东溪乡南岳村);伏羲建都渝中(今甘肃榆中县);炎帝建都承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黄帝建都云州(今河北赤城县北);唐尧建都平阳(今河北阜平县平阳镇);虞舜一说建都蒲坂bǎn(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二说建都妫亭山(今山东泗水县)。史载:盘古(前400万-前300万,100万)。天皇(前300万-前170万,130万)。地皇(前170万-前70万,100万)。人皇(前70万-前20万,50万)。有巢(前20万-前5万,15万)。燧人(前5万-前7725,4.2276万)。伏羲(前7724-前5008,2717)。炎帝(前5007-前4404,604)。其中,魁隗(前5007-前4776,232),神农(前4775-前4513,263),史皇仓颉(前4637-前4528,110),九黎蚩尤(前4583-前4404,180);黄帝(前4558-前2358,2201):轩辕(前4558-前4053,506),少昊金天(前4052-前3790,263),颛顼高阳(前3789-前3348,442),帝喾(前3379-前2358,1022),高辛(前3379-前2358,1022),青阳(前2798-前2358,441);唐尧(前2357-前2129,229);虞舜(前2128-前2071,58);夏(前2070-前1618,453);商(前1617-前1047,571);周(前1046-前256,791)。九州概念最早出现在人皇兄弟九人,建都九城,又九河、九州,已有50万年历史。
2.3 兖州前7710年就是诸侯国
祝玉湖《中华远古帝王谱》:“罗奉15年(辛卯,前7710),伏羲移居宝丰(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宣布:王屋为天下之中,山名中条山,水为中河,地为中原,表为中央,建木棱罗,华人称中华人。封女娲氏于汝阳(今河南洛阳市汝阳县),统领中州,其族人居汝水与娲水之间。封弇yǎn兹氏于磁山,居磁州(今河北邯郸市武安市)。**封雷祖氏于兖州泽,居兖州(古济水与黄河之间,今河南荥阳市至山东东营市)。**封华胥氏于华山,居华阳(今陕西秦岭以南)。罗奉16年(壬辰,前7709),伏羲迁居泌阳盘古山(今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西)。”兖州前7710年就是诸侯国,国名兖州国,首任国君雷祖。
2.4 九州划定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意:大禹划定九州边界,山上砍树削尖打入土中作为界标,或以高山、江河作为边界线。
相传,大禹治水路线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按五行生克排兵布阵。第一站,北为冀为水,水生木为东。第二站,东为兖青徐为木,木生火为南。第三站,南为扬荆为火,火生土为中。第四站,中为豫为土,土生金为西。第五站:西为梁雍为金,金生水为北。
一说大禹治水兖州划定九州,因为大禹治水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兖州位于黄河中下游,大禹治水13年,大禹兖州治水13年,所以大禹治水兖州划定九州。
二说大禹治水原邑划定九州,因为大禹治水为尧帝姜密(前2208-前2128,81岁)时期,前2164(丁巳)为帝密元年,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迁都原邑(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原邑为大禹治水时尧帝都城,以豫为中心,按五行生克,第一站从北开始,符合常规,所以大禹治水原邑划定九州。
前2070大禹即位,于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会盟九州诸侯,接受朝贡。大禹首创朝贡,称《禹贡》。帝禹史官根据人皇九州概念重新划定了九州,作《禹贡》,《尚书》作者收录。
2.5 兖州历史上地理变化
2.5.1 夏为九州之一。商为负瑕,属徐州。
2.5.2 春秋为邑,属鲁国。战国负瑕改瑕丘,属齐国。
2.5.3 秦属薛郡。秦并七国,置天下:河东、太原、上党、三川、东、颍川、南阳、南、九江、泗水【秦王政24年(前223),秦灭楚,楚旧置四川郡,史记误泗川,汉书误泗水郡】、巨鹿、齐、琅邪、会稽、汉中、蜀、巴、陇西、北地、上、九原、云中、雁门、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南海、桂林、象、邯郸、砀、薛【领鲁县、瑕丘、无盐、须昌、张县、滕县、胡陵、方与、亢父、驺县、薛县等11县】、长沙等36郡。
2.5.4 西汉元朔2年(前127)为侯国。西汉武帝,置14州刺史,兖州其一。治濮阳,辖山阳(瑕丘、橐县)、东郡、陈留、济阳、泰山、东平六郡国。见《汉书·地理志》。
