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霞:切实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受新冠疫情和异常气候影响,全球谷物等的供给出现不稳定,并加剧了生产成本的上升。《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刊登文章称,2022年,应对以粮食为首的通货膨胀成为世界的重要课题。
从中国的农业政策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两个问题受到了较多关注。一个是农民增收,另一个便是粮食安全。中国一直强调将 14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以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结合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来看,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正确的。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之所以再次受到国际关注,一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2020年全球大约有7.2亿至8.11亿的人正面临饥饿。全球粮食不安全人口的数量在增加,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达到近10%,比2019年增加了1.18亿-1.61亿左右。全球有44个国家需要粮食援助。
二是,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2021年全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5.7点,比上一年高出27.6点(28.1%),其中植物油价格指数平均为164.8点,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31.2点。从全球谷物生产情况来看,虽然有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增长水平,2021年全球谷物产量达到了27.91亿吨,但全球粮食需求创下历史新高,谷物需求量达到了28.10亿吨,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谷物供应将处于紧平衡状态,谷物价格将高度敏感。
全球谷物价格上涨除了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疫情影响下运输成本的上升,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更为严重。
近年来,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在逐年提高,年产量达到了6.5亿吨,但是粮食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不断上升。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0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了1.42亿吨,2021年全年粮食进口量预计将超过1.6亿吨。虽然我国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主粮能满足国内需求,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粮食安全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并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我国粮食需求总量还将会上升,粮食需求结构也会有显著变化,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将更大。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尤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的强度及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守好粮食安全的底线,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两个维度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口径,美国总人口为3.3亿左右,谷物种植面积5300万公顷,人均谷物播种面积为0.16公顷;我国人口14亿左右,谷物播种面积约为9800万公顷,人均谷物播种面积仅为0.068公顷。如果从单产上来看,我国平均每公顷谷物产量为6吨左右,美国平均每公顷产量为8吨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还是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宏观政策最为核心的要素,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等措施的强力推行。
长期以来,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下,我国粮食供应长期处于价格平稳和市场供给充分的情况,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粮食安全保障上的能力是充分的,但也同时使得全社会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够,对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的理解不够深,因此在执行中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加强粮食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能够形成共识。(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