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四国外长携海合会秘书长应邀访华 中国外交区域议题联动机制彰显活力
作者:徐爽心
应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邀请,沙特、科威特、阿曼、巴林四国外长及海湾合作委员会秘书长,于2022年1月10日到达中国开始为期五天的访问。四国均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其中的沙特、科威特又是欧佩克核心成员国。除了四国外长聚齐,海合会秘书长也作为组织领导人受邀来访,这样的强大阵容让人不禁联想到访问的主要议题势必与石油能源息息相关。有业内人士猜测,中国正努力为实现人民币与石油的挂钩而创造机遇。
海合会成员国均为石油资源国或前产油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多采用君主制,无论是君主专制政体还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国王对国家拥有实权。即使是在风雨飘摇的“阿拉伯之春”期间,海湾国家依靠强大的财力,通过发放福利和局部改良措施,及时地缓解了内部危机,维持了政体的稳定。
2021年12月14日第42届海合会首脑会议刚刚闭幕,6国联合发布“利雅得声明”强调摒除分歧,互不干涉内政,完成经济统一,建立共同防务与安全体系。海合会秘书长在首脑会闭幕式上表示,海合会成员国将携手共同应对外部威胁,避免地区和国际纷争,“海合会成员国将认为对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次攻击都是对他们所有人的攻击,对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威胁都视同为对他们所有人的威胁”。除此之外,声明还强调了海合会国家的经济愿景及实现经济多样化的重要性,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潜力将联合投资增加一倍,并推进成员国之间的公路、铁路网建设和通信网的整合,以及促进海合会国家工业化并加速其增长,“消除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经济一体化行动决议实施方面的所有障碍和困难”。
由此可见,海合会国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一体化、联合防务和建立安全体系的重要性,也有意通过加强国际政治伙伴关系来维护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利益并加强其地区和国际影响力。在这个特别的时机应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访华,相当于海合会内部主要成员重修于好(2017年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以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和“破坏地区安全”为由,宣布与其断交,并对其实施制裁和封锁卡塔尔断交,目前沙特和埃及已经与卡塔尔恢复外交关系)、统一思想纲领和未来目标后的一次重要集体亮相,对其本身的国际地位亦是一种强调,中国能应时发出邀请,海合会能派出四国外长携秘书长集体赴约,这种默契和友好将为对话奠定良好基础,可以预期这次访问的成果必将对各方都有极大利好。访问为期四天,一方面表明各方对对话的重视程度较高,均愿意花时间,另一方面似乎也暗示着这次会谈需要交流的议题的数量不少,内容重要。
一、历经波折中国海合会全面自由贸易协定或将达成
2021年12月30日,王毅在接受媒体采访介绍2022年中国外交工作重点时提到“尽快达成中国海合会自贸安排”。早在2004年7月4日至7日间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六国财经大臣和海合会秘书长联合代表团访华时,中国和海合会就曾在访问结束时共同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双方一致同意启动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的谈判。2009年,因为国际市场变化等原因,海湾六国决定停止所有正在启动和进行当中的17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由贸易谈判。2015年12月,海湾国家外长理事会单独重新启动了和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2016年1月19日中国与海合会“实质性结束贸易谈判”,2016年12月据新华社报道双方将开启新一轮谈判。此后几年间国际政经局势变幻,一波三折,自贸协议的落实时而受到影响而放缓。如今时隔多年,海合会成员再聚首中国,势必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石油、人民币,中国海合会如何实现共赢?