2.5.5 东汉夏置瑕丘县。东汉建武11年(35),兖州治昌邑(今山东巨野县昌邑镇),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治巨野县城区)、济阳、东平8郡国(今山东西、河南东)。
2.5.6 三国属商平国。
2.5.7西晋泰始2年(266)置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瑕丘、金乡、巨野)等8郡国56县。西晋永嘉元年(307)置21州,兖州其一。初治廪lǐn兵,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
2.5.8 东晋太宁元年(323),兖州刺史郄xì鉴,居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东北)。东晋太元元年(376),兖州辖江淮,领14郡。
2.5.9 南朝宋元嘉30年(453)置兖州。南朝宋元嘉10年(433),兖州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南朝宋元嘉20年(443),兖州为鲁郡。南朝宋元嘉30年(453)六月,复置兖州,治瑕丘。南朝宋秦始元年(465),兖州治瑕丘。
2.5.10 北朝北魏登国元年(386),兖州治滑台(今河南滑县),后治瑕丘,称西兖州。北朝北魏孝昌元年(525),西兖州移治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北朝北魏太和元年(477),置南兖州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朝北魏正光元年(520),南兖州移治谯qiào城(今安徽亳州)。瑕丘(今兖州)、滑台(西兖州)、谯城(南兖州)称北朝北魏三兖州。
2.5.11 北朝东魏天平元年(534),置兖州,治瑕丘。南兖州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市祥符区)、西兖州治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
2.5.12 北朝北齐天佑元年(551),兖州辖清江(今江苏淮安市清河区)改淮州,兖州辖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东)改东广州。
2.5.13 隋开皇13年(593)置瑕丘县。隋大业2年(606),兖州改鲁州。隋大业3年(607),鲁州废,置鲁郡(兖州)。治瑕丘,领十县。西兖州改东郡,南兖州改谯郡。
2.5.14 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秦、沂三州。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
2.5.13.1 秦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实行州县制,秦州属上邽guī县、当亭县。隋大业3年(607),秦州改秦郡,当亭改冀城。
⑵唐武德2年(619),天水郡废,置秦州。冀城改伏羌,属伏州。唐武德8年(625),伏州废,伏羌属秦州。唐开元22年(734),秦州迁徙成纪敬亲川(今甘肃秦安郭嘉镇)。唐天宝元年(742)复上邽。唐大中3年(849),上邽废县为镇。唐干宁3年(896),天水县改天水镇。
⑶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清水县迁徙上邽镇。五代后唐长兴3年(932),复天水县(今甘肃天水镇)。
2.5.13.2 海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东海郡废。隋大业3 年(607),海州改东海郡。
⑵唐武德4年(622),置海州总管府。唐武德7年(625),海州总管府改海州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海州都督府属河南道。唐天宝元年(742),海州改东海郡。唐干元元年(758),东海郡改海州。唐光化2年(899),海州入吴国。
⑶五代南唐保大13年(955),五代后周占海州。
2.5.13.3 沂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元年(581),实行州县制。隋开皇3年(583),琅琊郡废。隋大业3年(607),沂州复琅琊郡,治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辖临沂、费、颛臾、东安、沂水、莒、新泰7县。
⑵唐武德元年(618),沂州属河南道。唐至德2年(757)正月到九月称安史之乱,沂州属兖海节度使。唐武德4年(621),置沂州,治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唐天宝元年(742),沂州改琅琊郡。唐干元元年(758),复沂州,辖临沂、费、沂水、承、新泰5县。
