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病毒的长期战争,保住劳动力才是根本之道_风闻
不饮酒神-2022-12-29 10:17
此文动笔于2022年12月26日,这天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的日子。毛主席曾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也非常适用于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应对新冠病毒的长期战争中。
(本人12月7日写的《不要让奥密克戎用时间来打败你》 user.guancha.cn/main/preview?id=899304)
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传染病专家、病毒学家,但我们每个人可以去了解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疫情同样有其规律,更何况国外已经走在前面,我们有规律可循。以美国为例,新冠在美国已经流行三年了,奥密克戎也已经流行一年多,美国的人口才3亿,还正在迎接第九波疫情高峰。而我们人口14亿,凭什么认为,我们今年12月放开,可以在明年3月左右就回到2019年以前的生活,这不明显是罔顾事实和客观规律吗?
当前,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快速达峰太过简单粗暴,完全忽视了病毒伤害的长期性。欲速则不达,只会适得其反。群体免疫,在病毒不断变异后体现的免疫逃逸能力下就是个伪命题。
在放开前,官方最担心的是发生医疗挤兑,但是从放开后的近一个月看,快速达峰不仅仅是医疗挤兑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完全低估了病毒对劳动力的持续性伤害。不管是用“后遗症”还是“长新冠”来形容转阴后相当一段时间的症状,病毒对人体伤害的持续时间远不是我们所想象。总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康复。而在这个恢复过程中受到风寒、劳累就会引起反复,稍微过度的体力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例子已经不胜枚举。这个恢复期,将造成很大的劳动力缺口。这还是有恢复期的人,那些没有恢复机会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一、对医疗系统的影响
放开后,在病毒和政策转向的双重压力下,面对感染病例洪流般地冲击,医疗系统迅速被击破。由于没有动态清零时代的各类场所和管控措施的分流减压,本该成为最后堡垒的各大医院,却最先沦陷,这使得很多医护人员骑虎难下,不得不带病坚持工作。其精神不可谓不嘉!但是,这种拼命的献身精神不仅对自身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从长远的角度看对社会和大众持续抗击疫情也是极其不利。在第一波的冲击下,医护人员毫无保留的拼掉,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一波接一波?医护人员都先拼光了,那群众呢?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这种表率作用,被一些人道德绑架,变成一种导向,致使其他行业纷纷效仿,政府也鼓励轻症上班。这又进一步加快病毒的传播,反过来又加速加大对医疗系统和产业链的冲击。整个社会呈现出赶着去“阳”的局面,造成了医患双方有生力量大量不必要的损失。
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冲击
同样,新冠病毒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冲击不容忽视。一些国人总是眼睛盯着西方国家放开躺平如何如何,西方国家是否完全躺平放一边不谈,西方高福利国家并非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吃饭,而中国的实体经济需要大量劳动力,主要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即农业和工业,包括第三产业服务业也需要劳动力。劳动力衰退将严重滞后经济的发展。
放开后,对农村地区农村人口的伤害非常大。在应对疫情方面,农村与城市体现出截然相反的特点。农村相较城市更容易防控,农村地方人稀,生活自给自足,容易掐断传播链,但是短板是治疗,相对城市医疗资源匮乏。放开后,农村的优势荡然无存,这一点,国家应该是有所考虑的,当初,重启供销社就是放开的信号。但是,随着过年返乡,大量的病毒被带回农村,导致农村地区沦陷。
从事体力劳动的主要都是底层劳动人民,而这些群众难以获得医疗资源,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只能硬抗。在这一过程中又要损失多少劳动力呢?
三、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击
病毒最大受害群体是老年人,其次是婴幼儿。人口的增长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石。老年人的大量病故,导致大量空房出现,住房需求进一步萎缩,这是对房地产市场短中期的打击。而这次疫情对自身和婴幼儿的伤害,让年轻的夫妻还敢生二胎三胎吗?还有多少老人可以帮忙带孩子?经此一疫,最起码未来几年内的出生率必将进一步降低,这将是对房地产市场远期冲击。
总而言之,对抗新冠病毒,是一场长期且残酷的战争,未来的社会格局、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不管怎么变、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在短期内把有生力量拼光,特别是医护人员,这是基础和保障。如何尽量减少劳动力的损失,还是一个字“防”,我们说到“防”不是等于要回到动态清零时代,现在你想回去都回不去,但是必要的措施还是要有,从最近国外对中国的态度和措施也说明,人家的“躺平”和“放开”也非绝对的,也还是有防控措施的。靠个人去防护很难独善其身,还需要靠社会靠组织,采取必要的措施减缓减少感染。毕竟我们有三年成功的防控经验,为何要一朝丢得一干二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