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担心能源安全,才邀请海合会4国外长集中访华?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海合会六国中就有四国外长将集中访华!”近日,海合会秘书长及成员国外长将集中访华的消息引发了外界关注。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10日报道注意到,这些海湾产油国外长访华的时间恰逢哈萨克斯坦暴发危机之际,可能与中国对能源安全的担忧有关。而从海湾国家角度看,他们或许还有扩大中国市场,平衡中国与伊朗关系发展的考虑。
但对于本次访问,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对观察者网表示,首先也是最直接的一点,海合会国家此次访华属于双方的正常外交互动,与哈萨克斯坦局势“几乎没有关系”,将此访与中伊关系联系起来也不能正确反映中方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不过刘中民也强调,海合会与中国互动的背后蕴含着中美博弈、自身经济转型等多种因素;相较于美国单纯的政治施压,对华合作能在经济等领域给海合会国家带来更多长远利益,“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都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外交部网站8日发布的消息
海合会全称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成员国包括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等。据外交部网站8日消息,应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科威特外交大臣兼内阁事务国务大臣艾哈迈德、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海合会秘书长纳伊夫将于1月10日至14日对中国进行访问。
“在这场为期5天的访问中,能源问题预计将是主要议题。”《南华早报》评论称,尽管此次访问的进一步细节尚未披露,但预计双方将在全球能源供应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寻求共识。文章援引专家的话称,哈萨克斯坦近期发生的骚乱令中国担心其西线能源安全。中国希望与海合会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
《南华早报》10日报道:在哈萨克斯坦动乱之际,中国将接待产油国部长
实际上,在7日的报道中,《南华早报》同样渲染了哈萨克斯坦动乱对中国能源安全构成的威胁。
文章梳理称,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石油和矿产资源丰富。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国,在哈境内也有巨额投资。如世界最大油田卡沙甘的股份,建有油气管道。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和通路,连接了中国和欧洲,被外界誉为“中国全球梦的起点”。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副主任杨进此前分析称,中哈油气管道涉及到哈萨克斯坦的核心国家利益,因此即便哈国内动荡,也不会影响到管道的安全输送。
刘中民同样给出了与《南华早报》不同的意见,他直言,**中方邀请海合会国家访华与哈萨克斯坦局势“几乎没有关系”。**哈萨克斯坦局势进程比较快,从骚乱暴发到如今局势逐渐稳定,整个过程时间很短。而本次访华应该在哈萨克斯坦局势动荡之前就已经敲定,强调哈萨克斯坦局势带来影响的说法有些牵强。
港媒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东事务专家尹刚(音)的话分析,中国市场将是海合会国家的“理想选择”,他们希望借中国市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希望为资本找到一条新途径和一个安全的市场。”此外,考虑到中国和伊朗去年曾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经济和安全合作协议,海合会选择接触中国或许也有平衡中伊合作的意图。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Eagle Yin预测,中方将寻求与海合会在国防、安全等其他领域开展合作。“海湾国家将中国视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大国,与北京改善关系只会有利于它们的国内经济发展。”
而针对本次海合会访华所引发的猜测,刘中民强调,海合会国家此次访华首先是双方的正常外交互动,可视作是对中国外长王毅的回访。去年3月下旬,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曾密集访问了沙特、土耳其、伊朗、阿联酋、阿曼和巴林,使中国和中东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关系迈上新台阶。
**“将海湾4国访华与伊朗联系起来,其实是一种过度解读,把事情复杂化了,无法正确反映中国的外交政策。”**刘中民说,尽管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与伊朗存在矛盾,但从中国与海湾国家交往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发展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并没有受到这些国家彼此矛盾的影响;中国始终平衡发展与各方关系。而从阿拉伯国家的角度来说,除民间少量的负面解读外,政府层面和社会主流舆论都没有对中国与伊朗的合作发出消极的信息。
刘中民表示,**本次访问将会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将在自贸区建设、能源投资、市场等领域的合作力度。**这一点受到了中美博弈、海湾国家自身经济转型及对华合作升级等多方因素影响。
海合会会徽及成员国旗帜(图自社交媒体)
首先在中美两国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美国正在将中东视作双方博弈的新平台。从前美国认为中国没有能力影响中东地区,但中国对该地区安全、经济的影响今非昔比。比如在5G建设、能源投资领域,中国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
另一方面,美国近年来整体呈现出战略收缩态势,从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撤军,将主要力量向印太地区转移;但出于对中国填补美国地区权力真空的担忧,美国加大了对中东国家的政治施压,要求限制对华合作。比如1月3日就有以媒体爆料称,以色列已告知美国,若与中国达成重要交易将会知会华盛顿,一旦美国提出反对,他们将重新审查这些交易。
但在政治施压的同时,美国在经济上能提供给这些国家的帮助实在不多。一些海湾国家也看到了中美之间的这些形势,尽管他们面临美国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但也会避免在中美间站队,试图保持平衡。
新冠疫情给海湾国家的石油等支柱产业带来挑战,他们正在推进自身的经济转型,力促经济多元化,中国的投资和市场成了绕不开的重要一环。
“实际上,用能源供应多元化来界定海湾和中东在中国能源供应中的地位,并不完全准确。”刘中民强调,中国有约一半左右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尤其是海湾地区,海湾能源供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全球能源供需格局而言,中国市场对于海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对海湾国家来说,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能源需求有限,他们正把目光更多投向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经济稳中有升。因此加强对华合作不仅能稳定传统的化石能源市场,更有助于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如今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能源买卖关系,中国对当地投资已经升级到了全产业链,涉及勘探、开采、炼制等各个环节。
“无论从何种角度上说,海湾国家选择加强对华合作,都是多赢的局面。”刘中民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