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或由棋子变弃子,北约面临尴尬
被乌克兰“战争风险”倒逼出来的一系列谈判正在美俄之间,俄罗斯与北约、欧安组织之间紧锣密鼓地进行。从已经结束的美俄安全会谈来看,美国对俄罗斯的强硬外交攻势既准备不足也力不从心。因此美俄首谈不出意料地以“表明立场、交换看法”收场,但双方似乎在要给乌克兰局势“降温”上找到了些共识。这就让12日开始与俄罗斯代表会谈的北约组织多少有些尴尬了。
作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缓冲带”上的最大国家,乌克兰可以被看做俄罗斯与西方地缘博弈中的胜负手所在:它若向东可成俄罗斯最主要的地缘屏障,掉头向西就成了西方对俄压制的战略高地。因此从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到眼前的乌东局势,从欧洲主导的“诺曼底模式”到美国主导的“北约方案”,乌克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集中体现了俄罗斯与西方在欧洲博弈的基本盘。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已决意“转向亚太”的美国奥巴马政府心不在焉,给了当时意气风发的德国一个颇有些无奈的“机会”,拉着法国并利用和俄罗斯的“暧昧关系”,以外交谈判的方式将俄罗斯的反攻态势“冻结”在了乌克兰东部。尽管《明斯克协议》的执行效果不尽人意,但欧洲方式至少没有导致紧张态势的直线上升。
拜登政府执政后对欧洲方面做出了提供安全保护的姿态,对俄罗斯则一面通过战略稳定谈判来制定类似“不得击打腰部以下部位”的博弈规则,另一面又不断鼓动北约和乌克兰密切合作,尤其是在黑海方向(所谓的“北约东翼”)加大对俄战略攻势。美国主导的乌克兰问题解决方案,是以北约为主要抓手对俄展开进攻和压制,实质上背离了以外交谈判和利益交换为主要内容的欧洲方式。乌克兰局势朝向军事对抗方向的迅速转变就难以避免。
在美俄首谈之后,紧接着是俄罗斯与北约的谈判,这显然也是不会有实质性进展、但双方都会各取所需的互动。俄罗斯主动中断与北约的外交联系,可以用“随时中断接触”的姿态来换取在谈判中的有利筹码。而北约也可以将谈判视为对俄强硬,迫其“重启对话”的“成果”,证明自身“仍能在欧俄关系和欧洲安全中发挥作用”。但在收获有限的“政治成果”后,北约需要面对的尴尬现实是,美俄首谈就乌克兰局势释放“降温”信号,是否意味着北约对美国的工具价值会大打折扣?如果俄罗斯在后续谈判中坚持要求北约中止与乌克兰合作并停止东扩,北约还如何通过对乌克兰的“义务”和扩张来证明其“价值”?
美国和北约将“实质绑定但不公开接纳”乌克兰,作为利用其与俄罗斯展开博弈的有利态势,这样既可以通过提供军事装备、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搅乱形势,对俄形成战略消耗,又可以“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为借口,避免与俄直接和公开对抗。俄罗斯看穿了美国和北约的这番心思,索性将计就计借军事对抗升级来逼迫北约明确与乌克兰关系,以此达到明晰战略底线、避免战略消耗的目的。如果北约挡不住俄罗斯的这一轮战略和外交反攻,就可能被打回原形,此前在“美国回归”口号下鼓舞出来的勇气和在东西两翼分进合击的“成果”,都可能会转眼间烟消云散。
在美俄眼下的战略交锋中,作为主要当事方的欧盟却不见踪影,这再次证明它在高强度的战略和安全博弈中还有“先天不足”。但北约的尴尬,未来其实给了欧洲打造真正的战略自主、超越北约传统安全模式的双重机会。被乌克兰危机和美俄互动搞得既不舒服又不安稳的欧洲,要想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得搞真正的“战略自主”,就得树立起“欧洲问题优先寻求欧洲方案”的战略意识,假手他人的代价必然是看人脸色、仰人鼻息。
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欧洲有必要打消乌克兰方面有关“绑定北约”的不切实际想法,让各方重新树立起对“诺曼底模式”的信心;在对俄关系上,有必要如法德主张的那样通过对话来推动缓和,让双方关系回到尽管不舒服但却稳定的状态;在事关自身安全的问题上,有必要通过欧美双边和北约框架来影响和约束美国,而不是成为后者各种争霸“战略”的大号棋子或弃子。在北约将惴惴于自身目标可能再次从“发展”沦为“生存”时,欧洲的“战略自主”可以迎来一个用效果证明自身更有价值的机会。(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