⑶五代,沂州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汉、后周。
2.5.13.4 密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高密郡废。隋开皇5年(585),胶州改密州,治东武。隋开皇18年(598),东武县改诸城县,属密州。隋大业3年(607),密州改高密郡,辖诸城。
⑵唐武德5年(622),高密郡改密州。唐天宝元年(742),密州改高密郡。唐干元5年(758),复密州。
⑶五代十国吴越天佑4年(907),县属后梁。五代十国吴越龙德元年(921),密州改胶源。五代十国吴越龙德3年(923),后梁亡,县属后唐,胶源改密州。五代十国吴越清泰3年(936),后唐亡,县属后晋。五代十国吴越开运3年(946),后晋亡,县属后汉。五代十国吴越广顺元年(951),后汉亡,县属后周。五代十国吴越显德7年(960),后周亡。
2.5.14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五代后汉干佑元年(948),置兖州泰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兖州领六县。
2.5.15 北宋祥符元年(1008),兖州为大都督府,治瑕丘。北宋重和元年(1118),兖州改袭庆府,治瑕丘,属山东东路,辖瑕丘、奉符(今山东泰安)、泗水、袭县(今山东宁阳)、邹县(今山东邹城)、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任城区)、仙源(今山东曲阜)、莱芜、金乡、鱼台10县。
2.5.16 元至元5年(1268),兖州属济州。元至元16年(1279),兖州属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县。
2.5.17 明洪武18年(1385),朱元璋封第10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为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治兖州,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23县。
2.5.18 清乾隆31年(1766),为兖州府,辖1州13县。
2.5.19 民国2年(1913)改兖州县,属济宁道。
2.5.20 共和国36年(1984)4月,兖州县属济宁市。共和国44年(1992)9月19日,兖州县改兖州市。共和国65年(2013)10月18日,兖州市改济宁市兖州区。
综述,九州概念已有50万年历史。前7710兖州就是诸侯国,首任诸侯国君雷祖。大禹兖州治水13年(前2142-前2130)。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州治),治瑕丘,领瑕丘、任城、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泰、沂三州。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古兖州、今兖州,地理变化较大。
3 新泰历史上地理变化
3.1 新泰概况
新泰,县级市,泰安市代管。位于山东中,泰沂山脉中段。北依泰山,南临曲阜,东接海城市。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面积1946平方公里。乌珠台智人牙齿化石属更新统晚期(前4.8万-1.8万年,3万)。历史学称燧人(前5万-前7725,4.2276万)时代。化石为山东第一古人类化石。化石现存山东省博物馆。2021年,人口127.27万人,GDP为2996.7亿元。
3.2 乌珠台更新统遗址
乌珠台更新统遗址,又乌珠台智人遗址、燧人遗址。1966年4月,山东新泰市东都镇乌珠台村南,一个寒武纪石灰岩溶洞中(距地表5米,洞口高0.6米),发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人类牙齿化石。人牙属一少女左下第一或第二臼齿,长11.6毫米,前部宽10.2毫米,后部宽10.4毫米,高7.73毫米,不粗壮,无齿带,颊面基部不鼓出,咬合面附脊不发达,齿前部宽度小于后部。比北京猿人下臼齿进步,属于智人。同出动物化石有虎、马、披毛犀、野猪、葛氏斑鹿、牛等,其中披毛犀只生活于更新统(前180.6万-前1.14万年),余皆可能延续到全新统(前1.14万-前4200年)。
同位素测年,前180.6万-前1.14万年称更新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人类进化到现代。乌珠台智人牙齿化石属更新统晚期(前4.8万-1.8万年,3万)。历史学称燧人(前5万-前7725,4.2276万)时代。化石为山东第一古人类化石。化石现存山东省博物馆。
