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雪:印度数字经济受限于保护性政策
作者:刘小雪
第七届数字印度峰会 (DIS)正在举行。谷歌印度副总裁古普塔在会上表示,初创公司和数字生态系统将改变这个国家的数字经济,未来5年,印度的数字经济将从2500亿美元发展到1万亿美元,它将助力印度经济超过一半的增长。然而,在数字经济开放领域逆向而为的印度,真的能实现这样的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吗?
1998年全球跨境数字交易还处在萌芽期,WTO成员就集体做出一个决定——暂缓征收跨境数据传输的关税,直至各方达成正式协议文本。20多年已经过去,正式协议文本仍未出台。这是因为随着数字经济的规模和内容日益扩大,各国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在扩大,鸿沟两端的国家对推进数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各有利益所在,也各有时间表,短期内达成共同协议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鉴于此,一些已站在数字经济前列的经济体与一些虽未站在前列但认同在数字经济领域加强全球治理的国家,共同组成WTO内的一个小组织。从2017年至今,它们围绕数字经济的一些重要议题不断磋商,有望在今年达成协议。
4年多的时间,这个组织的成员从最初的71个扩大到现在的86个,成员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印度却始终拒绝参与。而且印度近年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一些做法明显与国际谈判方向相左。比如在电子商务方面,印度对外资开放的步伐很是缓慢,而且政策多变,根本原因是来自国内小零售商抵制开放的政治压力巨大。2018年出台的电商政策就要求,由电子商务市场实体或其集团公司参股,或由电子商务市场实体或其集团公司控制存货的实体,不得在该市场实体经营的平台上销售其产品。这项政策明显是针对欲进军印度线上销售的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
作为信息技术带动的外包服务发展最快、也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印度在数字经济的开放与合作上却日渐保守,难道它是想一意孤行,甚至逆向而为吗?想想2020年印度以安全为由先后封禁来自中国或由中国投资的近百个手机App,不禁让人更生此念。
说的是一切都是为了产业发展,但这样的保护会有效吗?莫迪上台伊始便提出“数字印度”国家发展战略,旨在将印度转变为一个数字化和知识经济社会。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8年世界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在50个国家中,印度整体排名第22位。其中,以数字经济规模论,美国蝉联首位,总量高达11.50万亿美元,占GDP的59.28%。中国居第二位,总量达4.02万亿美元,占GDP的30.52%。而印度的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只有20%左右。比较这50个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创新能力,印度则排名更加靠后,落在后十名左右。
2020年印度与南非一起向WTO提交了一份《关于暂缓征收电子商务关税的范围及影响》的报告。报告中,印度明确反对将免关税的范围从数据传输本身扩大到数据传输内容,即数字产品上。理由是,这不仅有可能扼杀发展中国家稚嫩的数字产业,而且在即将到来的3D时代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构成毁灭性打击。
新德里这种保护主义的态度不仅体现在数字经济领域。自2014年莫迪上台后,印度就认为,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安排在削弱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政策空间。为此,它坚持,发展中国家完全有理由要求一个与发达国家不对等的贸易自由化时间表。不管是在WTO框架下的贸易谈判还是如RCEP的区域性经贸安排谈判中,印度都不愿放弃此原则做任何利益妥协,以致过去7年新德里没有签署一份关于贸易自由化安排的协定。
然而,传统的贸易政策真能阻挡数字传输,起到保护本国数字产业的作用吗?各国的实践,以及印度独立以来的历史都证明,保护政策对于一国产业发展向来都是一柄双刃剑,更何况能有多少国家愿意给予印度不对等的开放,如果连美国都在强调互惠对等原则的话?(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