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眯眯眼”就是中国人不自信?台名嘴唐湘龙模糊焦点被批
陶梦时间有限
(观察者网讯)“(眯眯眼事件)我的想法是倒过来,我们为什么这么没有自信?”“很多的广告动不动就被扣上一个‘辱华’的帽子,我觉得对那些企业来讲它很痛苦……”
10日,就大陆近期的“眯眯眼事件”,台湾资深媒体人唐湘龙发出了上述论调,直接引发岛内外网民和海外华人批评。
他们批唐湘龙“虚伪”,指出他“把恶意的‘辱华’事件当成中国人的不自信”完全就是模糊焦点,弄错了对象。一些在美华人更是直白讲明,企业或个人让模特画“眯眯眼”妆容就是对华裔长相的歧视与侮辱,大陆的排斥是正当的,而非唐湘龙所谓的“缺乏信心”。
迪奥与三只松鼠广告引发“眯眯眼”争议
1月10日,由唐湘龙、陈凤馨主持的岛内网络政论节目《正经龙凤配》播出。当这期节目来到中后期时,两人开始讨论起了大陆近期的“眯眯眼”争议。
根据节目,大陆网友反对西方审美霸权和刻板印象的行为,首先被这两人“定性”成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并认为这种情绪会给跟大陆交往的对象造成困扰。
如陈凤馨就称,“如果‘眯眯眼’就等于‘辱华’的话,全世界的‘辱华’情境就会变得太多了,那简直是让全世界的人不知道如何跟中国大陆交往。”唐湘龙则称,一些跟中国人打交道的西方人会“非常困扰”和“无奈”,因为他们会“一不小心就‘辱华’”。
这种上来就转移矛盾的焦点,并把问题归到大陆网友头上的言论,不禁让人想问,陈凤馨、唐湘龙就真的不认为西方刻意型塑的“眯眯眼”符号系统有问题吗?
不,陈凤馨就显然不认可“眯眯眼”。她在节目中就直言“我不喜欢那样子的形象”,还说早期的“眯眯眼”就是“(西方)打从内心看不起(中国人)”。
但唐湘龙却带着“公允心”,为西方这套“眯眯眼”审美霸权辩解。一方面,唐湘龙声称,东方人不鲜明的轮廓特性让西方人会“脸盲”,西方人只能通过“特征”记住人。为此,他特意提到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 ( 飞虎队 ) 指挥官陈纳德的妻子、著名美籍华人、中美“友好使者”陈香梅,称她妆容夸张就是为了让那些对东方人脸盲的西方人,认得出她。
陈香梅
另一方面,唐湘龙混淆“眯眯眼”和小眼睛概念,将大陆网民反对“眯眯眼”形象曲解为“反对审美多元化”。他以三只松鼠广告模特举例,称她自陈自己的眼睛本来就长得小,还称她说“我眯眯眼就不爱国了吗”。就此,唐湘龙似鸣不平地直喊,“眯眯眼也很漂亮啊,我看到模特也觉得她很漂亮啊。”
此外,唐湘龙还贩售起经典的“中国没有自信论”,当起“反思怪”:“我的想法是倒过来,我们为什么这么没有自信?我告诉你,所有的民族主义的极端的声张对我来讲都是民族不自信的另外一种的表现,你有这么的不自信吗?我们长的就是这个样子。”
陈凤馨、唐湘龙主持《正经龙凤配》
他还颇有种为那些陷入争议的企业叫屈的意味,声称:“很多的广告动不动的就被扣上一个‘辱华’的帽子,我觉得对那些企业来讲它很痛苦,你看到每次被指控‘辱华’的那些企业,它的反应是什么?它就只能出来道歉,他连多讲一句话都不敢讲,他只希望这件事情赶快过了。”
在唐湘龙的这套“反思自身”的逻辑下,他甚至又搞起了双标。他举例称美国如今仍有反抗“辱华”的事件发生,但“那个是在美国,在西方社会里。可在中国的社会里面,我们需要这么的没有自信的搞民族主义吗”。
唐湘龙的这一套套话术下来,让许多岛内外网民和海外华人难抑反驳与批评的想法,纷纷在评论区里留言批评。
他们纠正唐湘龙混淆概念的说法,指出某些品牌的广告涉嫌故意展示、固化西方对华人“眯眯眼”的刻板印象,“值得抵制、抗议”。对唐湘龙,他们直批其“虚伪”,点明他“把恶意的‘辱华’事件当成中国人的不自信”完全就是模糊焦点,弄错了对象。
一些在美华人更是直白讲明,企业或个人让模特画“眯眯眼”妆容就是对华裔长相的歧视与侮辱,大陆的排斥是正当的,而非唐湘龙所谓的“缺乏信心”。他们也会在乎被概念化成“眯眯眼”,因此“很高兴有强大的中国大声呛回去”。
在此,需要重申的是,诸如向上拉眼角等故意形成“眯眯眼”“吊眼梢”式表情效果,当前已是国际上公认的对华人乃至亚裔的歧视动作。去年6月,一名塞尔维亚女排选手在对阵泰国的比赛中向对手做出拉眼角举动,被国际排联处以禁赛两场和2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4.2万元)的惩罚。
另外,“人民日报评论”早在去年12月就探讨过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围绕“眯眯眼”的争议。文章言明,对于用“眯眯眼”之类的符号“辱华”,反击的行为绝不是对内上纲上线、自我审查。应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反对的不是“眯眯眼”,而是反对以下两点:一是,基于陈旧刻板印象、特定身体特征的歧视;二是,刻意讨好西方审美、在曲意逢迎中定义中国的现象。这当中不仅有审美的问题,更有心态的问题、文化的问题、政治的问题。
文章还点明,无论是模特的长相,还是自己的容貌,我们都应该欣赏和悦纳多样的美,以不同的风采展现中国的审美。只有建立由内而外的自信,才是对歧视的最好反击。如若没有这样的自信,就容易被类似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反而把西方的偏见当成了唯一的标准,“是人之非,非人之是”,为了赞成而赞成、为了反对而反对。当我们有足够好、足够多的作品和产品,来提升对何为美、何为时尚的定义权、话语权,才能走出被西方审美文化带偏节奏,乃至被其所侵袭的境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