3.3 新泰历史上地理变化
3.3.1 东周,置平阳邑,属鲁国。
3.3.2 西汉,置东平阳县,属泰山郡。
3.3.3 东汉,置南城县(今山东平邑)。
3.3.4 西晋,泰始中,羊祜上表,东平阳县改新泰县。北新甫、西岱岳,新甫、泰山首字而新泰,属泰山郡,后东安郡。
3.3.5 北齐,并蒙阴,属琅邪郡。
3.3.6 北魏,两个新泰县,一为今新泰县,属北徐州东泰山郡。二为今蒙阴、平邑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
3.3.7 隋开皇元年(581),北徐州新泰县,属莒州。隋开皇4年(584),南青州新泰县改东安县,后改沂水县。隋大业2年(606),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3.3.8 唐武德5年(622),复莒州沂水县,辖新泰县。唐贞观8年(634),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3.3.9 五代至南宋景定3年(1262),新泰县属沂州。
3.3.10 金,新泰县属泰安州。
3.3.11 元,新泰县入莱芜县,后复新泰县。
3.3.12 清天命元年(1616),新泰县属泰安州。清雍正13年(1735年),新泰县属泰安府。
3.3.13 民国2年(1913),新泰县属岱北道。民国3年(1914),新泰县属济南道。民国14年(1925),新泰县属泰安道。民国27年(1938),新泰县属第12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10月,新泰县属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7县行政联合办事处。民国29年(1940)4月,新泰县属泰山区行政专员公署。
3.3.14 共和国2年(1950)5月,新泰县属泰安专区。共和国10年(1958)12月,泰安专区撤,新泰县属济南市。共和国35年(1983)8月,撤新汶市、新泰县,置新泰市。共和国37年(1985)3月,撤泰安地区,泰安市(县级),置泰安市(地级),新泰市属泰安市代管。
综述,新泰有乌珠台更新统晚期(前4.8万-1.8万年,3万)遗址,又乌珠台智人遗址、燧人遗址。唐武德5年(622),复莒州沂水县,辖新泰县。唐贞观8年(634),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4 泗水历史上地理变化
4.1 泗水概况
泗水县,属山东济宁市。泗河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商为卞明国,周秦为鲁卞邑,隋朝开皇11年(591)始置泗水县。泗水县位于山东中南,泰沂南麓,东靠平邑,西接曲阜,南临邹城,北连新泰,西北与宁阳搭界。县境东西46公里,南北40.6公里,面积1118.96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738.5平方公里,河谷平地353.22平方公里,其它27.24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境中偏西之济河(济水)下游。暖温带季风气候。2021年,全县人口53.91万,GDP为203.3亿元。
4.2 少昊时期,泗水属曲阜
少昊首任帝清喾(前4079-前4018,62岁),己姓,又穷桑、玄嚣、青阳、碹xuàn鸮xiāo,号金天氏、云阳氏。清喾生于沇邑(今山东兖州),建都穷桑(今山东曲阜)。年号:清喾元年(前4053)。己清喾27岁称帝,在位36年,卒于清喾36年,享年62岁,葬于云阳(今山东曲阜东北4公里)少昊陵。《左传·昭公29年》:少皞氏“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杜注:“地在鲁北。”《史记·周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 泗水属曲阜。
4.3 泗水历史上地理变化
4.3.1 夏商,泗水为卞明国,属徐州。后入奄国。
4.3.2 西周,泗水属鲁国,为卞邑、郚wú邑、蔑邑(姑蔑)、桃邑。
4.3.3 东周,鲁顷公24年(前248)鲁灭于楚,泗水属楚国。东周楚负刍5年(前223)楚灭于秦,泗水属秦国。
4.3.4 秦,泗水属薛郡鲁县。
4.3.5 西汉,泗水置卞县,属鲁国。郚邑置郚乡县,属东海郡。
4.3.6 东汉,郚乡县入卞县,属豫州鲁国。
4.3.7 西晋元康9年(299),卞县废。
4.3.8 东晋咸和2年(327),泗水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
4.3.9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卞县废。南朝泰始2年(466)复卞县,属鲁郡(兖州),后属徐州。
4.3.10 北朝北魏,泗水县西置汶阳县(今山东泗水县中册镇故县村),东置弁biàn(卞)县,属鲁郡。