中国在全球各国石油进口量上排名第一,而沙特阿拉伯多年以来蝉联我国石油进口来源第一大国,海合会成员国中的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均排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总量的前十名。事实上,尽管双方本来的国际贸易形式有所互补,即一方需要出口石油购买物资,一方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出口获得美元购买石油,但中海双方都受到石油美元的制约,一方面产油国因石油价格浮动导致财政紧张,如沙特曾因2020年期间的油价暴跌损失1700亿美元,导致其当年石油出口收入甚至不足以覆盖支付公务员的工资,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将美元作为中介货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被赚取差价。产油国依靠石油出口赚取石油美元以维持经济,然而受疫情持续的影响美联储大规模超发货币,美元贬值的势头必将伤害产油国的利益,如能推动建立“石油换物资”自由贸易机制或使用“石油人民币”进行结算,对中海双方均是一件好事。但“石油人民币”必然动了美国的蛋糕,这一步能跨多远,还看双方协商的结果。
三、可能频繁产出贸易、经济合作项目
从海合会12月份的首脑峰会声明可以看出,海合会已经将经济多样化和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上日程,海湾地区的公路网、铁路网(如果同中国合作必将成为高铁网)建设,通讯网络整合等项目的落实势必要依靠中国的技术和国际工程实施经验和能力。早在2019年阿联酋就顶住压力宣布使用华为设备进行5G建设,甚至就在最近因不满美国施压其剔除通讯设备中的华为设备,不惜暂停了F-35战机军购谈判。海合会成员国均参与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是靠得住的贸易伙伴,参与了海湾地区诸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国的高铁、5G、光伏发电、炼油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必将吸引海湾国家的投资,一大批合作项目随时都可能应运而生。除此之外,海合会安全防务一体化的建设也可能将引入中国军事设备作为辅助,以应对如防空导弹一度失灵石油设施被炸毁的尴尬局面。因此,即使本次会谈再次遭遇干扰而没有如愿达成自贸协定,石油、基础设施、通讯、外贸方面的大单也将是优秀的外交成果。
四、中东地区领导力之争,中国如何充当斡旋者?
除了中海双方经济领域的合作,伊朗问题肯定会被来自阿拉伯的客人提到本次会谈桌上。逊尼派占多数的海合会成员各国长期以来一直视什叶派伊朗为异端,对伊朗对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的支持耿耿于怀,实际上,海湾国家同伊朗的分歧不仅是意识形态之争,更是地区领导力之争。同时,伊朗核问题紧紧牵动海湾国家的神经,触及地区核心问题。
海合会的访华也引起了伊朗的密切关注,据路透社迪拜分社报道,就在1月10日海合会四国外长即将到华当天,伊朗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德黑兰召开的新闻记者会上宣布伊朗外长将在下周对中国进行访问,以探讨双边为期25年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与伊朗是战略合作伙伴,与海湾阿拉伯国家也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如何斡旋海合会与伊朗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考验中国外交智慧的难题。
五、中美频繁竞争海合会如何游走其中?
海合会成员国均是美国盟友,美国曾为打压伊朗联合6个海合会成员国呼吁联合国延长对伊朗的国际武器禁运,但特朗普上台后挑起的海湾内部乱局导致多国与卡塔尔断交,内部裂痕至今仍未全部弥合。伊朗问题对海合会来说是核心关切,夸张到生死存亡都不过分,甚至因此为获得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加持,突破长期以来坚持的原则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尽管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与各方保持着友好往来,但这种贸易上亲密,政治上回避的态度是阿拉伯人所不解的,受部落文化和殖民主义的影响,阿拉伯人总是在寻找保护国的路上,一些阿拉伯学者甚至认为美国撤出中东后将带来“权力真空”,询问中国是否能够填补?中国认为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有自决命运的权力,不认为有什么“真空”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海合会成员国的认同和好感,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够实现他们所期待的填补他们“内心的真空”的作用,尤其是带来安全感。海合会不会放弃在安全和政治上与美国继续合作,然而日益凸显的话语权将推动中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斡旋角色,同时在美国-海合会之间扮演着微妙的杠杆作用。
如今海合会四国外长携秘书长集体访华证明海合会内部已基本达成一致,海湾阿拉伯国家摒除内部分歧、抱团取暖,在政治、经济、外交、防务等各方面的合作将具有更大协调性,在国际政治经济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背景下,中国与海合会等区域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外交集体会晤更富成效,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欧盟、中国与中亚等地区的集体对话已经产出了丰硕成果,中国外交区域议题联动机制通过源源不断的探索逐渐彰显出生机和活力。
与中国外长依次出访各国各有关切不同,本次四国外长加海合会秘书长的集体访华一方面能借机彰显并提升海合会的政治分量,另一方面反映出海合会对中国的重视和可能的战略转移,对美国进行一定的施压,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日益凸显的不可言喻的重要地位。(作者徐爽心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附:
2021年期间四国外长联合访华
2021年3月31日至4月2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外长访华
2021年5月29日至31日波兰、塞尔维亚、爱尔兰、匈牙利四国外长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