4.3.11 北朝北齐、北周,鲁郡改任城郡,汶阳县、弁县属任城郡。
4.3.12 隋开皇4年(584),汶阳县、鲁县改汶阳县,属兖州。隋开皇16年(596),汶阳县东置泗水县,属兖州。汶阳县改曲阜县。隋大业2年(606),兖州改鲁州。隋大业3年(607),鲁州废,置鲁郡(兖州),泗水县属鲁郡。
4.3.13 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泗水属兖州。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秦、沂三州,泗水属兖州都督府。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泗水属鲁郡。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泗水属河南道兖海节度使。
4.3.13.1 海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东海郡废。隋大业3年(607),海州改东海郡。
⑵唐高祖武德4年(622),海州置总管府。唐武德7年(625),总管府改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都督府废,海州属河南道。唐天宝元年(742),海州改东海郡。唐干元元年(758),东海郡改海州。唐光化2年(899年),海州入吴国。
⑶五代南唐保大13年(959),后周占。
4.3.14 五代属兖州。
4.3.15 北宋至道3年(997),泗水县属京东路兖州。北宋熙宁7年(1074),京东路分东路、西路,泗水县属京东西路兖州。北宋重和元年(1118),置鲁郡,兖州为袭庆府,泗水县属京东西路袭庆府鲁郡。
4.3.16 元至元2年(1265),泗水县入曲阜。元至元3年(1266)春,泗水置锦川县,治音义(今山东泗水西4公里)。是年冬,锦川县废,复泗水县,属济宁路兖州。
4.3.17 明洪武元年(1368),泗水属济宁府兖州。明洪武18年(1385),泗水属兖州府。
4.3.18 民国元年(1912),泗水改泗水县公署,知县改县知事。民国2年(1913),泗水县属山东岱南道。民国3年(1914),泗水县属济宁道。民国16年(1927),泗水县直属山东省。民国19年(1930)1月,泗水改县政府,县知事改县长。民国25年(1936),泗水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综述,前4053年(清喾元年),泗水县属曲阜。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泗水属兖州。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泰、沂三州,泗水属兖州都督府。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泗水属鲁郡。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泗水属河南道兖海节度使。
5 新泰龟山与泗水龟山
5.1 新泰龟山
新泰龟山,新泰城西南21公里,谷里镇南8公里。地址:山东新泰市谷里镇龟山店村。山体花岗岩质。东西走向。面积1.2平方公里。主峰长0.7公里,宽0.25公里。最高处海拔339.9米。山形酷似首东尾西巨龟,故曰龟山。
5.2 泗水龟山
泗水龟山,在山东泗水县东南,泗张镇东北,大厂村北,天齐庙村西北,梅鹿庄南。地址:泗水县泗张镇普峪口村。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瞽gǔ瞍sǒu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舜居妫guī汭ruì,内行弥谨”。《尚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即瞽瞍、舜、娥皇、女英皆居于妫汭。《史记·全本新注》:“妫汭,妫水河湾,舜所都之地,妫水源出山西永济县南之历山,注入黄河。”
《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王献唐:“反复推证,上下条贯,舜为泗水之人,已成定谳yàn。”亦瞽瞍、虞舜居妫水为泗水。稽考泗水县,确有妫水。县城东南25公里之香山东,北流入泗。
清王子襄《泗志钩沉》:“(香山)东有妫水,循伏山西麓至陪尾东南折而西流,与潘波河合,北入泗。”妫水东有历山、诸冯,东北有雷泽、陶墟。历山西南有娥皇女英台,清代犹存。
清光绪《泗水县志》:“娥皇女英台,在舜庙西南,载《山东通志》。”娥皇女英台位于妫水东,与《尚书·尧典》所载“厘降二女于妫汭”相符。
泗水有妫水,又有妫亭山。宋罗泌《路史·国名纪四》(卷27):“泗水亦有妫亭(山)。位于兖之泗水,源陶虚乃谢息所迁桃虚。”泗水妫亭山。
一说陪尾山即妫亭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泽西际阜,俗谓之妫亭山,盖有陶墟、舜井之言,因复有妫亭之名矣。”阜即土山。《说文》:“阜,山无石者。”《释名》:“土山曰阜。泽西际阜。”即雷泽西滨之土山。《山东通志·疆域志》(山川):“此山(陪尾山)夏商称负尾,秦汉称横尾,北魏称妫亭山,隋唐始称陪尾山。”此说虽存疑,但陪尾列《禹贡》,虽有负尾、横尾、陪尾之变,但基本相符。北魏陪尾山改妫亭山。《水经注》引《博物志》:“泗出陪尾。盖斯阜者矣。”即东晋到南北朝,此阜称陪尾山。“盖有陶墟、舜井之言,因复有妫亭之名矣。”意妫亭山讹传陪尾山。
二说陪尾山即龟山。《泗水县志·方舆志》(卷1):“龟山,在城东南50里,其山最小,俗名龟山。非奄有龟蒙之龟山(注:不是长得像龟一样的龟山,这里指新泰龟山)。《水经注》妫亭山(注:泗水龟山)。”明泗水知县尤应鲁《龟山考》:“查本县东南50里亦有龟山,形体肖似,然不甚高耸,非昔人所夸奄有龟蒙意也(注:泗水龟山不是新泰龟山)。”泗水东南俗名龟山之小山,亦《水经注》妫亭山(四水龟山),而非泗水东北之奄有龟蒙之龟山(新泰龟山)。泗水城东南泗张镇东北,大厂村北、天齐庙村西北、梅鹿庄南之山即泗水龟山。一是妫、龟音同,龟音由妫音讹变而来。二是妫水自南来,正好经妫亭山东麓流过,妫水、妫亭山相接,山水皆以妫名,同为一地。其东有娥皇女英台遗址,正是尧帝“厘降二女于妫汭”处,瞽瞍、虞舜所居之处,姑蔑城遗址位于妫亭山东麓,妫水岸边。姑蔑原为姑幕,颛顼帝时,此建幕国,后改蔑国。周、秦称蔑邑,汉称姑蔑城。《史记》舜之世系: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舜。王氏《泗志钩沉》:“颛顼封其庶子穷蝉于姑幕。姑幕传子敬康,至孙句望浸衰,帝乃封白马于其地,而以一都之地徙封句望于郚。”郚在泗张镇西之汉舒村。穷蝉封姑幕,传至虞舜,皆居妫水、妫亭山。舜族中原,名随族迁,带妫字地名源于此。
三说历山即龟山。郭守敬《水经注疏》:“泽西际阜,俗谓之妫亭山。”引页圭绶云:“今历山在费县西北60公里,即此山也。”亦妫亭山即历山,不知泗水有妫亭山。“舜耕历山”,历山即妫亭山。孙静、王相臣《历山雷泽考》:“《泗水县志》妫亭山俗名龟山,其实不然,龟山在雷泽湖西北,《诗·鲁颂》閟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注:‘龟山也’即是。妫亭山南有一丘陵,海拔251米,名历山。” 此说错误。《泗水县志》:“龟山,在城东南25公里,其山最小,俗名龟山。非奄有龟蒙之龟山。即《水经注》妫亭山。”泗城东南俗称龟山之小山,且非奄有龟蒙之龟山。《历山雷泽考》把《泗水县志》泗水龟山误为奄有龟蒙之龟山(新泰龟山)。
6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1 隋唐五代兖州地理
6.1.1 隋大业2年(606),兖州改鲁州。隋大业3年(607),鲁州废,置鲁郡(兖州)。治瑕丘(今山东兖州),领十县。西兖州改东郡,南兖州改谯郡。
6.1.2 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秦、沂三州。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
6.1.2.1 秦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实行州县制,秦州属上邽guī县、当亭县。隋大业3年(607),秦州改秦郡,当亭改冀城。
⑵唐武德2年(619),天水郡废,置秦州。冀城改伏羌,属伏州。唐武德8年(625),伏州废,伏羌属秦州。唐开元22年(734),秦州迁徙成纪敬亲川(今甘肃秦安郭嘉镇)。唐天宝元年(742)复上邽。唐大中3年(849),上邽废县为镇。唐干宁3年(896),天水县改天水镇。
⑶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清水县迁徙上邽镇。五代后唐长兴3年(932),复天水县(今甘肃天水镇)。
6.1.2.2 海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东海郡废。隋大业3 年(607),海州改东海郡。
⑵唐武德4年(622),置海州总管府。唐武德7年(625),海州总管府改海州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海州都督府属河南道。唐天宝元年(742),海州改东海郡。唐干元元年(758),东海郡改海州。唐光化2年(899),海州入吴国。
⑶五代南唐保大13年(955),五代后周占海州。
6.1.2.3 沂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元年(581),实行州县制。隋开皇3年(583),琅琊郡废。隋大业3年(607),沂州复琅琊郡,治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辖临沂、费、颛臾、东安、沂水、莒、新泰7县。
⑵唐武德元年(618),沂州属河南道。唐至德2年(757)正月到九月称安史之乱,沂州属兖海节度使。唐武德4年(621),置沂州,治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唐天宝元年(742),沂州改琅琊郡。唐干元元年(758),复沂州,辖临沂、费、沂水、承、新泰5县。
⑶五代,沂州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汉、后周。
6.1.2.4 密州隋唐五代
⑴隋开皇3年(583),高密郡废。隋开皇5年(585),胶州改密州,治东武。隋开皇18年(598),东武县改诸城县,属密州。隋大业3年(607),密州改高密郡,辖诸城。
⑵唐武德5年(622),高密郡改密州。唐天宝元年(742),密州改高密郡。唐干元5年(758),复密州。
⑶五代十国吴越天佑4年(907),县属后梁。五代十国吴越龙德元年(921),密州改胶源。五代十国吴越龙德3年(923),后梁亡,县属后唐,胶源改密州。五代十国吴越清泰3年(936),后唐亡,县属后晋。五代十国吴越开运3年(946),后晋亡,县属后汉。五代十国吴越广顺元年(951),后汉亡,县属后周。五代十国吴越显德7年(960),后周亡。
6.1.3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五代后汉干佑元年(948),置兖州泰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兖州领六县。
6.2 隋唐五代泗水地理
6.2.1 隋开皇4年(584),汶阳县、鲁县改汶阳县,属兖州。隋开皇16年(596),汶阳县东置泗水县,属兖州。汶阳县改曲阜县。隋大业2年(606),兖州改鲁州。隋大业3年(607),鲁州废,置鲁郡(兖州),泗水县属鲁郡。
6.2.2 唐武德5年(622),置兖州,治瑕丘,泗水属兖州。唐贞观14年(640),置兖州都督府,治瑕丘,辖兖、秦、沂三州,泗水属兖州都督府。唐天宝元年(742),兖州改鲁郡,治瑕丘,泗水属鲁郡。唐干元元年(758),复兖州,领八县,兖州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属河南道,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四州,泗水属河南道兖海节度使。其中,海州:⑴隋开皇3年(583),东海郡废。隋大业3年(607),海州改东海郡。⑵唐高祖武德4年(622),海州置总管府。唐武德7年(625),总管府改都督府。唐贞观元年(627),都督府废,海州属河南道。唐天宝元年(742),海州改东海郡。唐干元元年(758),东海郡改海州。唐光化2年(899年),海州入吴国。⑶五代南唐保大13年(959),后周占。
6.2.3 五代属兖州。
6.3 隋唐五代新泰地理
6.3.1 隋开皇元年(581),北徐州新泰县,属莒州。隋开皇4年(584),南青州新泰县改东安县,后改沂水县。隋大业2年(606),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6.3.2 唐武德5年(622),复莒州沂水县,辖新泰县。唐贞观8年(634),莒州废,新泰县属沂州。
6.3.3 五代至南宋景定3年(1262),新泰县属沂州。
6.4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4.1 唐兖州、泗水、新泰地理
6.4.1.1 唐开元24年(736),李白入籍兖州。兖州为都督府,治瑕丘(兖州),辖兖、秦、沂三州。兖州辖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秦州为秦安郭嘉镇,沂州为临沂城,新泰属沂州,泗水属兖州,龟山为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4.1.2 唐天宝3年(744),李白赐金还山,置大批田产于鲁氏。兖州为鲁郡,治瑕丘(兖州),辖兖、秦、沂三州。兖州辖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秦州为上邽县,沂州为琅琊郡,新泰县属沂州,泗水属鲁郡,龟山为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4.2 李白唐兖州田产在泗水龟山或新泰龟山
6.4.2.1 李白唐天宝3年(744)赐金还山,为夫人鲁氏购置大批田产,无论是泗水龟山还是新泰龟山,皆唐兖州辖境,不能用今兖州与泗水隔了曲阜,或今兖州隔了曲阜、泗水的眼光,看待唐天宝3年(744)之唐兖州。
6.4.2.2李白泗水田产或新泰田产,皆属于李白在唐兖州田产。因瑕丘为唐天宝3年(744)鲁郡治,即李白泗水田产或新泰田产皆李白唐兖州田产,兖州为广义兖州。
(接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